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品讀春秋001


霍去病,從18歲踏上討伐匈奴的征程,到其24歲去世,笑傲漠北,飲血匈奴。

河西之戰設置河西四郡,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山,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生如夏花之絢爛,霍去病就是如此。他的橫空出世,才讓匈奴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聞風喪膽”。

但是,正值大好年華的霍去病,卻突然撒手人寰。眼看著親手培養的種子選手突然與世長辭,漢武帝不能承受,北境從此太平的老百姓不能承受,哪怕時至今日,國人仍為之扼腕嘆息。

01 司馬遷為何沒有記錄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眾說紛紜,究其原因是《史記》成書於公元前91年,而霍去病於公元前117年去世,為何司馬遷沒有明確記載其死亡原因?

其實,史書上有那麼多人物,大部分只記錄他的重要事蹟,未必會詳細到他的離世。例如,孫武,不過記載了他練妃和幫助吳國攻打楚國的那場戰役,後面也沒怎麼提。

另外,從《衛將軍驃騎列傳》來看,司馬遷也只不過是列舉了他的戰功,並沒有過多的褒揚,反而認為霍去病對其下屬刻薄,所以對他的死估計也沒過多惋惜。其實,不難看出,司馬遷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忽略其對國家的貢獻,更關注於他的為人。商鞅,這麼偉大的改革家也不過以“刻薄少恩”來評價罷了。

所以,現代人很推崇霍去病、衛青,在他眼裡可能不算什麼。看看《孝武帝本紀》,就能明白他寫史書時摻雜了個人感情,漢武帝幾乎一無是處,何況是漢武帝一手栽培的霍去病呢?

02 史書記載

1)史書上的記載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霍光,霍去病的異母弟,其臨終之前,將霍山過繼給霍去病,並上書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戶給其侄孫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

霍光提到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就是病死的。

2)那麼霍去病如何患上疾病的呢?

有一種說法是漠北之戰的時候,匈奴人為了詛咒漢軍,就將病死的牛羊等牲畜埋到水源裡祭天,所以大漠當地的水源被汙染。

而霍去病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常就地取材,誤食用帶有病菌的水,破壞自身的免疫系統,就染上了疾病。而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還不能應付大漠帶來的病菌,再加上霍去病喜愛迂迴攻擊法,這就意味著對騎兵的消耗巨大,所以,漠北之戰結束一年多後,霍去病便英年早逝。

可是,人們還是不願意相信這樣的原因,於是各種陰謀論喧囂而來。

03 那麼來看看,哪些人與他有恨呢?

1) 李廣子孫

漠北之戰,李廣自殺,他的小兒子李敢對衛青懷恨在心,後來伺機擊傷了衛青,但是衛青卻沒有聲張。霍去病卻為衛青打抱不平,後來李敢到甘泉宮狩獵時,趁機將其射殺。

這樣,李廣一脈只剩下了李陵和李禹兩個孫子。其中李禹為李敢之子,年幼,所以不可能是他。李陵當時不過十幾歲,且一直安然無事。如果他當初對霍去病下了毒手,這麼多年,漢武帝也會察覺,不可能後來還重用他,雖然他戰敗後被迫投降。

所以,李廣子孫也無動機。

2 )政敵

霍去病離開戰場後,就做了一件影響比較的事情,便是在公元前117年,也即霍去病去世的那年,霍去病曾上疏請漢武帝冊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此舉也得到相臣莊青翟、御史大夫臣張湯、太常臣趙充、太行令臣李息、太子少傅任安昌、霍光等人的附議,和衛青的主張也一樣。

除了漢武帝推讓了幾回,根本沒有他人跳出來提反對意見。難不成漢武帝認為霍去病管的太多了,將其秘密殺死?答案也是不可能的。霍去病一向對漢武帝忠心耿耿,為了打消漢武帝的顧慮,從不豢養門客。

3)匈奴

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曾任用匈奴做嚮導,為了節約開支,曾聽取匈奴嚮導的建議,就地取食,然後回去後兩年不到就死了。如果是匈奴人下毒,不可能拖那麼久。

結語:

司馬遷可能對漢武帝處理李陵事件有怨恨,以致於不能客觀理性地評價漢武帝,而霍去病作為漢武帝一手培養出來的嫡系將領,當然也沒必要用重點記載。也許就是所謂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吧!



