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品读春秋001


霍去病,从18岁踏上讨伐匈奴的征程,到其24岁去世,笑傲漠北,饮血匈奴。

河西之战设置河西四郡,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漠北之战封狼居胥山,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生如夏花之绚烂,霍去病就是如此。他的横空出世,才让匈奴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闻风丧胆”。

但是,正值大好年华的霍去病,却突然撒手人寰。眼看着亲手培养的种子选手突然与世长辞,汉武帝不能承受,北境从此太平的老百姓不能承受,哪怕时至今日,国人仍为之扼腕叹息。

01 司马迁为何没有记录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是《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而霍去病于公元前117年去世,为何司马迁没有明确记载其死亡原因?

其实,史书上有那么多人物,大部分只记录他的重要事迹,未必会详细到他的离世。例如,孙武,不过记载了他练妃和帮助吴国攻打楚国的那场战役,后面也没怎么提。

另外,从《卫将军骠骑列传》来看,司马迁也只不过是列举了他的战功,并没有过多的褒扬,反而认为霍去病对其下属刻薄,所以对他的死估计也没过多惋惜。其实,不难看出,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往往忽略其对国家的贡献,更关注于他的为人。商鞅,这么伟大的改革家也不过以“刻薄少恩”来评价罢了。

所以,现代人很推崇霍去病、卫青,在他眼里可能不算什么。看看《孝武帝本纪》,就能明白他写史书时掺杂了个人感情,汉武帝几乎一无是处,何况是汉武帝一手栽培的霍去病呢?

02 史书记载

1)史书上的记载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霍光,霍去病的异母弟,其临终之前,将霍山过继给霍去病,并上书请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户给其侄孙霍山,以继承其兄长霍去病的香火。

霍光提到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就是病死的。

2)那么霍去病如何患上疾病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漠北之战的时候,匈奴人为了诅咒汉军,就将病死的牛羊等牲畜埋到水源里祭天,所以大漠当地的水源被污染。

而霍去病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常就地取材,误食用带有病菌的水,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就染上了疾病。而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还不能应付大漠带来的病菌,再加上霍去病喜爱迂回攻击法,这就意味着对骑兵的消耗巨大,所以,漠北之战结束一年多后,霍去病便英年早逝。

可是,人们还是不愿意相信这样的原因,于是各种阴谋论喧嚣而来。

03 那么来看看,哪些人与他有恨呢?

1) 李广子孙

漠北之战,李广自杀,他的小儿子李敢对卫青怀恨在心,后来伺机击伤了卫青,但是卫青却没有声张。霍去病却为卫青打抱不平,后来李敢到甘泉宫狩猎时,趁机将其射杀。

这样,李广一脉只剩下了李陵和李禹两个孙子。其中李禹为李敢之子,年幼,所以不可能是他。李陵当时不过十几岁,且一直安然无事。如果他当初对霍去病下了毒手,这么多年,汉武帝也会察觉,不可能后来还重用他,虽然他战败后被迫投降。

所以,李广子孙也无动机。

2 )政敌

霍去病离开战场后,就做了一件影响比较的事情,便是在公元前117年,也即霍去病去世的那年,霍去病曾上疏请汉武帝册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此举也得到相臣庄青翟、御史大夫臣张汤、太常臣赵充、太行令臣李息、太子少傅任安昌、霍光等人的附议,和卫青的主张也一样。

除了汉武帝推让了几回,根本没有他人跳出来提反对意见。难不成汉武帝认为霍去病管的太多了,将其秘密杀死?答案也是不可能的。霍去病一向对汉武帝忠心耿耿,为了打消汉武帝的顾虑,从不豢养门客。

3)匈奴

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曾任用匈奴做向导,为了节约开支,曾听取匈奴向导的建议,就地取食,然后回去后两年不到就死了。如果是匈奴人下毒,不可能拖那么久。

结语:

司马迁可能对汉武帝处理李陵事件有怨恨,以致于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汉武帝,而霍去病作为汉武帝一手培养出来的嫡系将领,当然也没必要用重点记载。也许就是所谓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吧!



