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答题就是抄材料”,说起申论,很多人都觉得无非就是直接抄间接抄的事情,这种观点不能说错,但也绝非一招制敌的高分武器。如果你想靠申论高分取得一些优势,那么我的经验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在此之前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申论命题究竟考察的是什么?
我们将申论分为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应用文写作和议论文写作,不管什么题型,基本逻辑就是以材料为依据,找全要点进行语言组织、逻辑串联并进行加工整合呈现,不难看出,申论的考查的是我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将分析进行到底
归纳材料概括观点,这样的道理大概考过申论的人都明白,怎么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高分呢?我的经验是永远比别人多想一步,想想命题人是怎么想的,以及命题人摸透考生的思路后又是怎么想的。
经过命题人和考生的多年较量,申论材料已不再是论点提纲挈领论据后续论证的结构,为了避免考生们讨巧式的归纳概括,命题人对材料进行了加工,也是最近几年的出题规律,就是将论点删去,将论据打乱,这样一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顿时一见高下。
分析完命题人的心理,剩下的问题就变得十分好办,第一步,归纳概括稳准狠的训练;第二步,分析推理短平快的训练。先保证自己能够准确概括材料内容,在此基础上推理切换出命题人想要的答案形式,进而训练自己的速度,用好这个方法,你的分数低不了。
别完全把自己当考生
复习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同学,包括自己也走过这样的误区,就是沉浸于自己答题的角色,忽略了公务员考试的真正目的,是考察你是否具备一个公务员应当具有的素养。而你的答题过程,就应该赋予自己公务员的身份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关于公务员的素养,我自己的理解是公共意识和可操作性。
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公共意识,是立足政府角度的全局观。跳出个人既有背景的影响,尽可能站在更多的社会角色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你是来自城市的知识分子家庭,提出意见时请不要忽略农民工群体,如果你是农民的儿子,制定政策也不要伤害个体商户的利益……怀着对自身以外其他社会角色的慈悲,才能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这么说带出了自己曾经想要成为公务员的情怀,似乎听起来有些缥缈,换句通俗的话说吧,公共意识就是考虑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满足大多数人的合理要求,带着这样的人设去回答对策题乃至于写大作文,你会发现自己的Level的确会不一样。
可操作性其实也非常好理解,在使用答题套路之前,想象自己是面临同样问题的政府工作人员。把落实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会帮你剔除那些通过答题套路生产出来的假大空答案,解决问题面前,务实永远具有绝对的说服力。试想当你的答案对治政理事确有启发意义时,老师能不给你高分吗?
积累表达,门面还是要有的
关于大作文的写作,没有好的表达即使逻辑天衣无缝也很难获得青睐,好的表达就相当于好的门面,有了好门面客人才会纷至沓来,阅卷老师也是一样,因此积累表达很有必要。
积累表达不是简单地积累好词好句,也涵盖了人物、事例、政策标语等。人物和事例的积累要注意正面负面兼顾,经济文化科学兼顾,可以作为事实论据使用,来源可重点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公众号,能够保证你的素材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词句方面既可以包括古诗词,也可以包括优秀短语、气势型排比。这里我当初主要是学习了半月谈APP中初心老师的申论课程,不仅有对各个题型抽丝剥茧的解析,初心老师还整理了很多主流时评文章的精彩表述,诵读后放在文章里作为论据掷地有声。
优秀的素材会找也要会用,下面我想说的就是你积累的人物事例表达等素材一定要实际应用在文章里,一是说复习过程中要进行真正的答题演练,二是这些素材经过应用更加方便记忆,三是可以锻炼自己在考场上应用素材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上提到的素材足以支撑你应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多种论证方式,这样写出来的大作文血肉丰满,浑然天成,自然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以上就是我三个月复习国考81分的最重要感受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祝愿大家都可以高分上岸。
閱讀更多 半月談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