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理財過度?過度理財有什麼危害?

頭條理財


任何事情過了一個度,都是不好的,造成的結果就是物極必反。

就好比過度攝入熱量就會變得肥胖;過度迷戀遊戲,就會變得不務正業;過度迷戀女色,就會傷神傷身等等。

那什麼叫做過度理財呢?就是透支了自己的財力,精力,時間,甚至是一些其他條件從而對於自己造成一種傷害的結果。

第一種過度理財,就是用了槓桿。

無論是哪一種理財的方式,加入槓桿就是最愚蠢的過度理財方式,就好比槓桿存款,槓桿買保險,槓桿買股票等等。

因為理財的目的是為了保值和升值,對於目前的大趨勢來說,通貨膨脹率造成的貶值率達到了7%左右。那麼想要達到保值甚至升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這個時候再加入了槓桿,無疑就是加重了自己的成本負擔,造成一種心態和壓力上的影響,從而導致理財失敗,甚至虧錢。

第二種過度理財,就是過度依賴他人。

無論是哪一種理財,都要相信自己!世界上沒有人會“免費”和“熱心”地幫你打理理財,甚至推薦你理財產品,一切的背後都有一個利益的關係。


所以說,你所要接受到的任何理財知識,決定,都是要經過自己深思熟慮以後在做的操作,而不能過度依賴他人的推薦,指導,以及出謀劃策。

第三種過度理財,就是投機和博弈!

理財中也包括一種叫做投資的東西,它是一種風險較大,但是回報率較高的理財方式,常常表現為房產投資,股票投資等等。但是要明白的是,無論是哪一種投資,都不是一個能夠立竿見影見到回報的過程。

所以想要獲得一個穩定,持續,甚至較大的回報,你必須能夠避免短期的誘惑,擁抱長線的價值投資收益,這是投資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門檻。

可惜大部分的人把這種理財方式看成了博弈和投機,從而追求短期獲得巨大回報的結果,最終就成為了過度理財,造成輸多贏少的結局。

結論:

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當今社會每一個人都在進行著不同的理財方式,有聰明的,有笨的,有安全的,有風險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要掌控在自己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不要過度。

特別是對於槓桿的運用,對於投機博弈的把握,一定要做到杜絕。否則,你的理財就是在糟蹋自己的財富,適得其反。

還有就是要聚焦,理財的方法非常多,你不需要樣樣精通,因為人的精力和資金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抓得住所有的發財機會;僅僅抓住自己熟悉的領域中的投資機會,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投資者了。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財經背後更多的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很多人不瞭解過度理財的表現都有哪些,甚至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理財過度了。下面我來分享幾個理財過度的案例。

一、理財佔比過大

理財資金佔所有資金的比例太大。賬戶裡有10萬,10萬都存成定期存款。這就屬於理財過度。它的劣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應急資金

做理財方案,最忌的就是不給自己留任何應急資金。如果全辦理定期存款還好,還可以提前支取,要是存理財或是保險,那就慘了。錢大概率取不出來,即使取出來,也有可能會損失不少本金。

第二:機會成本高

資金全部投在了某一種或幾種理財,如果遇到了更好的理財,那就失去了這個投資的機會。比如把資金都壓在了房子上,萬一房子不升值,股票升值了,你就只能乾瞪眼。

第三:生活質量下降

全部資金都用於理財,就會剩餘很少的資金用於生活,生活質量必然下降。理財的目標是要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過度理財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槓桿理財

把自己的資金全部用於理財,倒還不算最壞的。最壞的是借錢來理財,這問題就嚴重了。借錢理財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不能賠

一般借錢都是投資到股票上,股票漲跌很平常,一旦賠了那就讓自己的資產變成負數了。

第二:收益不能低

借錢有成本,而且成本還不低。收益如果低於借錢的利率那就算賠了。所以加槓桿來理財,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為,抗風險能力得足夠強才行。


三、期望太高

有些人總想要靠理財一夜暴富,拋開市場合理理財利率不顧,只一廂情願要追求10%甚至更高的利率。這也是一種理財過度的表現。

一般理財利率超過6%都算是超出市場合理水平了。如果你還要追求更高的利率,那就說明你是在過度理財了。

總結:

過度理財說白了就是過度使用資金理財,過度追求高利率。


銀行研究僧


過度理財或者理財過度,在各種線上百科詞條都沒有相關的收錄和解釋,但這種現象確確實實在身邊時有發生,也許是中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毒。理財過度,通俗的講就是為了達到理財這一目的,過度的使用了自己的能力。