读春秋思无忌


有时候常常在想,霍去病为什么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云,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个“病”字,而且还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难不成霍去病小时侯常常生病不成?

关于霍去病的名字当然只是一个猜测,没有任何根据,古人起名不像现在这么随意、孤僻,一般古人的名字都有含义的。

霍去病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史上,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霍去病的一生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不仅仅因为他的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是因为他以最年轻的年龄,创造出最伟大的功绩。

汉民族在与匈奴民族的作战中,霍去病是取得战绩最高的一个人,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即使是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战功与霍去病比起来,也是微不足道的。

把霍去病的所有战功集合起来,你就会看到他是多么的了不起:

霍去病一生一共参与四次对匈奴大战,歼敌112400多人,俘虏匈奴的王侯将相合计200多人,不仅打进匈奴王庭,而且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从霍去病17岁参与漠南之战,到22岁参与漠北之战,霍去病获得这些战绩,只用了5年时间。

霍去病是汉民族的骄傲,是西汉帝国打击匈奴的最大功臣,是第一个带兵打到贝尔加湖的汉族将军,是一个将匈奴赶出漠北的骠骑将军,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

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一生只活了24岁就去世了,正是如花年龄,关于霍去病的死,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意思就是:骠骑将军自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击匈奴的三年后,即元狩六年(前117年)就去世了。

司马迁只说霍去病死了,没说霍去病怎么死的,而且对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的死,仅仅只有一个“卒”字就一笔代过,而让很多人觉得不服气,为何这么重要的民族英雄去世,只有一个字呢?

正因为司马大叔没说,所以关于霍去病死因的各种阴谋论大行其道。

阴谋死因一:汉武帝害死的。

有人说霍去病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原因有四:1是因为霍去病功劳太大了,比大将军卫青还要大,功高震主;2是霍去病敢擅自射杀李敢,不把汉武帝放在眼里;3是霍去病是太子刘据的外戚,又上书请汉武帝封自已的三个儿子为王,便请回封地,这等于是为太子谋利。

其实反驳这个很简单,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汉武帝是什么人?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代明君,匈奴未灭,就把功臣给杀了,就算要过河拆开也得先把桥建好了再说吧,况且汉武帝是什么人?就算是杀功臣还用得着暗杀?武帝一朝,多少名臣贤相死于武帝之手?

就拿李敢那事来说,霍去病杀了李广儿子李敢,汉武帝反而为霍去病掩盖真相,如果要杀霍去病,直接定罪不就了事了,先打入大牢,然后再让酷吏拷打,不就结了,何必这么麻烦?

然后杀完再来个隆重安葬礼节?让铁甲军从长安排到茂陵,还给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

汉武帝既没有杀霍去病的动机,也没有杀霍去病的行为,所以说汉武帝害死霍去病就是胡说。

阴谋死因二:权力斗争害死的。

有人说是卫青集团的人与霍去病集团的人争权所导致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渐渐要取代卫青的位置了,霍去病已经是骠骑将军了,与大将军卫青相差无几,在两个人的背后分别形成了一股势力,背后的势力为了将军的发展和争权,于是害死了霍去病。

卫青手下的人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经殴打卫青的事给泄露出去让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轻气盛,为了给自已舅舅卫青报仇,亲手射杀了李敢,结果就让霍去病闯下大祸,原本以为汉武帝会杀了霍去病的,不杀至少也会让他坐牢吧,没想到的是,汉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之后就是卫青手下的人使用下毒的办法害死了霍去病。

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啊,况且卫青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不养门客,不培养势力,就连李敢打伤他,他为了息事宁人,对这事都不声张,卫青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是一个阴谋的人,近朱者赤,卫青不搞阴谋,哪来的背后势力搞阴谋呢?这不就是无稽之谈。

