山東人吃麵,東北人吃米,為什麼一些山東移民東北的都吃米了?

一山一水一孤舟


先說兩句俗語,一句叫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另外一句是入鄉隨俗。相信說了這兩句話,為什麼山東人去東北以後改為吃大米了,就多少了解了。當年山東因為饑荒以及亂世動盪,很多人都選擇去往東北,畢竟東北地大物博,黑土地所產的糧食比較高,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闖關東。時至今日有很多東北人的子孫後代都是山東人。



山東地處華北平原,華北平原的氣候特徵,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主產作物,基本上山東人從小到大都是吃麵食長大的,比如說饅頭,煎餅等。而因為山東其實是一個相對少雨乾旱的省份,這種氣候環境並不適合水稻的生長,所以在山東境內幾乎很少有種植水稻的,畢竟產量比較低。

而東北平原,相對土地肥沃,並且降水豐富河流水系發達。松花江,嫩江,黑龍江等水系在我國都是徑流量發達的河流。所以東北地區適合種植大米,我們所熟知的大米知名產區盤錦,就是位於這裡。而且東北平原相對於山東地區的平原,比較遼闊,適合大面積種植,所以山東人來到東北以後,肯定開始種植大米。

其實,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入鄉隨俗,或者用另外一句話表達,叫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既然選擇了闖關東,那麼肯定就要習慣當年東北的一切,包括飲食。其實換句話講,當前東北的經濟發展比山東要弱一些,很多東北人選擇重新回到山東生活工作,如果下一代出生便在山東,那麼飲食習慣肯定還是會重新變為麵食為主。

歡迎關注,留言探討


地理有意思


本人爺爺山東的,父親和我都是哈爾濱的40了有這樣的感悟,老人做飯的時候愛吃麵食,我也愛吃,自己做飯的時候不太會做麵食,就做米飯,或者買麵食吃。小時候愛吃米飯吃完了還有時間玩,米飯吃得快。但現在人到中年愛吃麵食了。特別是烙餅,大蔥,不知道是不是基因的關係。但不愛吃外面買的,愛吃父母做的家常菜。還有一點補充的,本人從小就在秋林一帶混,所以愛吃麵包紅腸,到現在也愛吃,一週不吃上幾頓頓麵包就難受,無論是賽克還是甜麵包都愛吃。一般國人會感覺吃不飽,我吃一點問題沒有,還愛吃酸黃瓜,紅湯,喝牛奶酸奶。奶酪起司都愛吃還有番茄洋蔥。不知道是不是和哈爾濱這些東西好吃有關係。我也算是哈爾濱最後一代名片了。後來的人很多都不吃這些了外來人多了本地人走了


MrRight翻譯吧


我來說說吧,我們家我爺爺那輩是從山東過來的,來到東北以後一開始都很苦,荒山野地,生產隊,大鍋飯,大家只能吃玉米麵,偶爾隊裡給一點白麵,那是奢侈品。後來逐漸引水渠,開水田,種水稻。然後稻米逐漸多了起來,最方面最多,最好的也就是大米了,漸漸大家就習慣吃大米了,如果東北種植的多數都是小麥,我想現在大家吃的依舊是麵食。

出門在外南方人愛吃大米,北方人愛吃麵食我第一次聽到時我都懵了,我從小吃的可就是大米啊。


鄉知


這其實是一道歷史地理問題,很多達人說了山東吃麵是因為山東只產小麥,但是其實錯了!山東也產水稻!山東人有部分人也吃大米,我來說說為什麼?

不說最近很火海水稻就在山東青島,要增加2000萬畝水稻哦。

我說的是山東傳統的水稻區,它們主要集中在魯南、魯西南和沿黃等低窪易澇或鹽鹼地區,按照水源和地域分佈劃分為三類稻區,包括濟寧濱湖稻區、臨沂庫灌稻區及沿黃稻區。其中濟寧、臨沂佔全省水稻播植面積的80%以上,為稻麥兩熟制麥茬稻,黃河三角洲濱海鹽鹼地區為一季春稻,佔全省水稻播植面積的15%。

山東的水稻不僅產量不錯,而且產生不錯的經濟效益哦。近年以來,山東省水稻種植面積在130×103hm2左右,單產8400kg/hm2左右,總產量109.2萬噸,產值28~30億元。高產、優質是山東水稻生產的兩大優勢,山東省水稻平均單產一直居全國前列,其中2007~2009年全省平均單產分別為562.96公斤/畝、563.12公斤/畝、554.7公斤/畝,居全國第一位。全省又以濟寧濱湖稻區單產最高,平均600~650公斤/畝。高產紀錄超過750公斤,產量潛力較大。山東是傳統的優質米產區,育成品種稻米品質優良,口味佳,營養價值高,很受消費者的歡迎。稻穀商品率高達90%以上,銷往省外的約佔60%。

所以山東的朋友們,下次再有人在您面前說山東人只吃面,您可反駁他了,說不定他吃的就是山東大米!


