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容易发生裁员事情?

赵雨润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因为前期非理性扩张导致的,互联网前几年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先搞一个新的模式创新,然后资本进入,接下来几个头部公司拼命烧钱,最后确定一个或两个头部公司,但是突然发现烧了这么久的钱基本没有有效的盈利模式,前期可以烧钱打击对手,现在没有对手了,还能烧钱?但是又没有盈利方式,所以只能裁员。

第二,没有新的创新了,这种创新包括完全的新东西和模式创新,可是现在的互联网所有可以创新的模式基本都试过了,完全造个新东西又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就没有了前几年所谓的风口了,那这个行业只能慢慢及稳定下来了,那就必然要淘汰一些人。

第三,互联网人口红利没有了,中国13亿人口改进入互联网的都进入了互联网,没有再多余的人口了,那也就说明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也就结束了。

第四,互联网员工的工资水分太大,前几年你随便找个培训机构培训个半年然后出去工作个一年半载工资破万都算低的,前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十年以上80%的工资都不破万,而且中国互联网这工资已经比肩欧美了,那国际上那些互联网巨头为什么不直接在本土找工程师呢?而且,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可比国内的低多了。

第五,缺少真正的高端人才,我觉得往后的真正的高端互联网人才不应该只是懂一门编程语言还应该懂高等数学,甚至物理,因为很快基础语言可能就会被基础人工智能所取代。

以上是我觉得为什么互联网容易发生裁员的原因。


数据探索


裁员潮

看个最新的数据,我是不小恐慌。

不光是互联网裁员,现在整个经济环境就不好,国家前不久就出台了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反社保的等稳定就业的政策。

互联网裁员+泡沫

贸易战关税,人民币汇率,消费降级,物价和房价的上涨,互联网经济体本身就存在泡沫。很多消费型互联网公司走的就是流量红利,流量红利没有了,还要那么多人干嘛。如果不盈利了,肯定是裁人自保。人工成本那么高,不能开源就节流咯。

互联网组织形式

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以前大量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做项目,每个项目招人来做,最后项目没有赚到钱,投资方撤资或者没有更多的资本投入,融不到资。如果这个项目组将来还有潜力,就保存实力,首要就是裁人减少成本,通过绩效考核留下骨干核心人员,其他人就裁员咯。如果这个项目不做了,组织架构解散, 能安置到其他项目组就调整,不能的就裁员。

It 行业向来如此,只是这些年互联网被大家越来越关注,中小型的互联网公司也比较多,如果本身资本充足的互联网公司在经济环境糟糕的时候能扛风险。


玲雅思


现金流出问题,只能裁员。互联网公司本身成立成本很低,这两年鼓励创新创业催生一大堆互联网公司,轻资产,上手快,门槛低,投入少(主要是人力资源投入),传奇故事多......

关门或在关门边缘挣扎的企业出现

2015年资本市场大牛市,资本纷纷涌入互联网公司。原因是互联网用户引入和服务无天花板。弄一个APP成本固定,收益无限,因为服务100个用户和服务10000个用户成本几乎不变。这样导致资本市场上讲故事非常容易,有专门写PPT融到资的。

企业融不到资金,互联网公司要走出盈利模式,必须又大用户量支撑。少量用户相对应的用户服务成本极高。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和流量的分散,公司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当今一个金融APP下载成本超过300元。投放广告的获客成本投资回报完全不合算。


开发成本增加

人员成本普遍增加,互联网端优秀一点的工程师要么去BAT,要么去华为等,创业公司招聘到优秀人才非常困难,三流人才耗费的成本非常高。人们常用的APP现在不会超过1o个。 花费大量成本开发的APP现在也很难让用户接受。况且抄袭成本低,以后好的想法创意,互联网巨头最快的速度就能进行抄袭。

作为最大支持是人力资源的互联网公司,社会保障这一块也增加了企业不小支出。


竞争激烈

自己曾经做过互联网创业,平台,app等都花费大量成本开发好了,也推广了几十万用户。后来去一家互联网巨头拜访,他们给我介绍了同样模式的一套系统,并且聘请了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团队正在推进。

“明年先投放个5000万试一下吧!”

轻描淡写地这么一句,让我直接放弃了以前的产品方向。流量不要钱,产品和技术都是顶级人才,市场预算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数字,不放弃不是找死?