讀春秋思無忌


有時候常常在想,霍去病為什麼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雲,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個“病”字,而且還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難不成霍去病小時侯常常生病不成?

關於霍去病的名字當然只是一個猜測,沒有任何根據,古人起名不像現在這麼隨意、孤僻,一般古人的名字都有含義的。

霍去病這個名字在中國古代史上,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霍去病的一生創造了諸多的奇蹟,不僅僅因為他的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而是因為他以最年輕的年齡,創造出最偉大的功績。

漢民族在與匈奴民族的作戰中,霍去病是取得戰績最高的一個人,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即使是身為大將軍的衛青戰功與霍去病比起來,也是微不足道的。

把霍去病的所有戰功集合起來,你就會看到他是多麼的了不起:

霍去病一生一共參與四次對匈奴大戰,殲敵112400多人,俘虜匈奴的王侯將相合計200多人,不僅打進匈奴王庭,而且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從霍去病17歲參與漠南之戰,到22歲參與漠北之戰,霍去病獲得這些戰績,只用了5年時間。

霍去病是漢民族的驕傲,是西漢帝國打擊匈奴的最大功臣,是第一個帶兵打到貝爾加湖的漢族將軍,是一個將匈奴趕出漠北的驃騎將軍,是歷史上最年輕的驃騎將軍。

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一生只活了24歲就去世了,正是如花年齡,關於霍去病的死,司馬遷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意思就是:驃騎將軍自元狩四年(前119年)出擊匈奴的三年後,即元狩六年(前117年)就去世了。

司馬遷只說霍去病死了,沒說霍去病怎麼死的,而且對西漢帝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的死,僅僅只有一個“卒”字就一筆代過,而讓很多人覺得不服氣,為何這麼重要的民族英雄去世,只有一個字呢?

正因為司馬大叔沒說,所以關於霍去病死因的各種陰謀論大行其道。

陰謀死因一:漢武帝害死的。

有人說霍去病是被漢武帝害死的,原因有四:1是因為霍去病功勞太大了,比大將軍衛青還要大,功高震主;2是霍去病敢擅自射殺李敢,不把漢武帝放在眼裡;3是霍去病是太子劉據的外戚,又上書請漢武帝封自已的三個兒子為王,便請回封地,這等於是為太子謀利。

其實反駁這個很簡單,這完全就是胡說八道,漢武帝是什麼人?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代明君,匈奴未滅,就把功臣給殺了,就算要過河拆開也得先把橋建好了再說吧,況且漢武帝是什麼人?就算是殺功臣還用得著暗殺?武帝一朝,多少名臣賢相死於武帝之手?

就拿李敢那事來說,霍去病殺了李廣兒子李敢,漢武帝反而為霍去病掩蓋真相,如果要殺霍去病,直接定罪不就了事了,先打入大牢,然後再讓酷吏拷打,不就結了,何必這麼麻煩?

然後殺完再來個隆重安葬禮節?讓鐵甲軍從長安排到茂陵,還給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狀像祁連山的墳墓?

漢武帝既沒有殺霍去病的動機,也沒有殺霍去病的行為,所以說漢武帝害死霍去病就是胡說。

陰謀死因二:權力鬥爭害死的。

有人說是衛青集團的人與霍去病集團的人爭權所導致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漸漸要取代衛青的位置了,霍去病已經是驃騎將軍了,與大將軍衛青相差無幾,在兩個人的背後分別形成了一股勢力,背後的勢力為了將軍的發展和爭權,於是害死了霍去病。

衛青手下的人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經毆打衛青的事給洩露出去讓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輕氣盛,為了給自已舅舅衛青報仇,親手射殺了李敢,結果就讓霍去病闖下大禍,原本以為漢武帝會殺了霍去病的,不殺至少也會讓他坐牢吧,沒想到的是,漢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之後就是衛青手下的人使用下毒的辦法害死了霍去病。

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啊,況且衛青為人低調,不喜歡張揚,不養門客,不培養勢力,就連李敢打傷他,他為了息事寧人,對這事都不聲張,衛青雖然身居高位,但從來不是一個陰謀的人,近朱者赤,衛青不搞陰謀,哪來的背後勢力搞陰謀呢?這不就是無稽之談。

陰謀死因三:被匈奴人毒死的。

被匈奴人毒死的,就更加不可能了。匈奴人可是敵人,怎麼知道霍去病的行蹤,如果知道了霍去病的行蹤,不早就幹掉他了,還用下毒這麼麻煩?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霍去病是怎麼死的?

