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導讀:隨著佟國維的回家養老,皇八子胤禩失去了成為新太子的最佳機會,胤礽被複立太子。但被複立後的胤礽變得更加倒行逆施、荒唐不羈,尤其在其瘋狂報復昔日舉薦皇八子胤禩為新太子的朝臣後,就連“擁護”胤礽的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也開始公開遠離太子。

舉步維艱的太子將主動送上門來的任伯安和其手中掌握的記錄三百多位官員劣跡、罪行的《百官行述》視為自己鞏固地位、控制朝臣的唯一辦法。

通過胤祥,得知胤礽計劃的皇四子胤禛就《百官行述》,上演了一出確立自己皇儲位置的大戲。


就整部《雍正王朝》而言,皇四子胤禛火燒《百官行述》的橋段可謂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情節之一。表面看來,年羹堯不惜“血洗江夏鎮”才得到的《百官行述》,即使胤禛在自己“王道行之”的奪嫡策略要求下、在年羹堯“血洗江夏鎮”

眾人皆知的前提下,已經不能為己所用,也完全可以直接上交給康熙皇帝,讓其做出公正、明智的裁決。胤禛為何連康熙皇帝也信不過,不將《百官行述》上交呢?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又或者,胤禛可以悄悄的處理掉《百官行述》,只要讓其不為太子胤礽所用就是,又為何在火燒《百官行述》的時候,親自請來太子胤礽觀看“演出”呢?

即使,胤禛想要直接斷了太子再次“倒行逆施”的行為,用火燒《百官行述》的舉動讓其失去控制朝臣、把控朝局的目的,又為何要拉上“八爺黨”集團成員呢?

火燒《百官行述》,這個被康熙皇帝認為“這還了得”的行為,為何確立了皇四子胤禛的皇儲地位呢?

我們來逐一解析!

皇四子胤禛為什麼寧願燒掉《百官行述》,也不直接上交康熙皇帝?

《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在吏部主事任上,利用管理百官檔案的工作便利收集彙編而成,其中記錄了三百多名官員的隱私、過失乃至罪行。

能夠被吏部這個中央組織部直接管理檔案的官員屬於什麼級別?

在京官員乃至那些可以直接站在朝堂的朝廷高官、地方政府省部級封疆大吏等清朝高級別官員,也就是說,《百官行述》裡面記錄的這三百多名官員,完全可以顛覆朝局甚至直接改朝換代。同時,哪位皇子要是能擁有《百官行述》,無疑就能夠控制朝臣、把控朝局,就會在奪嫡之路上大大的跨進一步。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如果皇四子胤禛在得到《百官行述》以後,立馬上交給康熙皇帝,就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百官行述》中被記錄的朝臣們,會立馬陷入不安,會嚴重影響朝局穩定,甚至會動搖清朝皇權統治的根本。

《雍正王朝》乃系對雍正皇帝從“九王奪嫡”到執政十三年的正面形象演繹,所以如果依據劇情演繹分析,就應該先從他的“王道行之”進行入手。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太子胤礽之所以在康熙皇帝對其徹底失望的前提下,依然復立了太子之位,一來是為了壓制和緩和逐漸白熱化的“九王奪嫡”局面;一來是為了穩定朝局、避免朝臣結黨的情況愈演愈烈。總之,康熙皇帝是為了維護自身皇權穩固、避免朝野動盪而做出的不得已選擇。

對於皇四子胤禛而言,他在

“九王奪嫡”事件中一直以“贏得康熙皇帝聖心”為奪嫡工作重點,將“一心為國”、“一心為公”“王道行之”辦法視為奪嫡工作的基本策略。對於朝局的穩定、對於康熙皇帝的皇權擁護和支持,才是胤禛所有行為的根本目的所在。

所以,皇四子胤禛火燒《百官行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百官把柄落在其餘皇子手中,興風作浪;避免百官因此心生擔憂甚至鋌而走險,影響朝局穩定,甚至動搖康熙皇帝的皇權統治。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2、康熙皇帝在收到《百官行述》以後,會作出何種處理?這是胤禛無法控制的!