阴谋死因三:被匈奴人毒死的。

被匈奴人毒死的,就更加不可能了。匈奴人可是敌人,怎么知道霍去病的行踪,如果知道了霍去病的行踪,不早就干掉他了,还用下毒这么麻烦?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很简单,正常死亡或者病死的。

前面曾经提到过霍去病的名字之所以叫霍去病,很有可能就是小时候经常生病,因此取名霍去病,希望可以去除疾病,身体健康,但是实际上,很有可能霍去病的身体一直不好,有些病。

然后在长年累月的长途奔袭战争中,身体非常劳累,不仅常常跨越数百分里的草原、戈壁和沙漠,而且还要与匈奴人作战,别说一个生病的将军,就算是再强壮的身体,也可能吃不消这种高强度的战争。

身体本来有病,再加上高强度的战争,消耗了身体,所以霍去病在24岁时就去世了。

24岁在今天看起来很年轻,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13岁就能结婚,没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时代,得了感冒或者是伤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时代,24岁去世真不算什么。

那为什么司马迁大叔不写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呢?

原因同样很简单,因为霍去病死的很平常,没啥写的。在我们看来,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少年天才,但在司马迁看来,不过就是汉朝一个武将,又死的这么平常,真没啥可写的。再说了,司马迁又不太喜欢霍去病和卫青,所以就以一个“卒”字代替。

司马迁有啥不敢写的?刘邦的黑历史,司马迁都敢写,刘邦的敌人项羽,司马迁敢把项羽的传记放在皇帝的纪中,还有啥不敢的?等于承认项羽是皇帝,这对汉朝来说意昧着什么?

实在不是司马迁不敢写,是因为霍去病的死,司马迁无事可写。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话就有失偏颇了,说严重点,就属于阴谋论了。说实话,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史记》或者《汉书》的,关于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记载,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史记》中的《卫将军骠骑列传》,至于《汉书》里面,大多数是从《史记》里面借鉴的,也就是说你信也罢,不信也罢,关于霍去病最早的记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霍去病怎么死的,我想即使司马迁知道,他也不会去隐瞒的。司马迁的为人,我们不是不知道,他能够为李陵的之事出言,不惜顶撞汉武帝,可见他不会为了皇帝的压力而违背他的人格。这是其一,其二,在《史记》中,他甚至能够为汉朝高祖皇帝刘邦的敌人项羽立本纪,甚至是刘邦自己的黑料都翻个底朝天,他还需要替谁隐瞒什么吗?

很多人喜欢阴谋论,认为霍去病的死另有原因,我想这是不对的。之所以司马迁会对霍去病的死草草带过,我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什么记载的正常死亡,像老死、病死都属于正常死亡。霍去病年纪轻轻,自然不是老死,那是病死了。很多人不相信,霍去病才二十几岁,怎么可能病死呢?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错觉,现代医学的进步,让我们以为年轻人不明不白地死亡就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在古代,这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要知道古代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那个时候医疗兵不发达,稍微一个流感就能要人命,或者是伤口感染都有可能要了一个年轻人的性命。从霍去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去病,暗示他小时候身体并不是太好,所以家人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大。虽然他早逝令人惋惜,但这并不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


青史回声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堪称中国历史上一颗最耀眼的将星,他十八岁岁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功被封为冠军侯,二十岁便成为骠骑将军,独立领兵征讨匈奴,在短暂的一生中,六次出击匈奴,共斩获敌兵十一万多人,特别是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率兵驱逐匈奴数千里,从此“漠南无王庭”,可以说,霍去病对减少匈奴侵扰、维护西北稳定,开托边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朝廷、对国家都有巨大贡献的忠臣良将却在不到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意外的去世了,不得不令人惋惜,就连司马迁对他的死也只是一笔带过,实在是令人生疑。


