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张啸林降了,黄金荣隐了,杜月笙干啥去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依托“法租界”,勾结各方势力,名声大噪。这三人都有青帮背景,精于世故,脑子又灵光。一时间权势熏天,成了“跺跺脚上海滩抖三抖”的风云人物。

“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善于钻营,后来居上,俨然成了三人之首。说到他的名字“月笙”,竟然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给起的。这就奇怪了,章太炎老先生学问大,派头也不小,曾经担任孙文的“枢密顾问”,火大了连蒋介石都敢骂。怎么会和杜月笙这个“流氓头子”扯上了关系?

鬼子来了,张啸林降了,黄金荣隐了,杜月笙干啥去了?

皆缘于杜月笙极其擅长人情往来,太会“做人”。章太炎的侄子,因为在上海法租界犯了事,老先生自己并非官宦权贵,无能为力。思来想去找到了杜月笙,以杜的影响力,自然是干脆利落地摆平此事。帮了这么大的忙,本来应该索取回报,可是杜月笙却还专程赶往苏州,拜望章老先生。

这下子章太炎再清高,也不能将其拒之门外,于是两人便有所交集。言谈中章太炎说你这个“月生”有点土气,给你换一个。便旁征博引地用了《周礼》中“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的典故,给生加了个竹字头。这简直就是画龙点睛,杜的名字一下子显得高雅许多。自此杜月生便以“月笙”为名,字“镛”。

鬼子来了,张啸林降了,黄金荣隐了,杜月笙干啥去了?

章太炎意犹未尽,老先生最不缺的就是学问了。又考证了一番杜月笙祖上的事迹,认为与杜甫颇有渊源。此行收获颇丰,不仅国学泰斗给起了名,还和诗圣搭上了关系。

如果说起初章太炎还对同杜月笙的交往有些不情不愿,到后面已有一见如故之感了。可见杜的交际手段,非常人能及。杜临行时,又将2000元银票压在茶盘之下,送礼都送得如此艺术,让受惠人丝毫不觉尴尬。

鬼子来了,张啸林降了,黄金荣隐了,杜月笙干啥去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杜参加抗日后援会,为前线募集输送大量物资,其中包括一千套荷兰造防毒面具,赠于敌后抗日力量。

淞沪抗战期间,募集150万元义款,并四处奔走劝募救国公债。在多方努力下,上海认购救国公债7500万元,占全国认购总量六分之一。

鬼子来了,张啸林降了,黄金荣隐了,杜月笙干啥去了?

杜月笙对于抗战是不遗余力,卓有成效的。除了在后方募集资金、物资、收容难民。他还以“门生”作为骨干,配合军方组织了1万人的抗日别动队,正面阻击来犯日军。

危急时刻,为了阻止日本海军沿长江进犯,杜月笙响应军方“封锁长江计划”。毅然将名下的大达航运公司轮船,开至江心凿沉。在其带动下,各轮船公司积极响应爱国义举,纷纷将轮船自沉,阻塞长江航道,以迟滞日军行动。

鬼子来了,张啸林降了,黄金荣隐了,杜月笙干啥去了?

上海沦陷后,鬼子四处拉拢各界实力人物,扶植亲日势力。“三大亨”中,张啸林公开投敌,为日军鞍前马后,当了卖国贼。黄金荣表现好些,公开表示不任伪职,不帮日本人服务。但黄的弟子门生中,有不少投靠日军,黄也难脱清白。

在三人中,杜月笙的抗日立场最为鲜明,他抛下全部家属,秘密前往香港。担任中华红十字会副会长,从事赈济、救助工作。并且长期与上海电文往来,利用自己对上海了如指掌的优势,协助锄奸、营救行动。

虽然杜月笙出身帮会,污点不少。但在民族大义这一层面,他还是毫不含糊的。上海沦陷前,日军曾想借道法租界包抄中国军队。杜月笙召集手下开会商量对策,说了一句非常霸气的话:“如果日本人想利用法租界打中国,我杜某人自信,能在两个小时内毁掉整个法租界”!

鬼子来了,张啸林降了,黄金荣隐了,杜月笙干啥去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