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最大中資項目即將正式投產

文萊最大中資項目即將正式投產

文萊最大中資項目即將正式投產

大摩拉島位於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東北角,八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原始孤島,島上遍佈熱帶叢林和大片沼澤,經過中國上萬名員工的艱苦奮戰,如今這座孤島已被一座座高聳的石油煉化裝置所覆蓋。根據計劃,這一由浙江恆逸集團投資建設的文萊大摩拉島(PMB)石化項目(即“文萊PMB石化項目”)一期將在今年10月底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該項目一期總投資額為34.45億美元,不僅是中國與文萊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也是文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國外投資。項目完成後,年原油加工能力將達到800萬噸,主要產品包括苯、汽油、柴油、航煤等,同時將創造近1700個就業崗位,對於文萊經濟多元化以及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一切要白手起家”

文莱最大中资项目即将正式投产
文莱最大中资项目即将正式投产

恆逸實業(文萊)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連財告訴記者,選擇來文萊發展,是因為這裡具備多種優勢。文萊除了本身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外,還具有地理上的優勢。以往在中國進口中東石油,都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輸距離遠、成本高。將石化項目選擇在文萊,可以大大降低運輸成本,而且文萊屬於東盟成員國,面向其他東盟國家生產和銷售,企業承擔的關稅較低。

2011年6月,文萊PMB石化項目正式獲得文萊政府批准。“文萊政府還給予優惠政策,我們在21年間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土地租金也有優惠。”陳連財說。

儘管來此發展的優勢明顯,但問題也不少。回想起項目初期的艱難,陳連財記憶猶新:“不像在國內,(基本建設項目)開工前要求做到‘三通一平’,水通、路通、電通,場地平整好。文萊的基礎設施落後,這裡是一個原生態的孤島,既沒有交通(2018年5月,中國交建承建的跨海大橋竣工,才將小島與文萊主體陸地相連接),也沒有淡水和電,一切都要白手起家。”

文萊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島上熱帶植被蔓生,存在大片沼澤。“先要把植被挖掉,然後把沼澤淤泥清理乾淨,這個過程工程量是很大的”,陳連財回憶道,“以上兩步完成後,還要從海里抽砂回填,最後再經過場地平整、夯實土地。”這些前期工作耽誤了較長的時間,直到2017年,前期準備才算完成。

一切從零開始。島上沒有電,所有的施工都需要柴油發電機保障,“發電成本高,而且工地上柴油機到處都是,不下千臺。”陳連財告訴記者。島上也沒有淡水,工人們甚至連洗澡的水也沒有,只能依靠船舶一點點從島外運進來。

儘管條件艱苦,中國工人們仍然憑藉吃苦耐勞、敢闖敢拼的精神,在孤島上開闢出新天地。從2017年3月打下第一根樁算起,恆逸的員工們用兩年半的時間建造起一座大規模的煉油廠。2019年7月,項目實現工程中交,到10月底,將完成生產調試,正式轉入商業運營。建造這座“世界級石化中心”,實際工程量巨大:樁基打了145萬米,搭建鋼結構9.5萬噸,鋪設地下管道198公里,其中最粗的管道直徑達到2.6米,人可以在裡邊跑步……“與國內的同類項目相比,我們工程推進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期間我們嚴把工程質量關,最高峰時島上有1.4萬名中國員工,管理難度不小,但我們全程做到了零事故。中國效率也得到了文萊政府的高度認可。”陳連財說。

創造社會效益

文莱最大中资项目即将正式投产

油氣產業是文萊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但是文萊缺乏該方面的專業型人才,而項目本土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是文萊政府的要求。為此,恆逸加緊培養本土化人才,如資助符合條件的文萊大學學生赴浙江大學學習化工專業。完成學習後,安排他們進入恆逸集團在中國國內的工廠實習。在學員取得浙江大學、文萊大學的文憑後,將成為恆逸集團的員工。目前已經有5批共80名學生進入“恆逸石油化工人才班”,“前幾批學生已經進入恆逸工作了,”陳連財說。

為了培養操作工人,恆逸還與蘭州石化學院合作,第一批30名文萊學生目前正在學習階段,完成學業需要三年時間。廠區的消防員也全部僱傭文萊當地人,到中國接受培訓後可以上崗。

目前文萊PMB石化項目共有員工1600多人,其中400多人為文萊本地員工。按照計劃,在一期項目正式運營後,將為當地創造1665個工作崗位。項目二期正在籌劃中,預計在三年內完成。根據規劃,二期產能規模將達到1400萬噸/年,同時也將再為當地創造約2400個就業崗位。

此外,這一項目的建成和投產,將有助於文萊經濟擺脫對油氣開採的過度依賴,推動文萊經濟結構多元化發展,與文萊政府提出的“2035年宏願”目標相契合。

“經濟合作能夠進一步拉近國家間關係,為兩國友好提供基礎。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中文關係發展的重要紐帶。”陳連財說。

文莱最大中资项目即将正式投产

採寫:本刊記者 袁亞楠(發自文萊斯里巴加灣)

文莱最大中资项目即将正式投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