很簡單,正常死亡或者病死的。

前面曾經提到過霍去病的名字之所以叫霍去病,很有可能就是小時候經常生病,因此取名霍去病,希望可以去除疾病,身體健康,但是實際上,很有可能霍去病的身體一直不好,有些病。

然後在長年累月的長途奔襲戰爭中,身體非常勞累,不僅常常跨越數百分裡的草原、戈壁和沙漠,而且還要與匈奴人作戰,別說一個生病的將軍,就算是再強壯的身體,也可能吃不消這種高強度的戰爭。

身體本來有病,再加上高強度的戰爭,消耗了身體,所以霍去病在24歲時就去世了。

24歲在今天看起來很年輕,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13歲就能結婚,沒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時代,得了感冒或者是傷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時代,24歲去世真不算什麼。

那為什麼司馬遷大叔不寫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呢?

原因同樣很簡單,因為霍去病死的很平常,沒啥寫的。在我們看來,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少年天才,但在司馬遷看來,不過就是漢朝一個武將,又死的這麼平常,真沒啥可寫的。再說了,司馬遷又不太喜歡霍去病和衛青,所以就以一個“卒”字代替。

司馬遷有啥不敢寫的?劉邦的黑歷史,司馬遷都敢寫,劉邦的敵人項羽,司馬遷敢把項羽的傳記放在皇帝的紀中,還有啥不敢的?等於承認項羽是皇帝,這對漢朝來說意昧著什麼?

實在不是司馬遷不敢寫,是因為霍去病的死,司馬遷無事可寫。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話就有失偏頗了,說嚴重點,就屬於陰謀論了。說實話,有多少人真正讀過《史記》或者《漢書》的,關於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記載,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史記》中的《衛將軍驃騎列傳》,至於《漢書》裡面,大多數是從《史記》裡面借鑑的,也就是說你信也罷,不信也罷,關於霍去病最早的記載,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霍去病怎麼死的,我想即使司馬遷知道,他也不會去隱瞞的。司馬遷的為人,我們不是不知道,他能夠為李陵的之事出言,不惜頂撞漢武帝,可見他不會為了皇帝的壓力而違揹他的人格。這是其一,其二,在《史記》中,他甚至能夠為漢朝高祖皇帝劉邦的敵人項羽立本紀,甚至是劉邦自己的黑料都翻個底朝天,他還需要替誰隱瞞什麼嗎?

很多人喜歡陰謀論,認為霍去病的死另有原因,我想這是不對的。之所以司馬遷會對霍去病的死草草帶過,我想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什麼記載的正常死亡,像老死、病死都屬於正常死亡。霍去病年紀輕輕,自然不是老死,那是病死了。很多人不相信,霍去病才二十幾歲,怎麼可能病死呢?其實這是我們的一個錯覺,現代醫學的進步,讓我們以為年輕人不明不白地死亡就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在古代,這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要知道古代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那個時候醫療兵不發達,稍微一個流感就能要人命,或者是傷口感染都有可能要了一個年輕人的性命。從霍去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去病,暗示他小時候身體並不是太好,所以家人希望他能夠健康長大。雖然他早逝令人惋惜,但這並不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


青史回聲


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堪稱中國歷史上一顆最耀眼的將星,他十八歲歲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因功被封為冠軍侯,二十歲便成為驃騎將軍,獨立領兵征討匈奴,在短暫的一生中,六次出擊匈奴,共斬獲敵兵十一萬多人,特別是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率兵驅逐匈奴數千裡,從此“漠南無王庭”,可以說,霍去病對減少匈奴侵擾、維護西北穩定,開託邊疆,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朝廷、對國家都有巨大貢獻的忠臣良將卻在不到二十四歲的時候就意外的去世了,不得不令人惋惜,就連司馬遷對他的死也只是一筆帶過,實在是令人生疑。