過度理財有很大的危害,會導致理財的誤入歧途、適得其反。

危害一:幾乎所有錢都拿去理財,影響了生活。

過度理財第一類危害就是過度理財者將個人的所有收入,僅留一點點生活必須費用,然後全部投到理財產品當中去。他們以收益最大化為追求的目標,不考慮未來的用錢計劃,一旦出現急需的用款需求,就很難把投出去的錢拿回來應急。過度省吃儉用而影響了生活。

結論:在沒有第一桶金之前,無論你如何理財,都不可能靠理財發家。

危害二: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錯誤的“鑽研”理財技巧。

過度理財的第二類危害就是過度理財者對理財的熱愛超乎想象,像著了魔一般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學習理財知識。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各種理財書籍、理財文章、喜馬拉雅理財專欄等地方,理論那是一套套,但實踐確實很糟糕。

結論:在沒有一定財富基礎之前,無論理財知識再豐富,也不可能靠理財致富。

危害三:藉助槓桿賺錢,刀口上舔血。

過度理財的第三類危害就是盲目相信自己的理財能力,將所謂的“錢生錢”、“高槓杆”引入到自己的理財實踐,這是十分危險的一件事。過度理財者堅信最高生財之道:借別人的錢讓自己致富。於是,從銀行、朋友、小貸公司借錢,用於投資理財。最典型的就是股票配置,很多朋友通過股票配資讓自己返貧。最近股市火了,配資的人又多了起來,切忌過度!

過度理財像一個心魔,它確實有可能提升個人的理財能力,但更可能的是將個人資金、個人能力、個人財富帶理財的另一個極端,即越理財越貧窮!我們需要不斷培養個人的理財能力,但一定要避免過度理財。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不論是理財也好、投資也罷,以我們的財富水平作為基礎,都存在一個“限度”和“底線”,俗話說過猶不及,就是指的這個道理。

理財過度在浮雲君看來主要指的是以下兩點:投資比例配置過高、高槓杆投資。


<strong>


(1)投資比例配置過高的危害

假如浮雲君可以支配的全部流動資產為 10 萬,那麼配置股票、基金等高風險的理財產品超過總資產的 50%甚至更高 ,這就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投資行為了,可以劃歸至理財過度的行列。


理財講究的分散投資以達到趨利避害的效果,如果投資過於集中、比例過重,相應的風險係數就會非常高,遭遇投資“滑鐵盧”的概率也就非常之大。


如果我們看好一隻股票,並且把全部家當都投入其中,“押寶”成功我們或許真的能夠從此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但是萬一失敗了呢?房貸、車貸、父母養老、孩子上學這些事情有考慮過麼?而且相比於投資成功,往往失敗的概率更大。


這種

盲目重倉投資的行為無異於“慢性自殺”,一旦遭遇黑天鵝事件,家庭日常生活的維繫平衡都會被打破。看看那些因為炒股虧損導致家破人亡的案例,哪一個不是因為過度重倉導致的?

<strong>


(2)高槓杆投資

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也就算了,起碼虧損後自己還能承擔得起損失,就怕有些投資者嫌棄盈利速度太慢,開通了融資融券功能,使用加槓桿的行為進行股票交易買賣。這無異於是刀口舔血,假如遭遇經濟逆週期,這類投資者會虧損的比上一類慘得多。。。


俗話說得好:借的錢遲早是要還的。加槓桿投資在牛市遭遇大行情確實賺的非常順暢,但是一旦大盤變臉,虧損的速度也會是普通投資者的數倍,即便是一個跌停,就能讓賬戶市值大幅度縮水。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而言,潛在的風險明顯比收益大得多,所以融資融券導致血本無歸的概率非常之大。



理財需要講究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實際風險偏好、資產水平選擇恰當的產品、投資適當的金額


浮雲視界


理財過度,就是在理財這件事上,投入了過度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以期通過理財獲得更大收益。具體表現為:

時間投入過度

現象1:天天研究。這類人喜歡天天研究各平臺上的各類產品,殊不知產品間的區別並沒有到天差地別的地步。金融產品同質化一直是非常嚴重現象,畢竟金融要防風險,而創新意味著不確定性,意味著風險。所以,金融產品的創新是比較難的。所以,真沒有必要天天盯著各產品研究那零點零幾的收益率差異。