司马迁为人耿直,属于那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类型的,写史记他不受约束,敢为项羽立本纪,敢给陈涉立世家,老刘家的黑历史他从刘邦开始,早就挖得底朝天了,对于霍去病的死他惜墨如金,而对于霍去病死后的风光大葬他却大书特书,汉武帝为他极尽哀荣,让兵甲从长安一直到茂陵列队相送,他的墓以祁连为形,规模浩大等等。
年轻有为的大将军却英年早逝,史书对此也是遮遮掩掩的,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对于霍去病的死就有了许多种的说法,大概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死于疾病,这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也是历代官方的说法。

其二是死于意外事故或被匈奴人暗杀。

其三是死于宫廷谋杀,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其中第二种说法的可能性不大,霍去病短暂的一生都在征战匈奴,匈奴人痛恨霍去病是必然的,但这并不等于匈奴人就会异想天开的派人去暗杀霍去病,霍去病作为骠骑将军,出入都有如狼似虎的侍卫守护,又岂是那么容易暗杀得了的。
大家都认为霍去病是死于宫廷斗争,有人说霍去病的迅速提拔遭到了卫青的忌恨,被卫氏家族给谋害了,也有人说是霍去病的权势太大,被多疑的汉武帝给毒死了,总而言之霍去病是被害死的。
但这种说法也是说不通的,卫青霍去病在《史记》里他二人是一个列传,因为在同朝为官的司马光眼里,他俩就是一回事,一家甥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斗争,当年霍去病的部下李敢认为自己的父亲李广是被卫青逼迫自杀的,故而怨恨卫青并打伤了卫青,年轻气盛的霍去病知道后想替卫青出气,就在一次狩猎的时候趁机一箭射死了李敢,在法令十分严明的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射杀李敢,是抱着把自己的命豁出去的态度,而且卫青与霍去病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也正因为汉武帝当时十分宠信霍去病,主动把这件事给隐瞒了下来,对外编了一个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借口糊弄世人。

如果说汉武帝想杀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他要除掉霍去病,李敢一事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直接杀掉他,没必要偷偷摸摸的见不得人。


至于为什么霍去病的死被草草带过,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正常死亡。老死、病死都是正常死亡,如果像项羽一样死得悲壮,像韩信一样死得令人惋惜,像戚夫人一样死得凄惨残忍,或者说被赐死、毒死、因为得不到重用而抑郁而死,那么司马迁不会吝惜多写一段,就好像史记一般没有写王侯将相的婚娶情况,那就说明大家都是正常的结婚生子,像陈平老婆这种克死五个老公的、卫青这种娶了自己旧主的,那司马迁一定要浓墨重彩的加一笔。

霍去病作为一个军人,伤病觉得是难免的,在一个感冒都可能死亡的古代,打仗如果有了伤病,死了算正常,吧不死才叫不正常,古时候打仗缺医少药,打不了破伤风也没有青霉素,又不讲究卫生,随便一个小伤口都能要人命,得了风寒感冒、阑尾炎都可能会死,二十多岁就死了也不稀奇。
另外霍去病的死也要怪罪汉武帝,汉武帝难得发现一个奇才,小小的年纪就满负荷的使用,五年时间六次出征匈奴,其中四次以统帅的身份出征,这种高密度、高强度、大纵深、远距离的大规模骑兵穿插作战,直接把霍去病用废了,身体严重透支,不死才怪呢。
还有,霍去病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家族遗传病史,从霍去病这个名字也可以稍作联想和猜测,一般取“去病”这种名字的,很可能是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家人希望他能够健康成长,常年的军旅生涯只能加剧人体力的消耗,更容易染上疾病,再加上打仗受伤,身体透支,旧病复发,不是说叫“去病”就能去得了病的。

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在他去世六年后也突然死去,可见也是与遗传病有关。


就连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也说霍去病是病死的,霍光大权在握,可以废立皇帝,他说这话的时候汉武帝已死多年,在这一点上他完全没必要撒谎。

古代史书约定俗成的是善终不写死因,只有非善终才写死因。司马迁也没必要隐瞒什么,他如果没有写的东西,只能说明要么没发生,要么司马迁不知道,如果连司马迁都不知道的,那么两千年后的我们就更无从推测。

