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及秦叔寶,張公謹憑什麼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一個人,他沒有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也沒有為後來李世民安定天下做出過很大的貢獻,卻能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民能夠成功登上皇位除了他不斷累積的功績以外,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皇子李元吉,剷除了所有的競爭對手。而玄武門之變能夠順利成功,最主要的還有一個核心人物——張公謹。他沒有像秦叔寶那樣子能征善戰,也沒有杜如晦,房玄齡那樣子的政治天賦。

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及秦叔寶,張公謹憑什麼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公瑾本來是王世充的手下,但他在跟隨王世充的日子裡面漸漸發現了王世充政府的腐敗。於是在公元618年,他帶著自己的手下一起投降了李世民。而他剛剛開始跟隨李世民的日子裡面受到了不少其他人的白眼。在虞城會戰中,強大的反叛軍已經佔領了絕對的優勢。張公瑾奉命支援,一開始有很多人說他曾經是王世充的手下不可靠。而張公謹面對這些質疑用實力解救了虞城的危機,讓那些對他有意見的人閉嘴。

而真正讓他得到李世民的重視的是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的成功看似很輕鬆,但在發生變故的前一個星期,可以說是風起雲動,李建成一方面調動自己的親信更換皇宮侍衛,另一方面在外更是密令親信隨時動手,此時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作為主角的李世民雖然有手下眾多猛將的支持和謀士的謀劃,但一向念及舊情的李世民卻不能遲遲下定決心,因為他知道,這一動手,便是於親情德理不顧,也沒有回頭路可走。可是任手下眾人勸說,李世民都未能下定決心。

公元626年6月29日,皇宮天宮突然發生異象:

《漢書天文志》記載:,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中也有記載:六月,丁巳,太白經天。

我們都知道,古代發生異象,一般會被理解為吉兆,而此時的李世民還再猶豫不決,長孫無忌便以此為說法勸李世民:既然天意,太白金星現世,天下王位必定變革,大王何不順應天意?面對長孫無忌的言辭,可李世民還是左右為難猶豫不決。

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及秦叔寶,張公謹憑什麼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公元626年7月1日,也就是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夜,此時已經是火燒眉毛,如不快刀斬亂麻,便是你死我活。晚膳過後,李世民把尉遲恭長孫無忌以及張公瑾招到帳下,順便請來了宮中術士。此時三人知道,李世民也已經下定了決心,只不過這個決定是交給了占卜術士的測算。正當術士準備扔下龜甲時,張公瑾說時遲那時快搶走了龜甲,還沒等李世民開口,張公瑾義正言辭的說道:天意吉凶是命,倘若占卜為兇,我等是不是坐以待斃,等太子誅殺我等叛將。

此時的李世民突然明白了什麼,不是天意,事在人為。也正是張公瑾的這一舉動,打開了玄武門之變的不確定。

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及秦叔寶,張公謹憑什麼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動發生了,而在玄武門之變打得最激烈的時候,太子李建成的親兵就迅速過來支援。張公瑾以命相搏,在玄武門之變順利結束之前,將李建成的援軍阻擋住了。那個時候李世民手上的兵力十分薄弱,如果讓李建成的支援部隊殺進來。即使消滅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李世民也難逃一死。張公謹帶領一小部分人奮力殺敵,在關鍵時刻關上玄武門的大門將李建成的軍隊擋在了玄武門門外。

無左吳、趙賢,則淮南不能謀逆;無宇文述、楊素,則楊廣不能奪嫡;無張公謹、尉遲敬德,則太宗不能殺兄;天下之亂,釀成於徼倖功名者之從臾者類然也。

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及秦叔寶,張公謹憑什麼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可以說沒有張公謹,李世民不一定能登上皇位。

在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張公謹開始在代州實現屯田制度。另一方面他又時刻關注著漠北的情況。他知道漠北一日不安定下來,大唐就一直不能迎來盛世。貞觀三年,他向李世民彙報六伐突厥的陳詞,並指出了一系列可以攻打東突厥的條件,明確指出了東突厥的弱點。也正是因為他慷慨理性的六條分析:

“頡利可汗奢華殘暴,誅殺忠良,親近奸佞,此其一;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離,此其二;突利、拓設、欲谷設均得罪頡利,無地自容,此其三;塞北地區經歷霜凍乾旱,糧食匿乏,此其四;頡利疏離族人,委重任於外族,胡人反覆無常,大唐軍隊一到,必然內部紛亂,此其五;漢人早年到北方避亂,至此時人數較多,近來聽說他們召聚武裝,佔據險要之地,大軍出塞,自然內部響應,此其六。”

可以看出張公瑾的分析,從天時地利人和麵面俱到,也正是他,促使了困擾多年的北方匪患,最終被一網打盡。

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及秦叔寶,張公謹憑什麼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公元630年,李世民下定決心,立馬讓李靖掛帥,並任張公瑾為副指揮,東突厥滅亡。一直困擾著歷朝歷代的漠北問題從張公謹這裡開始發生了改變。

我們回頭再看,張公瑾雖然沒有太多的戰功,但他前兩次關鍵的言論,一次讓李世民榮登寶座消除心理不確定因素,一次理性分析為大唐消滅邊患危機。很多人都說二十四功臣中張公瑾徒有虛名,但李世民最終在凌煙閣為他留下一地,也證明了他的功勞。

文不如房玄齡,武不及秦叔寶,張公謹憑什麼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公元632年,張公謹英年早逝,李世民不顧司儀勸說都要親自祭拜。而在設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時候,張公謹位列其中。論資歷張公謹不能夠進凌煙閣的,論戰功張公謹更比不過其他將領,但是李世民忘不了當年玄武門之變時,張公謹那堅定的陳詞,還有帶人不惜性命擋住李建成的援兵,以及開國後忠心輔佐的歷歷往事。

忠誠所感金石開,勉建功名垂竹帛。

也許正是因為張公謹的這一份忠誠深深感動了李世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位置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