崑崙還東國


東北人吃大米,山東人吃麵食。這是因為地域農作物帶來的自然結果。因為山東省屬於黃河流域都是種小麥為主,所以主食也是麵食。就像長江流域種水稻所以,長江流域的人都是以大米作為主食的。

那麼東北人大部分都是清朝時期,山東人闖關東過去的。為啥東北人現在吃大米了。其實東北人吃大米也是很短時間的事情。

在山東人闖關東過去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清朝晚期,東北人都是種植高粱和穀子為主。沒有大面積的種植玉米和小麥。自然那個時候的主食也就是高粱米和小米。。這個東北的老人家都有過吃高粱米飯和小米飯的經歷。

那麼東北大米是什麼時候來的呢?其實東北大米是日本人帶過來的。大家都知道日本人主食都是以大米為主的。當年日本人佔領東北14年。為了緩解日本島國資源匱乏的情況。看見東北松花江水系肥沃,就把水稻引進到東北來種植。

日本人在東北吉林省前郭爾羅斯松花江開墾水田當時死過很多人,因為當時沒有大型機器開墾水田都是要靠人力的。當時徵集了很多中國勞工,據說為了開墾前郭爾羅斯水田死了幾十萬山東過來的勞工。

大家都知道東北大米,卻很少知道東北大米是日本人帶過來的。現在基本東北江河流域都開墾種植水稻。東北大米因為處於寒溫帶,高緯度。所以籽粒飽滿,鬆軟可口。。現在都以成為東北人的主食了。這個和山東人以種植小麥以麵食為主是一樣的。。

正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種啥吃啥。。



姚遠專號


很簡單是地理環境決定的。

一,降雨量和人均水資源量。東北雖然在山東北邊,但降雨量比山東多,東北降雨量在800mm左右,而山東所在的華北地區在500-600mm左右。東北人口又少,所以人均水資源量比華北地區多的多。

二,小麥比水稻產量低,成熟時間長。小麥畝產800斤左右,東北水稻畝產1000-1300斤。同樣的一畝地種水稻比種小麥多產3-400斤左右。多出的部分可以解決一個小孩一年的口糧。小麥在東北成熟期在8-10個月,而水稻在東北成熟需要5-7個月。在東北種了水稻還能種玉米,而種了小麥生長期太長,就不能種玉米了。

所以簡單來說,水稻比小麥畝產高,成熟期短,易於管理,同樣種一畝地水稻幹活少還產量高,所以在農業社會能種水稻不種大米。但山東為啥種小麥不種水稻呢,因為山東下雨少,人均水資源量更少,水資源不富裕,所以只能種小麥。東北降雨多,人口少水資源富裕,所以種產量高成熟期短的水稻而小麥較少。

因此,不是山東人到東北了改成吃大米了,而是在東北種水稻比種小麥合適。人家既然種水稻的多所以山東人去了東北只能改吃大米了。





宋朝六先生


第一,入鄉隨俗嘛,東北也有很多面,但和山東不一樣,又圓又硬的大饅頭,煎餅,東北有,但不多,東北花捲餃子餡餅比較多,而且餡餅是死麵的,不是山東那種發麵的,不一樣口味,東北主食還是以大米為主,而且東北土質產的大米世界有名。第二,山東雖然以麵食為主,什麼火燒,饅頭煎餅挺多的,但麵食的花樣並不多,特點也不明顯,口味也一般,不像山西刀削麵,陝西岐山臊子面,四川擔擔麵,杭州小籠包等麵食這麼出名,讓山東人自己說,你們麵食吃啥,他們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大饅頭,之後突然想到,哦,煎餅卷大蔥可能挺有名的,不過他們吃的還真不那麼多,去了東北覺得哎,東北大米還是挺好吃的,很自然就融入了東北以大米為主食生活方式化裡。第三,題外話了,至於山東為何主食麵食但麵食又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品,可能由於山東人勤奮努力,過去又窮,對吃不太講究吧,但魯菜還是列為八大菜系之首的,說明過去山東的食譜還是很講究的,魯菜作為宮廷菜,花樣繁多,工序複雜,其實現在山東人正八經吃魯菜或者會做純正魯菜的人已經鳳毛菱角了,很多工序複雜普通百姓也懶得做,飯店為了效益,也不會搞那麼多工藝給你做的,這需要一種匠人的精神,所以魯菜雖然名氣大,卻難以進入尋常百姓家,說起山東吃什麼最有名,恐怕也只有曾經鬧饑荒保留下來的煎餅卷大蔥和火車上天天叫賣的德州扒雞了。


清涼好個冬


不是你想吃什麼,而是你有什吃的!

三十年前,大米不是哪都有,沒有糧本,你買大米,哪買去,幹嘛,投機倒把那可要挨批鬥地。

靠山吃山,近海捕魚!這是事實。

就東北而論,三十年前都吃大米嗎。沒有水田的地區,不一樣高梁米,玉米餅嗎?

山東人適應性特強,不出半年回來,鄉音早改,一口流利的口頭語,什麼扯犢子,什麼滾犢子,什麼完犢子。如果再沒有吃的,還有得挑嗎。吃不吃大米,看你落戶在那,假如落戶到遼寧盤錦,不吃大米能行嗎?不吃大閘蟹你信嗎!

假如落戶長白山區才知玉米麵那麼香甜,不嚕根人參俺都不算長白山人。

假如落戶到興安嶺,住上炕,大劈柴咱都燒圓木地,一斧到底,那叫一個脆。滿山野果,到處蘑菇,不吃大碴子,酸菜豬肉血腸燉粉條子,你幹哈說自己是東北人。是機遇改變了人,這就是王道。

吉林的玉米,黑龍江的豆,遼寧大米賽過肉,鐵嶺的蔥,開原的蒜,長白山的人參真少見。



文之秋


其實,關鍵是以原生家庭的飲食習慣為主,我是祖籍山東的,祖輩上闖關東到的東北,後又遷到了南方,但無論走到哪裡,我家都喜歡吃麵食;而我愛人是南方人,就喜歡吃米飯,跟他生活了那麼多年,我還是喜歡麵食,他還是喜歡大米,而我女兒,什麼都喜歡吃。


好吃好做好學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人剛從農業社會跨入工業社會,農民吃什麼是根據當地適合種植什麼而來的。我今年52歲,小時候當地種水稻,產量很低,養不活那麼多人,就改種地瓜,所以我以地瓜為主食吃到15歲。現在我們菏澤人老年人以麵食為主,年輕人普遍愛吃米飯,但沒人以地瓜為主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