所以,霍去病虽然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并不是有悖常理的事情。







遗产君


霍去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冠军侯”,也就是在封侯的人中也是冠军的意思。他常年征战大漠,最远打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分封将士。从此“封狼居胥”就成了武将的最高荣誉,也是后世武将的毕生追求。

但是,这样一个名垂千古的人,却在23岁就死了。到底什么原因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写了一个字——“卒”,就这一个字,引起后世人们的无数遐想。

九哥认为,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病死和被害,我们来分别讲解。

1、病死。按照我们常人认为,霍去病20出头,又是武将,那正是身体最好的时候,怎么会得病呢?

可是别忘了,霍去病常年征战大漠,去过内蒙的朋友应该知道,草原的蚊虫有多恐怖。这些蚊虫大多都是疾病的传染源,加上当时医学的不发达,很容易在身体中留下隐患。

再者,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家,发动战争肯定不会在农忙时期。那就一定要等到秋后收获以后,这样一来战争很有可能持续到冬季,北方的冬季十分严寒。高冷的天气也是摧垮霍去病身体的一个原因。

此外,古代人也会使用生化武器。最直接的就是污染水源,将死去的牛羊投入水源,饮用后就容易得病。

所以霍去病病死完全不意外。

2、被害。虽然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但是霍去病却是汉武帝培养出来对抗卫青集团的。可是卫青不接招,让汉武帝感到无奈。

随后,霍去病因为卫青的原因,当众杀死重臣李敢。李敢是名将李广的儿子,霍去病犯了众怒,虽然此时被汉武帝强压下来,但私下确是暗潮涌动。

所以,霍去病私下被刺杀也比较可能。司马迁在史书中写到,李敢死后第二年,霍去病卒。这很有可能是有所指。


九哥谈历史


霍去病是身体病弱,加上长期在外打仗,积劳成疾而死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累死的。司马迁不喜欢霍去病,因此对霍去病的记载并不详细,对于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句来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笔者认为司马迁不喜欢霍去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霍去病虽然战功卓著,但是他不修名节、不进贤士、和柔事主,这些性格让司马迁不喜欢;其二、霍去病擅自杀害李敢,属于违法行为,李敢的家族与司马迁家族关系较好,都是秦朝的功勋家族。

霍去病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卫少儿的哥哥是大将军卫青,姐姐是皇后卫子夫,因此霍去病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率八百精骑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此战霍去病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级别的官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相比李广战斗一辈子也没有被封侯相比,霍去病十八岁就被封侯,确实让人嫉妒!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起河西之战,此战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霍去病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五万汉军深入漠北,击杀匈奴骑士七万余人,汉军乘胜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

漠北之战后,霍去病受职大司马一职,主管全国军事兵争,两年后霍去病因病去世。对于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汉武帝很悲伤,他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霍去病为景桓侯。霍去病是正常死亡的,因此司马迁并没有多着笔,后世认为是汉武帝害死了霍去病,或者卫青害死了霍去病,或者匈奴人毒杀了霍去病,这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不足为信。


大秦铁鹰剑士


霍去病是西汉时名将,出生于公元前140年,卒于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与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早期又是汉武帝刘彻的近臣。

霍去病17岁为骠骑将军,率800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缴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圣地祁连山。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打大迂回、大穿插的歼灭战。

霍去病因功勋卓著,21岁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权。霍去病征战从无败绩,每战必胜,被誉为天才和战神。

但就是这样一位战神级的天才,却于元狩6年突然去世,年仅23岁。

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关于霍去病的死,只是用了最最简单的一个“卒”字,没有交代死因。因为过于简单,引起后人对霍去病死因的种种猜测。

那么,霍去病到底怎么死的呢?死因是什么?如今存在三种说法。

一,病故。据《史记》卷二十记载:霍光的奏折中有“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候,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的记载。这是历代史书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具体得的什么病,无从考据。