將這三百多名直接管控著朝廷的官員們全部革除,不可能;當做沒事發生,更不可能;如果,康熙皇帝通過保留《百官行述》,來達到進一步控制朝臣、穩固皇權統治的目的,那麼上交“百官罪證”的皇四子胤禛無疑就得罪了整個朝廷,這無疑是直接斷絕了自己的奪嫡希望。

就算康熙皇帝將來將皇位傳給他,他也會陷入徹底孤立的局面,穩固皇權、穩定朝局,就會成為遙不可及的事情。

3、胤禛將《百官行述》上交給康熙皇帝,或許會得到康熙皇帝的口頭讚許,又或許會對其“一心為國”、“公正無私”的態度高度認可,但此時的《百官行述》還沒有涉及到任何皇子勢力,還只是一個“微末小吏”任伯安的“滔天大罪”

而任伯安也已經被年羹堯殺掉,皇四子胤禛費盡千辛萬苦才得來的《百官行述》,除了給其帶來幾句口頭表揚外,沒有給其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那麼,皇四子胤禛燒掉《百官行述》的目的何在?

首先,將《百官行述》燒掉會斷掉太子胤礽用來控制朝臣、把控朝局,甚至直接發動政變,提前登基的計劃。

另外,燒掉《百官行述》,無疑就是解除了這裡面三百多名官員的擔憂,即使不能將他們拉進“四爺黨”勢力集團,最起碼也會讓他們從內心感激皇四子胤禛,而不至於和其站在對立面。這於胤禛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再者,燒掉《百官行述》才能完成胤禛的進一步的計劃。

這個計劃包括徹底扳倒太子胤礽;包括對皇八子胤禩的致命打擊;更包括自己皇儲身份的最後確定!

01 徹底扳倒太子胤礽

對於被複立太子的胤礽而言,舉步維艱、盡失人心是必然出現的局面,尤其在其對昔日舉薦胤禩的朝臣予以瘋狂報復以後,太子胤礽即使深得康熙皇帝聖心,也只會距離皇位越來越遠,更何況康熙皇帝對於這個太子早已經失去了失望,只是將其視為穩定局面的政治工具罷了!

自己前後地位的巨大變化,太子胤礽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他也只能通過獲得《百官行述》這等卑劣手段才能掌控朝臣,來達到穩固自身地位的目的。

皇四子胤禛將太子胤礽視為唯一希望的《百官行述》,一把火殺掉,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斷絕胤礽“穩固自身地位”的可能,更是為了“借皇八子胤禩之手,直接扳倒胤礽”

斷絕胤礽利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好辦,一把火燒了就行;借皇八子胤禩的手,一舉扳倒太子該如何佈置呢?

這就是皇四子胤禛在火燒《百官行述》的時候,為何還要將胤禩請來觀看的原因之一,注意是“之一”

《百官行述》乃系皇九子胤禟的門人任伯安所編,而且還被藏在胤禩門人所開的當鋪中,而且在《百官行述》被燒以後,胤禩、胤禟等人對於《百官行述》的存在並不吃驚的表現來看,胤禩之前對於《百官行述》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根據《雍正王朝》的具體人設和劇情演繹,胤禩能夠擁有如此多的朝臣支持,真就是靠著自己“賢明”的名號?