建議:瞭解幾個主流平臺上產品的主要類型就好,如支付寶、天天基金,其主打產品是有一些差異的,瞭解天天基金上期限理財的起購點起碼5萬起,明顯高於支付寶就可以。這樣,根據投入資金選擇平臺就好。

現象2:頻繁操作。每天看到各類產品,就想將手裡換成新產品。這類人,通常投資的都是短期產品,如30天理財,到期就換產品。或者頻繁換基金、股票。這樣的頻繁操作除了贖回費等成本的增加,時間成本也是顯著增長,畢竟資金買入到到賬都是有2-3天的時間差的,很少有實時到賬的

建議:選定產品,儘量長期持有。要知道投資理財,很多都是以時間換收益。你以為30天3.3%的收益,沒有30天3.32%的收益好,要換產品。殊不知,這樣下來,一年連11個30天的收益都享受不到。有30-40天都是資金在路上白白浪費。不如直接購買一年期的產品要好,節約了時間差,每一天都在計息。

金錢投入過度

現象1:不留日常開支,不留應急金。這類人恨不得把手裡的一塊錢都用來投資理財。我有個朋友,近一年基本上每4-5個月會找我週轉一下資金,時間很短,最長一週時間,最短1天。問其為什麼呢?原來是要交房租、要還房貸(期房),但是理財的錢要緩兩天才能到賬。還好我倆比較熟悉,也願意借其週轉。

建議:理財的錢,一定是除了生活開支的錢,同時要預留好應急資金。否則,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出現現金流斷裂。情況好點,能找到熟人週轉,情況不好,很可能借助信用卡、花唄等借款渠道。反而需要支付更高利息。

現象2:加槓桿、舉債投資。這類股市投資很多,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周邊也有人借信用貸款進行投資,以獲得利息差。如果投資渠道靠譜,產品安全性高,那還好,風險小一點。p2p很火的時候,很多人借款投資,或借款投資到民間借貸中,最後落得血本無歸。

建議:再次強調,理財的錢,一定是自己暫時不用的錢,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超高收益就是意味著超高風險,借用別人的話“你看上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上你的本金”。

以上是針對理財過度的現象說明,及給出的建議。

而過度理財的危害就是一心只想著賺錢,而忽略風險、無視自我發展。理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能在長期內保持資產的保值增值,而不是冒險、激進,受其所累。所以,針對過度理財的人,我建議:

  1. 追求合理收益率。做好資產配置後,耐心持有,擅長用複利的時間效應。平和好心態,請相信,理財不能一夜暴富,只是為更好生活的錦上添花。

  2. 加大對自我的投資。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技能提升,尤其是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以提高主動收入,加快本金積累速度。二是理財知識學習,以更理性地方式打理資產,增加被動收入。


理財分享者


過度,指的就是超過限度!

理財過度,就是指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理財!正常的理財都是將自身生活之外的閒錢進行投資理財。一般的理財指的是投資穩定型的貨幣基金,或是銀行理財產品之類的!更有的是進行基金定投而已!

而理財過度,不僅將閒錢全部用於理財,還將全部身家,有的甚至是去借錢來理財。這些都是理財過度的表現!正常的理財是不會影響到自身的生活!而理財過度則會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表面上看要用盡所有的錢來進行理財,事實上有可能會是本息折損的局面。並不能達到理財的最優化!

過度理財對日常生活是有危害的!特別是前幾年興起的P2P理財,很多人把錢投進去了,但是最終不僅連利息沒有拿到,連本金也沒有了。這些本金有可能是一個人的全部家產!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例子。

他自己是公務員,在一個小縣城裡面,每個月也有8000元左右的工資收入。在小縣城裡面生活得很滋潤!可是他不甘寂寞。非要拿出全部家產去理財不可。在之前他聽說有個P2P網站不錯,每個月都能獲得不少的利息,一開始,他用自己十幾年來的積蓄進行理財。大概投了有20萬進去,每個月都能獲得4000元左右的收入。這可是他工資的一半啊。有了這個收入之後,他就開始過度理財了。如果僅僅是這筆錢,即使沒了,對他的生活影響也不大。可是,他開始套現信用卡來進行理財。由於他是公務員,信用卡的額度比較高,套了大概有30萬,加上前面的20萬,總共50萬進行理財。一個月的利息收入就是1萬元。比他的工資要高不少。

可是,正當他高興了大半年之後,這家P2P網站就開始不付利息了。他很著急,也問過我會不會被騙了。我當時和他說,趕緊報案吧。可是,他還是指望著沒事。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當他報案時,別人已經跑路了。而他自己則揹負了信用卡的沉重債務!如果不過度理財的話,也不至於這樣。最終,他老婆也和他離婚了。他的公務員位置也是難了。對他而言,這次過度理財是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對於理財而言,一定要適可而止。不過過度理財!然後找些貨幣型的基金來投資。或是採用基金定投方式進行。千萬不要以為有高利潤的理財就將全部身家放進去,有可能就會是傾家蕩產的結局!