二,死于瘟疫。霍去病常年征战大漠,率军千里奔袭。汉军往往就地取食,匈奴人把腐败的牲畜尸体丢弃在河中和井中,汉军将士饮用了遭受污染的水,回来以后瘟疫发作,霍去病也一样未能幸免。

三,阴谋说。霍去病虽善战,但不懂政治。他鲁莽的射杀了李广之子李敢,触动汉武帝权威。武帝看到了他的骄横,目空一切。他又上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干预朝政,汉武帝最痛恨外戚干政,担心出现权臣威胁皇权的事情发生;于是放弃了霍去病让他消失。司马迁写《史记》之时,正是汉武帝当朝,司马迁不敢如实记述,只得用史家笔法写一“卒”字,让后人自己去解读。

不管怎样,霍去病的死对大汉王朝都是一巨大损失。这样横空出世的少年英才,百年难遇,过早的离去犹如昙花一现,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段辉时


很多历史人物都给人们留下了疑问,因为古代距离现代十分遥远,而且过去科技不发达,很多证据都需要依靠史书来获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史书都已经遗失,而且不同的典籍中所记录的内容也存在差异,这些都为历史事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历史上关于霍去病的死就有多种说法,而且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也没敢将他的死因写下来。

现在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史记》中所记录的文字大多都符合真实的历史情况,所以在寻找依据的时候,都会以《史记》为主。而司马迁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却没有将霍去病的死因交代清楚,这就让世人感到更加疑惑了,看来霍去病的死确实存在很多疑点,否则司马迁为什么不敢直接写呢?那么先来看看关于霍去病的死,究竟有哪些不同的说法。说法一认为,霍去病是因为政治原因被杀死的,当时霍去病的权势地位在日渐提升,而与此同时卫青所面临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当时霍去病对卫青造成了威胁,所以卫青不得不除掉霍去病。虽然这种说法确实存在,但是按照当时的历史发展来看,其实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不太大。

第二种说法认为,霍去病是因为疾病过世的,有的认为是猝死的,有的认为是因为得瘟疫而死的,因为疾病而死的说法得到了很多史学家的认可。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人都认为霍去病是猝死的,虽然当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通过霍去病的儿子可以发现,霍去病猝死的可能性确实存在。霍去病年纪轻轻就过世了,而他的儿子也和他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就突然离世,按照遗传基因的说法来逆向推断,霍去病当年可能也是因为猝死而突然离开了人世。

当然还有人认为霍去病是因为瘟疫过世的,这种观点不仅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很多影视剧也会偏向于这种观点。按照瘟疫说来看,霍去病是因为中了匈奴人的奸计而过世的。当时匈奴人为了可以将汉军打败,匈奴单于就将一些得了瘟疫的动物尸体放在水中,这样霍去病的军队在喝了水之后就会得瘟疫。但是通过时间来看,霍去病因为瘟疫过世的可能性很低,因为霍去病是在两年之后得病过世的,时间上相差悬殊。另外如果是瘟疫,那么当时汉军中一定有大量将士都患病,不可能只有霍去病一个人得瘟疫,所以这种说法不是很可靠。


历史课课代表


霍去病就是正常的病死,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

这句话说得很搞笑。司马迁有啥不敢写的?连霍去病曾经是汉武帝的佞幸男宠,司马迁都敢写,这种事情有什么不敢的?

在司马迁的时代,本来就没有皇帝查阅本朝历史的习惯,所以史官什么都敢写。

老刘家那点破事,就没有司马迁不敢写的,还会恐惧一个小心的霍去病?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是这样说的: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卒字,没必要引申那么多。说明他的死亡反倒没什么秘密,就是正常死亡。

霍去病是病死的。根据霍光的奏疏:

  • 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这里说的很清楚:霍去病是病死的。

如果你连霍光的话都不信,那我认为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

总而言之,霍去病是病死的,没有任何秘密。


HuiNanHistory


对于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做过分析,其功绩我就不细说了。

首先来说说其是怎么死的,我觉得其是被害的。主谋我觉得是平阳公主,凶手应该是卫青之子。

为什么这么说了?

