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三高”試驗隊進行了260個發動機品種的試驗 為創新研發打下基礎

20多年來,濰柴集團心無旁騖攻主業,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平臺,在此過程中湧現出了一批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熱血志士”——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作為濰柴青年科技創新團隊的代表之一,濰柴“三高”試驗隊立志做“世界上最好的發動機”。從2005年成立至今,這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濰柴“三高”試驗隊,在高寒、高溫、高原極限環境下采集數據、捕捉問題、排除故障,進行了260個發動機品種的試驗,採集和標定了幾十萬組數據。正是基於這些極限試驗,濰柴發動機的各項技術指標,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潍柴“三高”试验队进行了260个发动机品种的试验 为创新研发打下基础

從-40℃到50℃,極端環境留下他們的足跡

2005年,我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藍擎”動力在濰柴誕生,為了推動“藍擎”儘快批量生產,國內第一支“三高”試驗隊在濰柴成立。所謂“三高”試驗,是指在高溫、高原和高寒區域的極端環境下進行發動機的各項性能測試,這也是發動機研發的最後一環。

2006年進濰柴工作的呂文芝,於2008年進入“三高”試驗隊,現在是該試驗隊的隊長。自2008年至今,他已經參與了十多年“三高”試驗。每年最熱的時候,人們總喜歡到涼爽的地方避暑。可濰柴“三高”試驗隊的隊員們卻選擇到中國最熱的地方——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進行高溫試驗,這裡的空氣溫度超過50℃,地表溫度高達82℃。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一待就是一個多月,為的就是獲取在如此極限的高溫環境下,發動機動力性和可靠性俱佳的試驗數據。

在呂文芝看來,熱還不是最苦的,高寒試驗更是辛苦。黑龍江黑河是我國最冷的地區之一,最冷時氣溫低於-40℃。“做試驗時,外面越冷我們越興奮,凌晨四五點鐘,是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候,我們需要趁著溫度最低的時候,完成發動機低溫試驗、電控系統低溫驗證、低溫考核零部件試驗等近百項試驗任務,標定工程師在操作筆記本時根本不能帶手套,幾個小時下來每個人的手指都凍得像胡蘿蔔,通紅僵硬,疼痛難忍。”呂文芝說,“三高”試驗隊的成員幾乎每個人的手、腳和臉上,都長過凍瘡。

潍柴“三高”试验队进行了260个发动机品种的试验 为创新研发打下基础

挑戰“生命禁區”,高原上與“死神”擦肩

如果說高溫和高寒考驗的是人的意志,那麼在高原上試驗不僅考驗隊員們的意志,更是挑戰生命的極限。濰柴“三高”試驗隊試驗的海拔高度通常在3500m以上,最高到達5200m。在青藏高原,普通人在海拔4100米的地區最多能停留1小時,否則極易出現胸悶、眼疼等缺氧反應,到了4700多米的崑崙山口,氧氣稀薄,人行走如同踩棉花,全身無力,但試驗隊的隊員每天在高原上做試驗,一趟來回就是十幾個小時。

“高溫和高寒都能咬牙克服,但每次做高原試驗時,因為高原反應,我們必須把每根神經繃緊,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行,稍有大意就很可能與死神擦肩而過。”“三高”試驗隊的工程師陳月春回憶道,2017年,他們在進行一款發動機的高原試驗,當天的目標是挑戰海拔5230米——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唐古拉山口。他們在早上6時出發,直到次日凌晨1時才完成所有試驗任務,所有人又累又困,臨時決定在海拔4800多米的安多縣住下。早上集合的時候,大家發現隊員劉帥沒到,查看發現他因為高原反應已經暈厥過去。大夥緊急將他送到醫院,經過急救,他終於甦醒過來。

“事後醫生告訴我們,多虧送醫及時,再晚一會,出現腦水腫就麻煩了。”陳月春說。

潍柴“三高”试验队进行了260个发动机品种的试验 为创新研发打下基础

為了發動機的生命 生命留在青藏高原

對於濰柴“三高”試驗的成員來說,2011年10月14日,是他們永遠忘不了的日子,就在那一天,他們的三位隊友豐東旭、於超、趙蒙生,在青海格爾木進行發動機高原試驗途中,把青春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青藏高原上。

呂文芝說,其實在前一天,他們已經完成所有試驗任務,但是主動要求再試一次,再爬高一點,多拿回一些更有價值的數據,把這款發動機的高原性能做到最優。豐東旭曾經說過:“數據,那可是發動機的生命。”就是為了濰柴發動機的生命,他和兩位隊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豐東旭、於超年僅28歲、趙蒙生年僅26歲。

“當時所有隊員都陷入悲傷中,但僅僅過了2天,我們就擦乾淚水,強忍著悲傷,沿著他們走過的路,繼續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事業。”呂文芝說,每次試驗都要經過他們犧牲的地方,又因為他們當時犧牲的慘烈場景給隊員們造成了巨大心理陰影,公司決定“如果有誰想回去,馬上安排”。但隊員們沒有一個離開,呂文芝瞬間體會到了成員間的眾志成城。

自2005年成立至今,“三高”試驗隊在“三高”地區的時間累計超過2000天,行駛里程達110多萬公里,進行了260個發動機品種的試驗,採集和標定了幾十萬組數據,建立起了國內獨一無二的發動機試驗規範和數據庫,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依據和支持。

“集團確立了2030年躋身世界科技強企的目標。這給科技研發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三高’試驗隊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才能為世界一流的發動機把好最後一關。”呂文芝說。

(記者 竇圓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