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0年臨床骨科專家寫的頸椎病診療誤區

頸椎病是目前最流行常見病和多發病,其中很多患者有脖子疼,頭暈 手麻,不少患者甚至某些醫生對本病的認識有許多偏差,也有許多患者選擇了錯誤的就診方式和治療方法。這些就診時的誤區,有些是由於病人對該疾病缺乏認識造成的,而有些卻是醫生對此病認識不清而導致的指導性錯誤,經常不是專科醫生接診頸椎病患者。其後果是輕者延誤病情,增加不必要的醫療開支,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嚴重的因為錯誤治療而導致癱瘓等後果。

一個20年臨床骨科專家寫的頸椎病診療誤區

診斷誤區: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椎間盤是導致頸椎病的罪魁禍首,頸椎病來源於椎間盤退變,椎間盤退變與頸椎病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係。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頸椎 病的診斷、預防與治療都以椎間盤為焦點。大家都認為,椎間盤退變是診斷頸椎病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在椎間盤沒有出現問題的時候,不需要預防和治療;在椎間 盤出現輕度的退變和膨出的時候,認為必須通過椎間盤進行治療,只有解決了椎間盤的問題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向,因此對椎間盤大動干戈,手術相加。然而,人的頸 椎是由包括椎間盤在內的複雜的組織結構所構成的,在這些構成頸椎的所有結構中,難道只有椎間盤才可以導致頸椎病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許多人都對號入座地把自己的頸椎病與書本里的某一個類型機械地劃上了等號,而根本看不到此病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關係。殊不知,頸椎病的發生是一個由輕到重危及不同的組織、產生不同的症狀的過程。是醫生人為地根據所累及的組織以及所產生的症狀將疾病劃分為不同的類型。這種疾病分類方法使頸椎病的分型一目了 然,便於記憶;卻也導致許多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從而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治療頸椎病,並認為“頭痛”和“腳痛”症狀消失了,疾病就算 治癒了,甚至有人還拿這種所謂的療效大肆宣傳。

試問,對於患了頸型頸椎病而疼痛的患者而言,疼痛治好了就等於疾病治癒了嗎?對於患了椎動脈型頸椎病而頭暈的患者而言,頭暈治好了就等於疾病治癒了嗎?對 於患了神經根型頸椎病而手麻的患者而言,手麻治好了就等於疾病治癒了嗎?事實卻恰恰相反,許多頸型頸椎病患者疼痛消失一定時間之後開始頭暈;許多人頭暈緩 解一定時間之後開始手麻;許多頭暈和手麻的病人症狀緩解一定時間之後出現了走路不穩、大小便失禁……

之所以出現上述狀況,主要是由於我們對於頸椎病的發病機制的認識是片面的,是死板和機械的;我們應該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待頸椎病。

選擇輔助檢查的誤區:經過醫生的仔細詢問病史以及詳細的臨床查體,結合頸椎正位和側位X線照片(有時需要附加過伸和過屈位照片),絕大多數頸椎病會得到正確的診斷。如果不是懷疑其他神經內科疾病,一般是不需要做CT和MRI(磁共振)檢查的。尤其需要說明的是,頸椎CT所提供的診斷信息非常有限,而且假陽性率較高,在診斷頸椎病過程中是不被推薦的檢查手段,但是筆者在接診時看到大多數患者已經接受了這種檢查。如果患者症狀較重,醫生可能會提議手術治療,在進行手術前,為了儘可能的確定診斷,瞭解脊髓受壓和病變情況以及頸椎椎管的其他情況,並且也為了排除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有條件,應該儘量做MRI(磁共振)檢查。但是如果症狀輕微,不考慮手術治療的患者只為了做出頸椎病的診斷,是完全沒有必要進行這項價格昂貴的檢查的。總之,請儘量不要為頸椎病患者選擇CT檢查,因為單單為了診斷,沒必要做此項檢查,而為了手術前全面瞭解情況,CT所能提供的信息又顯得很不夠,這時應該推薦MRI檢查

選擇治療的誤區:很多病人可能都看過某些個體醫生的廣告,曰:治療骨質增生有特效云云。實際上,頸椎骨質增生幾乎是每個成年人都存在的問題,我們顯然不能說每個成年人都有頸椎病。“治療骨質增生”的提法,從臨床醫學角度來看是不科學的,因為沒有症狀的“骨質增生”是不需要治療的,而即使由於所謂的“骨質增生”導致了某些症狀(實際情況是頸椎間盤退變後出現繼發的骨質增生,是一種人體為了保持頸椎穩定的反應),這時也已經演變為某種疾病了,如頸椎病等,而不能一概而論為“骨質增生”。大多數頸椎病患者可以通過頸椎牽引、服用藥物等手段獲得一段時間內的緩解甚至是長時間的緩解,從而避免手術治療。但是從目前的臨床治療現狀來看,單純的牽引、按摩、針灸、理療以及服用藥物等保守療法是不可能徹底治癒頸椎病的,這樣說並不是要求頸椎病患者都要接受手術治療,而是針對很多宣傳某某療法、某某藥品對於頸椎病的神奇療效的廣告而言的。不能否定這些療法和藥物對於頸椎病的治療效果,但是經常見到病人的癱瘓症狀已經非常明顯,卻還是由於懼怕手術和相信廣告宣傳而拒不接受手術治療,導致出現脊髓損害加重或者出現變性而失去恢復的機會。所以過分誇大某種療法和某種藥物療效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因為這會誤導病人。目前用於治療頸椎病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1、活血化瘀類中藥,起消炎止痛作用,對頸椎病症狀緩解有幫助;2、肌肉鬆弛劑,通過鬆弛緊張的頸肩部肌肉而緩解疼痛;3、非甾體類抗炎藥,具有抗炎止痛的效果,用於緩解頸椎病症狀;4、神經營養藥物,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甲鈷胺等,用於改善神經功能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這些藥物在頸椎病的早期或者對於某些不適於做手術的病人是可以適當選用的,但是它們僅有緩解症狀的作用,並沒有治癒頸椎病的作用,所以服用這些藥物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不可誇大其效果,更不要相信“某某藥物是治療頸椎病的特效藥”之類的宣傳。理療、針灸、按摩等療法對於頸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頸肩痛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但是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是基本沒有效果的。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醫生為頸椎病患者進行推拿或者扳拿治療,危險之處恰恰在於這些醫生不是特別明確頸椎病的病理以及頸部解剖特點,有時會出現極其惡劣的後果,如癱瘓、死亡等。所以,提醒患者特別注意,不可接受推拿尤其是粗暴的推拿治療,輕柔的按摩有時是可以接受的,但手法絕對不可太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因為症狀嚴重而影響正常生活者可以接受手術治療,而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症狀較重者應該早期接受手術治療,以免脊髓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該類手術目前已經在許多醫院開展,不要因懼怕手術或者迷信某一種療法而失去手術時機。總之,頸椎病患者在求醫過程中應當儘量避免上述誤區,減少治療費用以及治療效果上的損失。

頸椎病多來源於項背肌勞損,被動的理療、按摩、牽引等治療方法都不能提高項背肌肌肉力量,正好像只有加固了斜拉橋的一根根纜繩才能夠維持橋樑的堅固性一樣,只有提高了項背肌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才能維持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緩解頸部疼痛,從而治癒頸椎病,防止頸椎病的發生或發展。因此,有關專家認為,預防、康復、治療頸椎病必須加強項背肌的肌肉力量,提出 “預防、康復、治療頸椎病---有力才是硬道理!”的理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