司馬遷為人耿直,屬於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類型的,寫史記他不受約束,敢為項羽立本紀,敢給陳涉立世家,老劉家的黑歷史他從劉邦開始,早就挖得底朝天了,對於霍去病的死他惜墨如金,而對於霍去病死後的風光大葬他卻大書特書,漢武帝為他極盡哀榮,讓兵甲從長安一直到茂陵列隊相送,他的墓以祁連為形,規模浩大等等。
年輕有為的大將軍卻英年早逝,史書對此也是遮遮掩掩的,這就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人們對於霍去病的死就有了許多種的說法,大概有三種說法。
其一是死於疾病,這是最流行的一種說法,也是歷代官方的說法。

其二是死於意外事故或被匈奴人暗殺。

其三是死於宮廷謀殺,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其中第二種說法的可能性不大,霍去病短暫的一生都在征戰匈奴,匈奴人痛恨霍去病是必然的,但這並不等於匈奴人就會異想天開的派人去暗殺霍去病,霍去病作為驃騎將軍,出入都有如狼似虎的侍衛守護,又豈是那麼容易暗殺得了的。
大家都認為霍去病是死於宮廷鬥爭,有人說霍去病的迅速提拔遭到了衛青的忌恨,被衛氏家族給謀害了,也有人說是霍去病的權勢太大,被多疑的漢武帝給毒死了,總而言之霍去病是被害死的。
但這種說法也是說不通的,衛青霍去病在《史記》裡他二人是一個列傳,因為在同朝為官的司馬光眼裡,他倆就是一回事,一家甥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鬥爭,當年霍去病的部下李敢認為自己的父親李廣是被衛青逼迫自殺的,故而怨恨衛青並打傷了衛青,年輕氣盛的霍去病知道後想替衛青出氣,就在一次狩獵的時候趁機一箭射死了李敢,在法令十分嚴明的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射殺李敢,是抱著把自己的命豁出去的態度,而且衛青與霍去病是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也正因為漢武帝當時十分寵信霍去病,主動把這件事給隱瞞了下來,對外編了一個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藉口糊弄世人。

如果說漢武帝想殺一個人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他要除掉霍去病,李敢一事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直接殺掉他,沒必要偷偷摸摸的見不得人。


至於為什麼霍去病的死被草草帶過,那隻能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什麼值得記載的正常死亡。老死、病死都是正常死亡,如果像項羽一樣死得悲壯,像韓信一樣死得令人惋惜,像戚夫人一樣死得悽慘殘忍,或者說被賜死、毒死、因為得不到重用而抑鬱而死,那麼司馬遷不會吝惜多寫一段,就好像史記一般沒有寫王侯將相的婚娶情況,那就說明大家都是正常的結婚生子,像陳平老婆這種剋死五個老公的、衛青這種娶了自己舊主的,那司馬遷一定要濃墨重彩的加一筆。

霍去病作為一個軍人,傷病覺得是難免的,在一個感冒都可能死亡的古代,打仗如果有了傷病,死了算正常,吧不死才叫不正常,古時候打仗缺醫少藥,打不了破傷風也沒有青黴素,又不講究衛生,隨便一個小傷口都能要人命,得了風寒感冒、闌尾炎都可能會死,二十多歲就死了也不稀奇。
另外霍去病的死也要怪罪漢武帝,漢武帝難得發現一個奇才,小小的年紀就滿負荷的使用,五年時間六次出征匈奴,其中四次以統帥的身份出征,這種高密度、高強度、大縱深、遠距離的大規模騎兵穿插作戰,直接把霍去病用廢了,身體嚴重透支,不死才怪呢。
還有,霍去病可能有比較嚴重的家族遺傳病史,從霍去病這個名字也可以稍作聯想和猜測,一般取“去病”這種名字的,很可能是從小身體就不太好,家人希望他能夠健康成長,常年的軍旅生涯只能加劇人體力的消耗,更容易染上疾病,再加上打仗受傷,身體透支,舊病復發,不是說叫“去病”就能去得了病的。

霍去病的兒子霍嬗在他去世六年後也突然死去,可見也是與遺傳病有關。


就連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也說霍去病是病死的,霍光大權在握,可以廢立皇帝,他說這話的時候漢武帝已死多年,在這一點上他完全沒必要撒謊。

古代史書約定俗成的是善終不寫死因,只有非善終才寫死因。司馬遷也沒必要隱瞞什麼,他如果沒有寫的東西,只能說明要麼沒發生,要麼司馬遷不知道,如果連司馬遷都不知道的,那麼兩千年後的我們就更無從推測。

