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齊河城建,破繭蝶變

齊河城建

破繭蝶變

70年,滄桑鉅變,齊河城市面貌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呢?外地人總搞不懂的“齊河”和“晏城”的迷惑是怎麼回事呢?近年來齊河的城市佈局、內在功能、外在形象如何破繭蝶變?帶著這幾個問題,小編進行了採訪,為您講述齊河的城市變遷。

齊河老縣城位於黃河北岸的南坦險工段,因地勢險峻,縣城以北屬黃河洩洪區,地勢低窪,沼澤、泥潭頗多,城區難以拓展,又遠離京滬鐵路,交通不便。1973年城區面積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9896人,這一年國務院批准齊河縣城遷往向北11公里的晏城,從此,老縣城被稱為“老齊河”,因新縣城搬入晏城的緣故,齊河多了一個名字“晏城”。

1976年,新縣城初具規模,城區以棋盤式設計,縱向稱路,橫向稱街,各9條,面積3.5平方公里。1995年縣城改貌,進行縣府大街(今齊晏大街)拓寬、晏三路(今迎賓路)南延、商業街(今齊貿大街)西延和安居工程等建設,城區路面鋪築瀝青或砼,路面硬化率100%;改建透景式院牆,植建花圃、綠化帶、街心公園等,城區面積8.08平方公里。2008年水利部、國務院相繼下發文件,明確取消黃河北展區防洪防凌功能,我縣抓住機遇,在黃河北展區發展旅遊業,全縣城市框架規劃佈局開始向城南延伸。這一年我縣城區面積27平方公里。除向城南延伸外,城市佈局還向東向西都有延伸,進一步擴大。2012年開始規劃建設城南新區道路,規劃齊心大街、齊文大街、陽光南路、新華南路、友誼南路等16條。為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老城區在加快推動打通“斷頭路”、“丁字路”上下功夫。截至目前,城區道路達到60餘條。我縣在做好城區佈局進一步擴展的同時,還注重城市品質提升,加強綠化建管,截至2018年底,建成區面積達到49.5平方公里,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96.65公頃,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0%,人均擁有公園綠地10.49平方米。全縣建成區綠地面積達1741.6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14%,綠地率達35.18%。


德州齊河城建,破繭蝶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以創建中等城市為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管、高效益運營,斥巨資打造城建項目,涉及道路橋樑、城市配套、廣場遊園、綠化亮化、棚戶區改造等,全力提升城市品質,實現由小縣城向中等城市轉變,讓市民盡享高品質生活。


德州齊河城建,破繭蝶變

修補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設施。今年,對城區既有道路升級改造,續建齊心大街、齊晏大街、迎賓路等道路,暢通城市交通微循環;城區新增供熱面積50餘萬平方米;為夯實城市內涵式發展基礎,推進城南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啟動主城區雨汙分流三年改造計劃;啟動實施城鄉垃圾壓縮站、餐廚垃圾處理廠、糞便無害化處理廠等項目建設;實施全縣河道綜合整治行動,逐步完成縣域22條骨幹河道景觀建設;新建續建貿易大廈西、一小、糧食等片區棚戶區改造,讓群眾住上更好房子,縣城更有城市樣子;縣醫院新院區、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改善群眾就醫、入學、生活環境;不斷加快萬達廣場、文化藝術中心、縣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從而滿足群眾生活需求。

德州齊河城建,破繭蝶變

修復城市生態,讓群眾出門見綠、轉角遇美。建設道路綠化、節點綠化、公園遊園綠化、水系綠化等工程200餘項。以大清河、南郊河、友誼河“三河六岸”濱水景觀帶為主線,貫通安德湖、友誼河、倪倫河繞城水系,建設碧水繞城生態長廊;實施城市“增花添彩”行動,精心打造新建道路及重要節點綠化工程,建設“四季常綠,三季有花”道路綠景;還將遊園建設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利用道路兩側的街角零星空地按照“口袋公園”標準已建設了26處小公園,為群眾打造更加美麗舒適的城市環境。百步一小景、千步一公園,讓我縣群眾充分享受“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美好風景。

德州齊河城建,破繭蝶變

提升城市品質,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建設有“溫度”的城區。加大對違法建設、交通擁堵等整治力度,完善住宅小區物業服務體制,實現精細化管理城市;瞄準城區道路擁堵難題,開展“禮讓斑馬線”等一系列專項整治和志願服務活動,重點整治城區車輛亂停放、行人亂穿行等違規違法行為;對城鄉接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居民小區等亂貼亂畫、亂讓亂倒等開展專項整治;規範渣土運輸、廣告牌、門店環境管理等加大整治……城市管理對標問題,逐項整治,城市“顏值”不斷提升。

德州齊河城建,破繭蝶變

秋日的齊河,滿目蔥蘢,穿行於大街小巷,一條條道路平坦寬闊,一塊塊綠地生機盎然,一個個美化亮化工程清新靚麗,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