對於朝臣們的把柄掌握,才是胤禩勢力強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胤禛當著胤禩的面,將其奪嫡的主要希望一把火燒掉,胤禩才會對這件事詳細追查,才會有高福“將計就計”的情景出現。

胤禩追查《百官行述》背後詳情的時候,查到了最先前往萬永當鋪贖當的高福,高福醉酒以後將胤禛出賣,當時胤禛在得知此事後並沒有立即處死高福,而是在鄔思道安排高福“將計就計”,讓皇八子胤禩獲得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件以後,才賜給了高福一碗毒酒。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鄔思道安排高福的所有事,胤禛事先都很清楚,或者這些安排就是鄔思道和胤禛早已經商量好的。

至於鄔思道那句“這件事,不要告訴任何人,也不要告訴四爺”,只不過是為了防止高福再次醉酒以後將胤禛出賣,先將職責全部承擔;

那句“殺高福者,鄔思道也”,也只是他沒有想到胤禛的狠辣手段如此迅速,只是因為事先沒有同胤禛商量高福的妥善處理。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將太子寫給任伯安,用“釋放劉八女”換取《百官行述》、換取幾處錢莊、當鋪的交易信件“送給”皇八子胤禩以後,在“九王奪嫡”事件中自始至終都將太子胤礽作為主要對手的胤禩,立馬讓胤禵上交給了康熙皇帝,這也成為了壓垮太子胤礽的最後一棵稻草。

康熙皇帝接到信件以後,立馬將其退還給了胤礽,讓胤礽換亂之中沒能看懂康熙皇帝給自己的最後機會,舉兵謀反,卻在康熙皇帝的周密安排下,輕易蕩平,太子胤礽被永遠圈禁,徹底失去繼位希望。

皇四子胤禛用一場布控周密、捏準所有人脈搏的巔峰操作,完成了“借胤禩之手,扳倒太子胤礽”的大戲。

02 對皇八子胤禩的致命性打擊

上面已經提及,皇八子胤禩之所以擁有如此多的朝臣支持,並非全因胤禩的“賢能”之名,更在於他對《百官行述》的控制,對於朝臣把柄的掌握。

胤禛燒掉《百官行述》,不光是為了最大程度上剪除“八爺黨”外部的朝臣勢力,更是為了從“八爺黨”核心成員內部撕開口子,讓其內部產生矛盾,以達到削弱胤禩集團的目的。

目的如何達到?對“八爺黨”核心人物的挑撥主要針對誰?

不知道細心的看官們,有沒有注意到,自從皇八子胤禩被舉薦新太子失敗,而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監管兵部以後,胤禩和胤禵之間的矛盾和裂縫就開始出現,並逐步擴大。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專門解析過,這是康熙皇帝出於打壓和控制“八爺黨”強大勢力的刻意為之,而胤禛火燒《百官行述》則讓胤禩和胤禵之間的出現了根本性的決裂。

對於皇十四子胤禵而言,他不像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那樣絕無二心的支持皇八子胤禩繼位登基,而是有著自己的奪嫡想法。只不過,皇八子胤禩在刻意塑造的

“賢明”形象影響下,在掌握著百官把柄的前提下,擁有著強大的朝臣勢力,更有繼位可能,胤禵才會站在其身後堅定支持。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但胤禛的一把火,讓胤禵對胤禩繼位的期待和希望全部燒掉。失去了《百官行述》,原本對於胤禩“死心塌地”支持和擁護的朝臣們就會紛紛脫離“八爺黨”

,甚至徹底站在胤禩的對立面,那麼胤禩的繼位可能將會大大降低。眼見胤禩大勢已去,胤禵自然就不會再繼續支持胤禩,而是會選擇自己出頭,參與到真正的奪嫡之爭中來。

胤禩和胤禵之間發生內鬥,不僅是對“八爺黨”勢力的削弱,對“四爺黨”威脅的降低;更是能很大程度上轉移兩人對胤禛的攻擊視線,而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內部鬥爭中。

那麼,胤禛的目的達到了嗎?他利用火燒《百官行述》的行為,完成對胤禩和胤禵之間的挑撥了嗎?

當然達到了!

得到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函後,皇八子胤禩讓胤禵寫一份事件前後經過的摺子,然後附上這份信函一併上奏康熙皇帝,而康熙皇帝則只收到了胤禵送來的太子信函,並沒有附上摺子!