所以,霍去病雖然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並不是有悖常理的事情。







遺產君


霍去病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冠軍侯”,也就是在封侯的人中也是冠軍的意思。他常年征戰大漠,最遠打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分封將士。從此“封狼居胥”就成了武將的最高榮譽,也是後世武將的畢生追求。

但是,這樣一個名垂千古的人,卻在23歲就死了。到底什麼原因呢?司馬遷在《史記》中就寫了一個字——“卒”,就這一個字,引起後世人們的無數遐想。

九哥認為,無非就是兩個原因——病死和被害,我們來分別講解。

1、病死。按照我們常人認為,霍去病20出頭,又是武將,那正是身體最好的時候,怎麼會得病呢?

可是別忘了,霍去病常年征戰大漠,去過內蒙的朋友應該知道,草原的蚊蟲有多恐怖。這些蚊蟲大多都是疾病的傳染源,加上當時醫學的不發達,很容易在身體中留下隱患。

再者,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國家,發動戰爭肯定不會在農忙時期。那就一定要等到秋後收穫以後,這樣一來戰爭很有可能持續到冬季,北方的冬季十分嚴寒。高冷的天氣也是摧垮霍去病身體的一個原因。

此外,古代人也會使用生化武器。最直接的就是汙染水源,將死去的牛羊投入水源,飲用後就容易得病。

所以霍去病病死完全不意外。

2、被害。雖然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但是霍去病卻是漢武帝培養出來對抗衛青集團的。可是衛青不接招,讓漢武帝感到無奈。

隨後,霍去病因為衛青的原因,當眾殺死重臣李敢。李敢是名將李廣的兒子,霍去病犯了眾怒,雖然此時被漢武帝強壓下來,但私下確是暗潮湧動。

所以,霍去病私下被刺殺也比較可能。司馬遷在史書中寫到,李敢死後第二年,霍去病卒。這很有可能是有所指。


九哥談歷史


霍去病是身體病弱,加上長期在外打仗,積勞成疾而死的,用今天的話來說累死的。司馬遷不喜歡霍去病,因此對霍去病的記載並不詳細,對於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句來記載: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筆者認為司馬遷不喜歡霍去病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霍去病雖然戰功卓著,但是他不修名節、不進賢士、和柔事主,這些性格讓司馬遷不喜歡;其二、霍去病擅自殺害李敢,屬於違法行為,李敢的家族與司馬遷家族關係較好,都是秦朝的功勳家族。

霍去病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衛少兒的哥哥是大將軍衛青,姐姐是皇后衛子夫,因此霍去病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公元前123年,年僅17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率八百精騎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此戰霍去病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級別的官員,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相比李廣戰鬥一輩子也沒有被封侯相比,霍去病十八歲就被封侯,確實讓人嫉妒!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發起河西之戰,此戰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霍去病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霍去病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五萬漢軍深入漠北,擊殺匈奴騎士七萬餘人,漢軍乘勝追殺匈奴至狼居胥山。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

漠北之戰後,霍去病受職大司馬一職,主管全國軍事兵爭,兩年後霍去病因病去世。對於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漢武帝很悲傷,他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霍去病為景桓侯。霍去病是正常死亡的,因此司馬遷並沒有多著筆,後世認為是漢武帝害死了霍去病,或者衛青害死了霍去病,或者匈奴人毒殺了霍去病,這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不足為信。


大秦鐵鷹劍士


霍去病是西漢時名將,出生於公元前140年,卒於公元前117年。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與大將軍衛青的外甥,早期又是漢武帝劉徹的近臣。

霍去病17歲為驃騎將軍,率800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被封為“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繳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聖地祁連山。匈奴人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打大迂迴、大穿插的殲滅戰。

霍去病因功勳卓著,21歲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權。霍去病徵戰從無敗績,每戰必勝,被譽為天才和戰神。

但就是這樣一位戰神級的天才,卻於元狩6年突然去世,年僅23歲。

司馬遷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關於霍去病的死,只是用了最最簡單的一個“卒”字,沒有交代死因。因為過於簡單,引起後人對霍去病死因的種種猜測。

那麼,霍去病到底怎麼死的呢?死因是什麼?如今存在三種說法。

一,病故。據《史記》卷二十記載:霍光的奏摺中有“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候,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的記載。這是歷代史書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具體得的什麼病,無從考據。