首先,对于史书上的说法是其远征匈奴染上瘟疫病发去世的,这个说法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时间对不上。再加上其去世时只有20多岁,正是各方面最强壮的时候。所以我觉得是被害。

再说说原因。在霍去病崛起后,其战功,地位不断提高,被封冠军侯,大司马,受武帝信任,有年轻。这些能让人感到威胁的只有卫氏集团,不仅分了卫青的兵权,地位,皇帝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威望。虽然其是卫青的侄子,但其性格决定了他成不了卫青。卫氏利益集团的人都指望着卫青,卫青也会照顾他们,从卫青属下封侯的人来看,这些人都是和卫青有利益关系的。而霍去病则不同,霍手下被封侯的,很大一部分是非大氏族,大势力的普通人和匈奴人,霍的用人看能力。所以霍身边没有多少和其有真正利益相关的大势力,有的只是一些没有根基的新贵族。这决定了,卫青之后,卫氏集团的人不可能依靠霍去病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

在漠北之战后,卫氏就有意的孤立打压霍,但是霍可能是感受到了这种情况,有意去改变,这就有了射杀李敢的事件。聪明如霍去病,为什么会选择射杀李敢这种最愚蠢的方式了。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想修复与亲人的关系,或者就是想修复关系的同时,厌恶了朝堂额争端,想借此来逃离。

李敢袭击卫青的事件,知道的人很少,都过去了半年,为什么霍突然就知道了?我觉得是有人有意告诉他,给他出了这个主意,这个人我觉得很可能是卫青的儿子。霍可能是想接这个来表达下自己的立场,其也知道,这种极端的方式,最坏的结果就是被剥夺一切,但不至于有生命威胁。所以他才敢这么做,被撤职其正好可以不再参与这些尔虞我诈。

但是没想到的是,武帝选择让他去前线,这就直接刺激了卫氏集团。本身霍现在在各方面都和卫青平起平坐了,再让其去前线,不用想都知道,其超过卫青只是时间问题。而这时,武帝正好在准备再次对匈奴的战争,这时候派霍去前线,意图很明显就是这次战争和卫氏集团没关系。这就必然让卫氏集团的人害怕,也增加了其对霍的怨恨。

至于主谋为什么是平阳公主,这个人不用我多介绍了。卫氏的崛起就是其得意之作,后面更是成了卫青的妻子,卫氏集团的核心,其有实力,有心机,也有足够的能力,其不可能看到霍压卫青一头。其深知帝王心术。而卫青我觉得可能真的不知道。其知道了,很可能坏了平阳公主的事。

实施者是卫青的儿子,这一点猜测的来源是霍死后没多久,其就被武帝用一个可大可小的罪名剥夺了爵位。

我觉得武帝是在调查清楚后,但又不可能现在就对卫氏动手,不管是卫青还是平阳公主,一个是其姐姐,一个使其还要依仗的大将,加上卫氏的势力也让其担心,所以才选择卫青的儿子,用这种当时告知卫氏,他们做的事,自己都知道,这是就这么算了,但是不等有下次。

后面的武帝对卫氏采取的还是分权打压卫氏集团,扶植新的势力,让他们去对抗,卫青死后,卫氏集团马上就遭到了清算。

至于司马迁,我觉得其不是不敢写,而是这样的是,不可能很多人知道,而司马迁更是圈外的圈外,更没有途径获知,而在写自己所处的时代历史,没有足够的证据就凭猜想有违其坚守的理念,所以选择用官方的说法来记录。再有,其对卫霍本身就有不满,从他写卫霍的评价不高就可以看出。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本身我就很喜欢这段历史,看的也多,只是多年不看了,很多事件的名字记不起来了,但是这个猜想是在看了不少这方面的史书后的猜想。至于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无法证实,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猜想,始终只能是猜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