股海重生2015


“過度”,當作何解釋?在個人的理解中為:超越常度。也就是超過了正常範圍能夠接受的程度。那麼什麼是“理財過度”呢?簡單來講,就是將自身的資金進行理財收益的程度,已經超過了自身條件、環境所能夠承受的程度。本來理財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因為過度理財而造成了更多的不便影響。那麼,理財過度有什麼危害呢?

一、理財過度對於日常生活有著影響。

正常的理財都是將自身生活以外的剩餘資金進行投資理財,往往是投資理財產品或者穩定型的貨幣類投資產品,對於自己的生活而言沒有任何的影響。從正面講,正常的理財能夠給予自身更多的額外收益,當然,是不會影響到自身正常生活的。但是,理財過度呢?會是影響理財者正常生活的存在。

有一個朋友,對於理財來講,可以說達到“痴”的狀態。為什麼說是“痴”呢?本來將剩餘資金進行理財,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既能夠創收又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她卻不一樣,她就希望自己每一分、每一釐都能夠進行理財,並且期望的是最大化收益。當然,這裡指的最大化,是他認可的穩定型理財,沒有多大風險的理財產品最大化收益。所以,幾乎都投資了固定長期限的理財產品中,保險理財、銀行理財,還有長期限的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

理財,本來是好事,但是被她一弄卻成了折騰事兒。我是怎知道的呢?是因為她找我挪錢,與我講了一些,然後再打聽打聽才知道,她真的是對於理財達到了“痴”的地步。將所有的資金全部多買了長期限的理財,自己手裡可以說沒有錢。如果自己家裡有個需要用錢什麼的,就是借錢。所以,周邊的朋友基本都被她借了個遍,覺得這樣很是不好。

所以,像這種就是理財過度,通過理財已經嚴重的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是所有資金進行理財的存在,需要的是合理理財。

二、理財過度對於本金、利息有著折損,並不能達到利息最大化。

理財過度,對於本金、利息也是有著折損的可能。就算是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同樣是存在這種可能性。怎麼講呢?

還是講那位朋友的理財方式,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理財效益,所以全部認購了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手裡的資金不寬裕不說,向親戚朋友借款辦事,別人多少也是不情願、不願意。

而這種理財的方式有沒有風險呢?從風險等級的角度講,風險性很低。但是從利息收入的角度,以及日常生活可能存在應急資金的時候,那麼對於利息就可能存在著折損。當違約的時候,如果是保險理財,不僅僅是利息收不到,本金也會隨著折損。如果是定期存款,那麼利息也就會大大折扣。

所以,過度理財對於本金與利息可能存在著潛在的折損傷害。

三、應該如何避免過度理財?

過度理財,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貼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性格、情緒、條件、資金、環境、背景等等因素,都沒有一概分析清楚,而自己期望最大化收益而造成的。那麼,應該如何避免過度理財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降低對於理財收益的期望值,既能夠滿足手頭資金又能夠達到理財的收益效果,換句話說就是:合理理財。市場中有著靈存靈取類的理財:貨幣基金,雖然年化收益率低於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但是靈活度很強。而理財產品中也是有著不同期限的產品。所以,可以進行合理的匹配,既能夠滿足靈活使用的資金,又有著中短期的理財,還有著長期高利率的理財,綜合受益並不低,並且就算遇到應急需要資金,也能夠更好的調節。


厚金說


我是入門老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感謝大家認可,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


首先來說什麼是過度理財?過度理財我認為就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和購買一種或多種理財產品的行為,這種行為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既然這樣,那麼過度理財必然會帶來幾個方面的危害:投入大量時間,投入大量金錢,投資分散缺乏專業性。