二,死於瘟疫。霍去病常年征戰大漠,率軍千里奔襲。漢軍往往就地取食,匈奴人把腐敗的牲畜屍體丟棄在河中和井中,漢軍將士飲用了遭受汙染的水,回來以後瘟疫發作,霍去病也一樣未能倖免。

三,陰謀說。霍去病雖善戰,但不懂政治。他魯莽的射殺了李廣之子李敢,觸動漢武帝權威。武帝看到了他的驕橫,目空一切。他又上疏請立皇子為諸侯王,干預朝政,漢武帝最痛恨外戚干政,擔心出現權臣威脅皇權的事情發生;於是放棄了霍去病讓他消失。司馬遷寫《史記》之時,正是漢武帝當朝,司馬遷不敢如實記述,只得用史家筆法寫一“卒”字,讓後人自己去解讀。

不管怎樣,霍去病的死對大漢王朝都是一巨大損失。這樣橫空出世的少年英才,百年難遇,過早的離去猶如曇花一現,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段輝時


很多歷史人物都給人們留下了疑問,因為古代距離現代十分遙遠,而且過去科技不發達,很多證據都需要依靠史書來獲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史書都已經遺失,而且不同的典籍中所記錄的內容也存在差異,這些都為歷史事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歷史上關於霍去病的死就有多種說法,而且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也沒敢將他的死因寫下來。

現在很多史學家都認為《史記》中所記錄的文字大多都符合真實的歷史情況,所以在尋找依據的時候,都會以《史記》為主。而司馬遷在寫這部書的過程中,卻沒有將霍去病的死因交代清楚,這就讓世人感到更加疑惑了,看來霍去病的死確實存在很多疑點,否則司馬遷為什麼不敢直接寫呢?那麼先來看看關於霍去病的死,究竟有哪些不同的說法。說法一認為,霍去病是因為政治原因被殺死的,當時霍去病的權勢地位在日漸提升,而與此同時衛青所面臨的情況卻恰恰相反。由於當時霍去病對衛青造成了威脅,所以衛青不得不除掉霍去病。雖然這種說法確實存在,但是按照當時的歷史發展來看,其實這種說法的可能性不太大。

第二種說法認為,霍去病是因為疾病過世的,有的認為是猝死的,有的認為是因為得瘟疫而死的,因為疾病而死的說法得到了很多史學家的認可。而且相當一部分的人都認為霍去病是猝死的,雖然當時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通過霍去病的兒子可以發現,霍去病猝死的可能性確實存在。霍去病年紀輕輕就過世了,而他的兒子也和他一樣,在年輕的時候就突然離世,按照遺傳基因的說法來逆向推斷,霍去病當年可能也是因為猝死而突然離開了人世。

當然還有人認為霍去病是因為瘟疫過世的,這種觀點不僅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很多影視劇也會偏向於這種觀點。按照瘟疫說來看,霍去病是因為中了匈奴人的奸計而過世的。當時匈奴人為了可以將漢軍打敗,匈奴單于就將一些得了瘟疫的動物屍體放在水中,這樣霍去病的軍隊在喝了水之後就會得瘟疫。但是通過時間來看,霍去病因為瘟疫過世的可能性很低,因為霍去病是在兩年之後得病過世的,時間上相差懸殊。另外如果是瘟疫,那麼當時漢軍中一定有大量將士都患病,不可能只有霍去病一個人得瘟疫,所以這種說法不是很可靠。


歷史課課代表


霍去病就是正常的病死,沒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辛。

這句話說得很搞笑。司馬遷有啥不敢寫的?連霍去病曾經是漢武帝的佞幸男寵,司馬遷都敢寫,這種事情有什麼不敢的?

在司馬遷的時代,本來就沒有皇帝查閱本朝歷史的習慣,所以史官什麼都敢寫。

老劉家那點破事,就沒有司馬遷不敢寫的,還會恐懼一個小心的霍去病?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是這樣說的: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卒字,沒必要引申那麼多。說明他的死亡反倒沒什麼秘密,就是正常死亡。

霍去病是病死的。根據霍光的奏疏:

  • 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這裡說的很清楚:霍去病是病死的。

如果你連霍光的話都不信,那我認為就沒什麼可討論的了。

總而言之,霍去病是病死的,沒有任何秘密。


HuiNanHistory


對於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做過分析,其功績我就不細說了。

首先來說說其是怎麼死的,我覺得其是被害的。主謀我覺得是平陽公主,兇手應該是衛青之子。

為什麼這麼說了?