所以,小创业公司能脱颖而出绝不是偶然,需要有强大资源和门槛,或黑科技的支持。就像上年这个亲身精力,5000万下去,不知道砸趴下多少小公司。


当然,优胜劣汰,市场规律。在下一个经济体崛起之前,我们还是踏踏实实练好内功,不一定自己成为大树,当大树的树皮,也是过冬的好办法。


栋选理财


1)被裁员的人能力有限,不能与岗位相匹配,现在211/985优秀应届毕业生80%被互联网巨头圈走,剩下15%被独角兽企业圈走,最后5%进入中小创业企业,这些在大公司的优秀毕业生能力强到都在大公司,所以中小型企业,甚至独角兽企业都会招到能力中等的应届毕业生,这给裁员埋下了定时炸弹

2)优秀的毕业生在大公司,所以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召开的人做真实项目,很可能达不到客户满意,所以项目组被重组,原来岗位调动,于是乎就把不需要的人裁了

3)互联网是需要时刻学习的专业,一部分员工学习能力差,长期考核末尾,容易被裁员

4)中小型,独角兽公司抗风险能力弱,如最近的锤子手机,发不出工资,于是乎裁员,缩衣架减食

5)行业起伏,风口刮过去了,如VR/AR,如共享经济,风来了,大规模招人,风走了,只能裁员

个人,公司,行业,每个因素都可能导致裁员的发生,但是裁员是公司和个人都不愿意有的,却避免不了,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才能抵抗裁员风险


互联网圈这些事儿


个人见解,不吝赐教

悟空回答

盈利模式出现问题,外部环境和国内目前的经济情况无法和去年相比。今年是中小企业面临很多困难。互联网大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传统互联网很难再这样风光下去,必须加快升级满足人民需求,过剩的程序员必须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必须以创造更高的价值为前提,争取利益最大化。

许多互联网企业还没走向国际舞台,只有部分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参与了其它国家的发展,只有走出去了,企业才能有很好的锻炼,员工才能具有国际视野,发展的眼光才会放的更远。单靠国内市场真的很难生存,未来的员工一定是具有综合性人才,和国际的视野,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深情演绎190


互联网公司大多主张先铺规模,主张产品体验,主张营收,最后才看利润。

但是,持续的利润才是最难的,持续产生利润才是企业生存根本,更何况即便持续产生利润也不代表不会裁员。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靠不断的融资,扩张自己的规模边界。从初期的天使轮到BCD轮,直到上市,都在扩张规模边界、完善产品体验。典型的如京东。

有几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裁员波动:


本身主产品的商业模式未必就可行,如OFO;

用户增长率锐减,用户规模触顶,如知乎;

不能持续获得流量,或者流量增长见顶,或流量费用过于昂贵,如唯品会;

产品营收没有高增长率,如知乎;

子类产品方向出现失败,定位或者运营失败,如悟空问答;

BAT巨头进入,如纷享逍客;

严重依赖融资生存,但不能持续获得融资,如乐视汽车;

技术类的人才工资确实过高了,仔细想想,有的员工用外包的工资和水平足够;

pre-IPO融资,也会导致裁员,精兵简政,精简产品,提升账面上的人效和利润空间。


简历牛


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短

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无论是工具类还是娱乐游戏类,其生命周期一般都不太长,因为用户对一款产品的体验也是遵循从前期新鲜好奇到最后用腻冷落甚至排斥的规律。现在短视频基本取代了以往直播的地位,未来,会有新的产品来取代短视频,而这个未来,不会太远。

互联网江湖同质化后的“优胜劣汰”——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一个企业通过产品,技术或者模式创新,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那必然会有跟进者,在这个红利期,可能会存在一个竞争市场存在多个选手的场面,但“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当竞争白热化,便会有一大批跟进者被淘汰,而互联网企业的最大成本就是人力成本,企业没有生存空间了,团队自然就解散。


小菜刀


从宏观环境来看,整个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不管是经济增长率还是就业形势都处在历史的低位!我们再来看互联网公司前几年高速发展,不管是股权投资还是二级市场的概念热炒都让加速让这个行业走上成熟。现在互联网公司笼络了大量的人才,国内顶尖的高校的大学生都进入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只有极少数的进入小公司。

现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都在毕业,而这个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并没有那么多职位去填补,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自己优势不足的一些员工将要面临解雇和降薪的对待,职场生涯就是优胜劣汰,有活力有技术有冲劲的大学生比只会干一些简单重复的老员工更具有优势!

再次,这两年的经济形势那么严峻,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在裁员吧,现在企业现金流不足、盈利少的公司太多太多了,地产、金融、餐饮等等,有人把这两年比作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有些夸张了但是经济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田老师888


这行业成本低,做的产品台阶也低,还缺少市场监管。所以火爆的时候谁都涌进来创个业,严酷的时候老板又都急着撤资甚至卷款逃跑的。任何东西人一多就不会有好事。可怜的就是底下一帮打工的。


JBack964


互联企业主要靠的是人,没有原料,资产也轻。最大的价值来源于人,最大的费用也是人,而且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薪资待遇一直都是领先其他行业,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的时候人员需求量大,一旦下滑,高昂的人力成本企业肯定吃不消,所以裁员也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