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聽,愛遊天津——馮國璋舊居

天津馮國璋舊居位於河北區民主道50~54號和海河東路花園巷,當年是奧租界二馬路與沿河馬路,馮國璋一家人曾在此居住,馮國璋的曾孫、著名相聲藝術家馮鞏也出生在這裡。

馮國璋是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馮國璋隨之來到天津,負責編練新軍,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民國成立後,馮國璋出任直隸省都督兼民政長,他準備在天津買一所宅邸,地址選中了奧租界。

1902年12月,奧匈帝國繼其他列強之後也在天津開闢租界,總面積1030畝,西臨海河,東到京山鐵路,北邊是海河支流金鐘河靠近望海樓教堂,東南與意租界相鄰。奧租界當局保留了北側原有的興隆街、十字街、於廠大街、糧店前街、糧店后街,將租界南側的窪地、水坑填平,規劃道路,建成奧匈帝國領事館。

邊走邊聽,愛遊天津——馮國璋舊居

奧租界尤其是面對海河的這一區域,據說風水極佳,貴不可言。也許正出於這個原因,除馮國璋之外,大總統曹錕、北洋總理王士珍、財政總長龔心湛、陸軍總長鮑貴卿、湖北督軍王佔元等人,都曾在奧租界建樓寓居。袁世凱也在奧租界買了一塊地皮,後來他的大管家袁乃寬在這建成了“袁氏宅邸”。

1913年,馮國璋買下奧租界的三幢樓房,又委託一位德國建築師按原建築風格新建了四幢三層樓房,七幢洋樓共有樓房百餘間。另外,他在附近買地新建了一套帶後花園的中式四合院。這套四合院規模宏大,進了“將軍第”正門後是二進院,甬道兩側各有一座小四合院,二進院和三進院相聯,三進院門內是四面明廊畫柱、鑲有大玻璃窗的會客廳。這一中西合璧的建築群,當時被稱為“馮家大院”。

馮國璋擔任直隸總督期間,天津成立了中華武士會,馮國璋極為重視,親自題寫牌匾,擔任名譽會長,撥給武士會房屋一處,位於河北公園內直隸學務公所,也就是今天中山公園的位置。中華武士會的辦公款項,也多來自馮國璋的撥款。中華武士會確立了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三大內家拳格局,把武術普及到學校、軍營,提升為“國術”,天津人的尚武精神由此發揚光大,馮國璋功不可沒。

馮國璋的第三個兒子馮家遇,曾留學德國,迴天津後創辦了東方油漆廠,參與創辦恆源紗廠。馮家遇的第三個兒子叫馮海崗,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後來在天津做中學教師,他的小兒子,就是馮鞏。1957年馮鞏出生後,就住在河北區民主道58號“馮家大院”。馮海崗給兒子取名為“鞏”,意源於《楚辭》中“心鞏鞏而不夷”,乃心緒鬱結、黯然神傷之意,意境極為深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