首先,對於史書上的說法是其遠征匈奴染上瘟疫病發去世的,這個說法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時間對不上。再加上其去世時只有20多歲,正是各方面最強壯的時候。所以我覺得是被害。

再說說原因。在霍去病崛起後,其戰功,地位不斷提高,被封冠軍侯,大司馬,受武帝信任,有年輕。這些能讓人感到威脅的只有衛氏集團,不僅分了衛青的兵權,地位,皇帝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威望。雖然其是衛青的侄子,但其性格決定了他成不了衛青。衛氏利益集團的人都指望著衛青,衛青也會照顧他們,從衛青屬下封侯的人來看,這些人都是和衛青有利益關係的。而霍去病則不同,霍手下被封侯的,很大一部分是非大氏族,大勢力的普通人和匈奴人,霍的用人看能力。所以霍身邊沒有多少和其有真正利益相關的大勢力,有的只是一些沒有根基的新貴族。這決定了,衛青之後,衛氏集團的人不可能依靠霍去病獲取他們想要的利益。

在漠北之戰後,衛氏就有意的孤立打壓霍,但是霍可能是感受到了這種情況,有意去改變,這就有了射殺李敢的事件。聰明如霍去病,為什麼會選擇射殺李敢這種最愚蠢的方式了。我覺得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想修復與親人的關係,或者就是想修復關係的同時,厭惡了朝堂額爭端,想借此來逃離。

李敢襲擊衛青的事件,知道的人很少,都過去了半年,為什麼霍突然就知道了?我覺得是有人有意告訴他,給他出了這個主意,這個人我覺得很可能是衛青的兒子。霍可能是想接這個來表達下自己的立場,其也知道,這種極端的方式,最壞的結果就是被剝奪一切,但不至於有生命威脅。所以他才敢這麼做,被撤職其正好可以不再參與這些爾虞我詐。

但是沒想到的是,武帝選擇讓他去前線,這就直接刺激了衛氏集團。本身霍現在在各方面都和衛青平起平坐了,再讓其去前線,不用想都知道,其超過衛青只是時間問題。而這時,武帝正好在準備再次對匈奴的戰爭,這時候派霍去前線,意圖很明顯就是這次戰爭和衛氏集團沒關係。這就必然讓衛氏集團的人害怕,也增加了其對霍的怨恨。

至於主謀為什麼是平陽公主,這個人不用我多介紹了。衛氏的崛起就是其得意之作,後面更是成了衛青的妻子,衛氏集團的核心,其有實力,有心機,也有足夠的能力,其不可能看到霍壓衛青一頭。其深知帝王心術。而衛青我覺得可能真的不知道。其知道了,很可能壞了平陽公主的事。

實施者是衛青的兒子,這一點猜測的來源是霍死後沒多久,其就被武帝用一個可大可小的罪名剝奪了爵位。

我覺得武帝是在調查清楚後,但又不可能現在就對衛氏動手,不管是衛青還是平陽公主,一個是其姐姐,一個使其還要依仗的大將,加上衛氏的勢力也讓其擔心,所以才選擇衛青的兒子,用這種當時告知衛氏,他們做的事,自己都知道,這是就這麼算了,但是不等有下次。

後面的武帝對衛氏採取的還是分權打壓衛氏集團,扶植新的勢力,讓他們去對抗,衛青死後,衛氏集團馬上就遭到了清算。

至於司馬遷,我覺得其不是不敢寫,而是這樣的是,不可能很多人知道,而司馬遷更是圈外的圈外,更沒有途徑獲知,而在寫自己所處的時代歷史,沒有足夠的證據就憑猜想有違其堅守的理念,所以選擇用官方的說法來記錄。再有,其對衛霍本身就有不滿,從他寫衛霍的評價不高就可以看出。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本身我就很喜歡這段歷史,看的也多,只是多年不看了,很多事件的名字記不起來了,但是這個猜想是在看了不少這方面的史書後的猜想。至於對不對,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無法證實,所以,不管什麼樣的猜想,始終只能是猜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