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兴隆——我的家

牟洪栋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兴隆人。“兴隆发生的每一次变化,我都是见证了的。”

老人今年74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说,自己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然后沿着绿道散散步,要走大约1个小时。每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过着恬静的生活,身体就自然好了。


天府兴隆——我的家

(每天散步,锻炼,是老人的必修课)


牟洪栋年轻时做过生意,后回兴隆镇瓦窑村当过生产队长。如今,他享受着天伦之乐。

兴隆,又名蓝家店。地处龙泉山脉中段的西侧,天府新区核心区域。清末民初属华阳县第七区。1950年属华阳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兴隆人民公社。2015年,天府新区12个镇(含兴隆镇)经成都市政府批准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

兴隆的绿地覆盖率为35%,距成都市中心20公里、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成都火车南站8公里、成雅高速公路4公里,东山快速通道横穿境内。

天府兴隆——我的家

(牟洪栋老人说:这里之前是一片荒地,如今是高楼林立)

牟洪栋老人说,以前,我们这里很穷,生活的确很辛苦,再热再冷,都要去庄稼地里干活儿,不然,就没有吃的呀,能在砖厂上班都感觉“洋盘”。道路又不通,当时这里只有一条东山大道,即使到华阳镇,也只有靠走路,来回至少要花5个多小时。

“变化太大了,这里有兴隆湖、科学城、鹿溪智谷,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创业!交通太方便了,有天府大道、梓州大道,很多条道路;每户人家都小轿车。我家就有3辆小轿车,一辆面包车,我还有一辆电瓶车。”老人掰着手指头数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天府兴隆——我的家

(老人聚在一起喝茶,惬意的生活 吕谣 摄)

牟洪栋老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和老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他说:兴隆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天府兴隆——我的家

(兴隆湖畔)

有时候,牟洪栋老人也会约上朋友去兴隆湖转转。看着这里的环湖绿道。湖岸芦苇翩翩,湖面波光粼粼,时不时有水鸟滑过……

天府兴隆——我的家

(在兴隆湖,可以看到绿水蓝天)

“之前,兴隆湖所在的位置本身地势比较低洼,一到汛期就是水氹氹。庄稼没好收成,还给这里的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多不利和不便。我认识几个熟人,就住这里,当时,这里离场镇有些远,都是泥巴路,他们多辛苦,担一担粮食到场镇,那还是要歇几歇才行。”说到过去,老人的眉头紧皱,连连摆手,仿佛要把那些艰辛都统统都抛掉。

“现在就不一样了,你看,我都晓得这里是啥子网红打卡的地方,全国很多的很多人,都到这里来看兴隆湖、你看看,风景多好。”聊到现在的境况。老人一下子兴奋起来。

其实,在兴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天府兴隆——我的家

(兴隆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天府兴隆 图)

今年69岁的冯正昌是2018年度“新区好人”,和牟洪栋老人算是邻居,两人经常碰到一起。

天府兴隆——我的家

(牟洪栋和冯正昌一起谈天说地)


在兴隆街道,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冯正昌四代同堂,一家人和睦相处,邻里团结。2018年,90多岁的母亲摔倒,卧病在床,至今也未能痊愈。冯正昌每天给母亲做饭、喂饭、擦拭身体,给予母亲细心呵护的照顾,这种好的家风影响着冯正昌的儿子、媳妇及孙子……”

说起生活的变化。冯正昌很感慨,他说:以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安逸,平时喝茶聊天,偶尔打点短工,补贴家用。

天府兴隆——我的家

(闲暇之余,冯正昌也会和街坊聚在 一起喝茶天府兴隆 图)

兴隆,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这里已经发生、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如今,这里环境也好了,交通也很便利,国家和政府还在努力打造我们这里,这些都是好事,这是对我们子子孙孙都有利的事。兴隆是我们的家,要好好爱惜。”牟洪栋和冯正昌都这样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