1.投入大量時間

有些朋友天天沉迷於理財不能自拔,以炒股為例,天天研究戰法,打聽股市消息,全天候盯盤,生怕錯過了一點,有的人甚至研究到半夜。這種投入大量時間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全天候盯盤其實沒必要,除非極端行情,一天內波動有限;研究到半夜,身體和第二天的精力都無法保障,長期來看損害的是健康;過度投入精力必然顧此失彼,生活和工作的質量將無從保證。舉個例子,有優秀青年一位,在國企上班,月工資1.5萬左右,由於某個機會炒股賺了一點,便忘乎所以天天泡在股市,導致工作出錯,被調離關鍵工作崗位,工資也一落千丈。



2.投入大量金錢

這些常常發生在那些嚐到一點甜頭的人身上,這類人的特點就是急於求成,甚至想一夜暴富,最起碼是想多賺一點。這時候最容易放鬆警惕,加倉,加槓桿,直到滿倉。這樣的後果就是風險大增,同時手裡沒有活動資金,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丟掉很多投資其他項目的機會,機會成本太高。這樣的理財行為也是不可取的,是過度理財的典型危害。


3.投資過於分散

很多人錯誤的理解了“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話本來應該是教育我們不要孤注一擲,不要滿倉或重倉投資。很多人理解成既然不放在一個籃子裡,那就放在多個籃子裡好了,當然這也不是不可以。但恰恰你這幾個籃子都距離太遠了,你天天忙在放雞蛋取雞蛋的路上。比如,本來股票做的好好的,看這段時間黃金白銀漲了,去開個戶;過幾天又看人家做外匯的賺錢了,覺得股票來錢太慢了,還只能多,不能空,於是又想做點外匯。這樣折騰來折騰去,最後可能的結果就是雞飛蛋打。所以投資分散也是一種過度理財,危害就是你沒時間或者精力去打理而導致虧損。


4.怎麼樣防止過度理財

理財之前請先正確評估自己的收入,富餘資金,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理財產品對自己的適用性。明白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建議如果不是全職理財或者交易員,請把你的重點放在工作和生活上,投資你的健康和技能,長期來看,這是最保險最有價值的投資。


入門老手


這個詞沒啥明確定義,說一下個人理解。過度理財就是注意力過份放在了財富增值的收益上,而忘記了本金積累才是財富的根本。進而發生了不務正業,花大把的時間只研究理財知識,甚至拆借資金做高風險投資的行為。

說實話,普通人極少有人純粹靠投資市場致富的。財富的積累主要還是要依賴本業的不斷髮展,無論是工作技能、生意、還是做企業都是一樣的,因為這些才是一個人真正能不斷實現增值的資源。

如果你花了大把時間研究投資,那勢必會影響你投入專業和其他事情的時間,大部分的結果肯定是得不償失。如果痴迷於投資,甚至有可能虧光本金,陷入鉅額債務的可能。這些可能都是過度理財的惡果。

我們講個人理財,其實應該是在一些專業的指導下,保持自己的財富能有個不低於社會普遍貶值的水平就可以了。如果能把握好這個尺度,那些騙子也基本很難得手。

這是我的個人理解,也是建這個帳號的初心,希望能通過我所積累的專業能力,幫大家減輕理財篩選的時間耗費,專注主業。


金融街知事


什麼是理財過度?我覺得可以從時間/精力,錢和風險三個方面去定義:


01

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過度,影響了正常工作

我個人覺得對普通人來說,理財應該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做好本職工作。

有些人原始積累本就不多,還幻想著靠理財實現財務自由。正常上班時間盯盤炒股,研究投資資訊等等,導致本職工作都做不好。


02

投入的錢過度,影響了正常生活

每一個剛開始沉迷理財的人都恨不得把賺到的每一分錢拿去理財,因為用錢賺錢的誘惑太大了。

所以很多人通過銀行貸款,信用卡取現,向他人借款等方式加槓桿的給自己找來更多理財本金,但是一旦資金鍊出問題就會讓自己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


03

承擔的風險過高

能通過自己的理財知識賺到更多理財收益當然是本事,但是有些人眼睛裡只有收益,沒有風險。

月入3000去炒期貨顯然不合適,把僅有的5萬塊存款全拿去買股票也不合適。一旦風險失控,連起碼的生活著落都成問題,風險水平遠高於可承受水平。


時間/精力,錢和風險有任何一方面出現與自身實際條件不匹配的情況都算過度理財。


過度理財的危害很大,也很顯而易見,那就是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和財務運轉。我們需要記住,理財的目的應當首先是保值,然後才是求取額外收益。否則的話,本金遭受損失,何談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