胤禵為什麼沒聽胤禩的,僅僅只寄去了信函呢?

1、胤禵只寄去信函,而不附帶陳情摺子就是為了告訴康熙皇帝,太子胤礽同任伯安之間的交易很可能會影響到朝局穩定和康熙皇帝的皇權穩固,茲事體大,所以胤禵才會將這份信函寄去,讓康熙皇帝做出處理意見。

對於皇四子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任伯安作為皇九子胤禟的門人為何會擁有《百官行述》,皇八子胤禩在此事件中扮演什麼角色,胤禵沒有給予任何說明和態度。

胤禵此舉就是為了告訴康熙皇帝:我只關心影響您皇權穩固、朝局穩定的情況,其餘的我不知道,也不關心。

這無疑就是向康熙皇帝表明了自己不在屬於任何黨派,一心為國,堅定擁護康熙皇帝的態度。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2、胤禵知道胤禩讓自己上奏的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其真正的目的在於利用自己將太子胤礽扳倒,讓自己背上“扳倒太子、爭奪皇位”的黑鍋,胤禩卻漁翁得利。

胤禵僅僅寄去太子信函,既能麻痺胤禩,讓胤禩以為自己還是以前的胤禵,還是堅定支持並絕對聽從他指令的附屬成員而並無奪嫡之心;又能讓康熙皇帝看見自己置身事外、對太子犯的錯,只是提醒康熙皇帝而並沒有因為奪嫡之心就不顧人臣之禮、兄弟情義。

即使康熙皇帝因為此事廢黜太子,胤禵也不會背上“扳倒太子”的惡名,為康熙皇帝所不容。

這些都足以證明胤禵對於胤禩之前的言聽計從情況已經消失、對於胤禩的支持已經大打折扣,開始了自己的奪嫡謀劃,開始了對康熙皇帝聖心的爭取。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而康熙皇帝那句:

“看來,胤禵也懂得用心思了!”

就能說明康熙皇帝看透了胤禵的用心,看到了胤禵脫離胤禩集團的態度,看到了胤禵和胤禛一樣“一心為國”的形象改變。

在康熙皇帝決定將信函送還太子的同時,他接連下了兩道密旨:

1、命胤禛即刻召見隆科多,嚴密注視太子一黨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們圖謀不軌,即著胤禛抓拿太子。隆科多將太子黨羽一體捕獲!

2、讓胤禵以兵部的名義,佈置西山銳健營,嚴密注視熱河駐軍的動靜;佈置豐臺大營,嚴密注視密雲駐軍的動靜;只要這兩支隊伍擅自行動,就立即解除凌普、耿索圖的兵權。

這兩道密旨的下發,就證明皇四子胤禛火燒《百官行述》行為中預設的目的全部完成了!

胤礽武裝政變,勢在必行,他的太子之位隨即就會徹底失去!

如果康熙皇帝沒看透胤禵遠離胤禩、不再支持胤禩的態度,康熙皇帝也不會將京郊外圍的兵權交給胤禵。“八爺黨”集團被從內部攻破,讓胤禵和胤禩之間徹底對立!

雍正王朝:一把火燒出一位帝王!胤禛火燒《百官行述》,不簡單

康熙皇帝將掌握京城守衛的隆科多交到皇四子胤禛手中,並給予了其

“捉拿太子”的權力。要知道,皇四子胤禛剛剛還上折舉薦了胤礽復立太子,還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堅定支持太子胤礽的“太子黨”成員,就連老謀深算、洞察一切的老臣張廷玉聽到康熙皇帝的安排後都立馬一愣,表示疑惑。

康熙皇帝為何給予胤禛掌控整個京城、控制整個朝廷的巨大權力?

就是因為,看透胤禛火燒《百官行述》的“王道”原因以後,康熙皇帝心中已經明確了皇四子胤禛的皇儲身份。

參考文獻: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