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納粹德國的野心,是隨著其計劃的順利實施,而逐步擴大的。從最開始在危險的邊緣試探,到後來大膽的發動戰爭,這期間是經歷了許多的時間的。而這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而這個計劃,為何如此順利,就值得後世思考了。

一·奧地利的過去

事實上,奧地利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神聖羅馬帝國的前身是德意志王國,當時德意志王國的國王奧托一世雄才大略,在位期間開疆拓土,是歐洲最有權勢的國王。

奧托一世就在公元962年被羅馬教皇加冕為了羅馬皇帝,這就在法統上繼承了羅馬的帝位,德意志王國也就升格為了羅馬帝國。後來腓烈特一世大帝將羅馬帝國,改名為了神聖羅馬帝國。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不過神聖羅馬帝國,並不是那種高度集權的國家,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一個邦聯國家。整個帝國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有侯國,也有公國,甚至還有獨立的郡縣和自治城市。

在這樣的環境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就很難一直維持自己的權威,因此逐漸就變成了一個,承認皇帝權威的邦聯國家,而且出現了選帝侯制度。也就是說,從諸侯裡選出有能力繼承地位的諸侯,然後在這些人裡再選。

那可以想象,這樣的國家,註定了發展會出現問題,最終國家變得行將就木。雖然哈布斯堡王朝時期重振雄風,但是在未來也根本無法徹底立足。這種鬆散的政治聯邦形態,顯然不適合一個國家立足。

於是在1618年開始的三十年戰爭裡,神聖羅馬帝國日漸衰弱,國內分崩離析。皇帝連個盟主都算不上,因為國內大小邦國蹦出來三百多個,這還不算那1475個騎士莊園領地。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距離滅亡也不遠了。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最終在拿破崙崛起後,神聖羅馬帝國遇到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雄才大略的拿破崙在稱帝后,帶領法軍和反法同盟爆發了第三次戰爭。在奧斯特利茨會戰裡,拿破崙皇帝一舉擊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而神聖羅馬帝國,也在這一戰之後分崩離析。

而奧地利也就是這個時候分出去了。雖然後來又變成了奧匈帝國,但是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再一次孤立無助了。

二·希特勒的野心

在1918年,奧匈帝國分裂後,原本屬於奧地利的德語地區就想著和德國合併。雖然說英法為了限制德國,所以在《凡爾賽和約》上明令禁止德奧合併,並且對奧地利進行了扶植。但是對於希特勒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在希特勒眼裡,想要建立一個日耳曼帝國,那麼奧地利必須加入德國。尤其是,希特勒自己就是奧地利人,所以他當然對奧地利格外關注。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而奧地利自身的情況也不好,在1929年前,奧地利的經濟低迷,失業率奇高無比。而奧地利自己也是一個獨裁盛行的地方,並不是一個民主國家。

在1932年,當時基督教社會黨領導的政府是由基督教社會黨,鄉村同盟和安保團政治分支所組成的脆弱同盟,所以在1932年其領導者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趁機關閉議會,以緊急法令管理國家,並且取締了一切其它政黨,完成了基督教社會黨的一黨獨裁。

當然,納粹黨對奧地利的虎視眈眈,他也是有認識的,因此他致力於意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的三國軍事同盟,以期能夠對抗納粹黨對奧地利的野心。

但事實上,希特勒對奧地利的謀劃,是在他得到德國權利寶座之前就開始的,納粹黨徒當時已經秘密的往奧地利發展,也因此和奧地利政府有過較為明顯的衝突。不過也因為當時納粹黨沒有掌握德國大權,所以也只能秘密的行動,避免過大的動作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其思想卻讓許多奧地利年輕人受到蠱惑,認為與德國合併是奧地利未來唯一的出路。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1934年,希特勒取得權利的第二年,就命人策劃了一次行動。目的是佔領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巴爾豪斯廣場,逮捕陶爾斐斯和其他高級官員,奪取奧地利的政權,並宣佈德奧合併。然而這次行動唯一的收穫就是在混亂中,槍殺了陶爾斐斯。這次行動不僅遭到了陶爾斐斯的繼任者,庫爾特·許士尼格的鎮壓,還引來了意大利的關注。

意大利會加入,表面原因是因為,奧地利和意大利曾經簽署過軍事同盟,而且奧地利和意大利接壤,如果奧地利動亂,那意大利就會受影響。

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墨索里尼覺得德國不和他打招呼就對奧地利下手,讓他很沒面子,所以他要履行其援助奧地利的承諾。因此,意大利陸軍的四個師陳兵於勃倫納山口,並且發表公開聲明,表示意大利支持奧地利獨立。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面對這樣的情況,希特勒只能認了慫,急令準備進入奧地利的部隊折返,並且撤回所有特工,同時宣佈奧地利的事情和德國沒關係。希特勒這樣做也是沒辦法,因為意大利此時國力和軍力都比德國強大,希特勒實在是惹不起墨索里尼。

