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間全球97座IC晶圓廠關閉;半導體銷售走下坡

10年間全球97座IC晶圓廠關閉

10年間全球97座IC晶圓廠關閉;半導體銷售走下坡

在近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購併活動激增,與越來越多業者採用20奈米以下製程生產IC的影響下,以往生產效能較為低下的IC晶圓廠正面臨淘汰。

調研機構IC Insights最新數據顯示,2009~2018年全球共有97座IC晶圓廠關閉或移作他用,其中以6吋廠數量最多,達42座。其次為8吋廠的24座。5吋、12吋與4吋廠關閉或移作他用數量,也分別達12座、10座與9座。合計8吋(含)以下廠共有87座關閉或移作他用,約佔總數90%。

在12吋廠方面,2009年因破產而被德州儀器(TI)收購的德國DRAM業者奇夢達(Qimonda),是最先關閉12吋晶圓廠的業者。其他如2013年臺灣茂德關閉2座12吋內存晶圓廠。

再就晶圓廠所在位置而言,以日本地區36座晶圓廠關閉或移作他用為最多。其次為北美地區的31座。至於歐洲與亞太地區關閉或移作他用的晶圓廠數,則是分別為18座與12座。

由於日本地區有36座晶圓廠關閉,再加上當地鮮少有新晶圓廠設立,因此現今日本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會僅佔全球整體半導體產業總資本支出的5%,並不足為奇。2018年全球關閉或移作他用的3座6吋廠中,就有2座位於日本,1座位於美國。

點評: 展望未來,隨著新設晶圓廠和晶圓製造設備成本暴漲,再加上越來越多芯片業者朝向輕晶圓廠(Fab-Lite),或純IC設計(fabless)業者方向發展,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晶圓廠關閉。

半導體銷售走下坡 IoT等新應用成救命仙丹

10年間全球97座IC晶圓廠關閉;半導體銷售走下坡

繼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在2018年上半創下新高後,一直到2019年初才出現微幅收斂格局。不過,研調機構指出,受惠於人工智能(AI)與物聯網(IoT)等市場發展激勵,展望未來半導體產業仍會蓬勃發展。

據SourceToday報導,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指出,2018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量達1兆顆,銷售額也成長13.7%來到4,688億美元。SIA執行長John Neuffer指出,全球對半導體需求在2018年創下新高後,年銷售額也達到高水位,出貨量也首次超過1兆顆,雖然2018年下半市場成長放緩,但長期展望仍維持強勁。

SIA數據指出,佔半導體銷售額最大來源為存儲器,2018年銷售額為1,580億美元,DRAM產品銷售成長36.4%,NAND產品銷售增加14.8%,與包括微處理器在內的的邏輯與微IC在總銷售額排名前三名。

市場分析師也指出,隨著5G革命來到,將讓半導體廠商受惠,其中高通(Qualcomm)與英特爾(Intel)將是最大受益者,因為雙方都已為智能型手機發展5G調制解調器並可望在2019年上市。

點評: 隨著半導體越來越整合至更廣泛的終端應用後,市場對其需求將會持續增加。另外,AI、IoT與無人駕駛車輛等新穎創新,也會提供半導體其他令人期待的需求來源。

網絡芯片互連技術 可望解決AI芯片的數據流等問題

10年間全球97座IC晶圓廠關閉;半導體銷售走下坡

網絡芯片互連技術 可望解決AI芯片的數據流等問題

實現系統級效率的關鍵,在於將處理器和內存之間的數據處理流程優化。創新的網絡芯片(NoC)互連技術可加速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處理,滿足下一代人工智能(AI)芯片的要求。

據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報導,Arteris IP推出的第四代FlexNoC互連IP及AI軟件套件可自動產生規則拓樸(regular topology),有效管理大型芯片的數據流,並解決芯片上數據流和存取至芯片外接內存的挑戰。

點評: 目前的芯片中的神經網絡硬件加速主要針對AI應用程序,但這種功能最終將成為許多系統單芯片(SoC)子系統的一部分。隨著芯片尺寸增加以及對帶寬的需求,將會需要新的互連技術確保數據流的效率,維持硬件加速器的最佳運行效率,並同時解決物理和時序收斂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