不過希特勒也不是毫無成果,起碼他已經讓奧地利感到恐懼了,而且他對奧地利的行動也沒有引發英法的強烈反對和制裁。這就讓希特勒相信,英法也好,意大利也好,都是紙老虎,就和他過去在國內的那些政敵一樣,只要他突然拿出既定事實出來,那麼誰也不會反對他的。

於是希特勒開始轉而先謀求擴軍,並增加自己的實力籌碼,等待下一次機會。

三·德奧合併

1936年,希特勒公然派出三萬德軍官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並且建立了防禦工事。對此,英法等國只是提出了微弱的抗議。

事實上,希特勒這個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的,但凡英法有點實際動作,他就得退出這裡。

然而很不幸,英法只是滿足於口頭抗議,實際行動一個沒有,這就讓希特勒覺得,英法都是些好看不中用的廢物,只要他鐵腕一揮動,這些人就都得服軟。於是希特勒開始加快了對外擴張的步伐。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此時是個絕好的機會,因為奧地利的靠山意大利去入侵埃塞俄比亞了,現在早已無暇他顧。失去了意大利的幫助,奧地利面對德國的威脅,只能選擇屈服。

在1936年,奧地利總理許士尼格和德國駐奧公使簽署了一份《德奧協定》,並發表了一份公開發表的公報。

這份雖然明面上聲明奧地利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德國也認可其全部主權,而奧地利承認自己是一個德意志國家。但在實際上,奧地利必須嚴格按照德國的外交政策來進行外交,並要求納粹份子進入奧地利政府工作。如果從實際上看,那麼奧地利已經不是一個主權國家。

而且根據《霍斯巴赫備忘錄》的記錄,希特勒在這之後找到了陸海空三軍司令和他的高級幕僚們開了一個秘密會議。會議上希特勒也斷定英國因為國內的諸多問題,而不會管轄這件事。至於法國,也不會為了奧地利而在沒有英國幫助的前提下,干涉德國的行為,現在正是吞併奧地利的好時機。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但是直接攻擊並非一個好選擇,所以希特勒一面在奧地利內部扶植傀儡比如阿圖爾·賽斯·英夸特,並由此對奧地利的政軍經等界進行滲透。而另一面,希特勒積極的展開外交斡旋和戰略欺騙,讓歐洲認為,他將用和平演變的方式解決問題。

而意大利在1936年入侵埃塞俄比亞時損失慘重,又身陷西班牙內戰,國力大損,現在已經有求於希特勒了。而英國則無心參與,希望解除與德國的矛盾,所以不願干涉。法國也因為國內問題嚴重,內耗不斷,無力保護奧地利。

最終三國不約而同選擇了漠視和縱容德國的行為,奧地利的命運就此已經決定了。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約見了許士尼格,他要求奧地利必須對他的要求做出答覆,三天內沒有結果,德軍就將進軍奧地利。儘管許士尼格宣稱,如果希特勒這樣做,就可能意味著與歐洲各國開戰。

但希特勒蠻橫的打斷了許士尼格,並且宣稱:倘若他希特勒這樣說了,那麼許士尼格就得這樣聽。他不相信恐嚇,他本人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許士尼格被嚇得瑟瑟發抖,只能做出讓步,釋放了納粹罪犯,並且同意納粹頭目阿圖爾·賽斯·英夸特為內政部長。但希特勒仍不滿足,他要的是奧地利徹底成為德國的一部分。而許士尼格計劃進行全民公投,也最終以失敗告終。

許士尼格被迫下臺,阿圖爾·賽斯·英夸特上臺組閣。3月12日,德軍全面進入奧地利,並在次日簽署了《關於奧地利和德國重新統一法》,奧地利徹底被納粹德國吞併。

德國的戰爭第一步,將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為何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結語

1938年3月14日,對於希特勒是他生命中的榮耀之日,這個昔日的維也納流浪漢,今天以德意志帝國的元首的身份重回此地,宣佈德奧合併,這將成為他人生中最為榮耀的時刻。

而對於奧地利,乃至於歐洲,這只是一個黑暗的開始。英法的綏靖政策向一個惡魔送出了他們的第一個祭品,然而最終他們從這名為納粹的惡魔手中,所能收穫的只有戰爭。

參考文獻:《世界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第三帝國的興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