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但凡是文明古國,必然也是個美食大國。中國如此,意大利也是如此。意大利乃是羅馬帝國的發源地,具有2000年的美食傳統。在西方世界,意大利菜更是有“歐洲美食之源”的說法。

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美食同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當羅馬的疆域僅限於羅馬城一城之時,羅馬人仍過著相當樸素的生活。

在一些古典歷史學家的記載裡,羅馬共和前期,可供人們選擇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非常有限。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百姓們一天大約只吃兩餐。對於早餐,羅馬人並不重視,一般就吃點乾麵包、一點水果或前天晚上沒吃完的剩菜。到晚上,也就是羅馬人忙碌了一天之後最輕鬆的時候,他們才會美美的吃上一頓,但像大魚大肉這樣的葷菜也只能在富人的餐桌上出現。對一般平民而言,晚餐仍是非常簡樸。

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人忍得住清貧,以簡樸為美德。而正是這種艱苦樸素的精神,讓羅馬的軍團縱橫四海、橫掃八方,將地中海囊括為自己的內湖,建立強大的羅馬帝國。

隨著羅馬軍團的不斷勝利,羅馬人逐漸富了起來。由此,羅馬人的社會風氣和生活作風也同共和前期發生了明顯變化。在飲食方面,共和早期簡單樸素的飲食習慣已逐漸丟失,由共和向帝制過渡時期,古羅馬的飲食奢侈之風開始盛行,出現了講究鋪張、大排場的宴會。

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整個宴會一般分為三部分,冷盤、主食和甜點。宴會開始後,第一道菜是一個冷盤,一般包括雞蛋、橄欖、青菜等。第二道菜是主食,一般是用祭祀的肉做的一道大菜,一頭乳豬,或是一隻羊。此外還有鴿子肉以及形形色色的魚類做成的菜。

到了羅馬帝國中期,中規中矩的食物已經滿足不了“老饕”們的需求。於是他們開始追求各種各樣奇特的食材,尋求各種奇異的烹飪方法。在東方人看來,最美味的食物,必須體現食材原本的味道。但羅馬人卻不一樣,他們喜歡將食材烹調出其他食物的味道。比如,羅馬人喜歡吃烤孔雀,但他們卻喜歡用各種香料,將這個孔雀烹調出豬肉的味道。比如他們喜歡吃豬肉,卻一定要將之變成麵筋的滋味。

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在羅馬人看來,食物味道不僅要怪,食材也一定要怪,否則就不能顯示出排場。羅馬的維特里烏斯就設計了一種十分獨特的吃法,“把海魚肝、野雞和孔雀的腦髓,以及紅鶴的舌頭和鱔魚的奶汁在盤中拌在一起吃。”

羅馬人的宴會往往通宵達旦,食客們自然沒有肚子吃下如此多的美食。為了吞進更多食物,羅馬人發明了一種方法——催吐。在宴會舉行到一半時,食客們會紛紛飲下糞汁做成的催吐劑,將剛吃下的食物全部吐出來。為此,羅馬人還專門建立了嘔吐室。若沒有嘔吐室,就在河邊嘔吐。據羅馬史學家記載,在羅馬城外的臺伯河邊,到處都是食客們的嘔吐物,非常噁心。

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羅馬人對美食的迷戀,讓羅馬帝國的社會風氣發生了巨大的滑坡。人們只在乎金錢與利益,不再忠貞愛國、關心政治,整日沉迷於吃喝玩樂之中,最終引發了羅馬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使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當淳樸節儉、無私公正的羅馬精神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取代,羅馬的國運也走到了盡頭。而羅馬人也在錦衣玉食中走向了滅亡。

羅馬如此,現在的中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講究節約糧食,不浪費食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每個中國人都會背的詩,其背後蘊含的道理,即使小孩子也懂。這種艱苦樸素的精神,也是正是我們中華文明一直延續到現在的精神動力。

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但是到了今天,網絡上卻出現了一種浪費糧食的怪現象——嘔吐的吃播博主。在各種直播平臺上,吃播一直很受歡迎。而作為吃播博主,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要會吃、多吃。我們常常能發現,一個纖弱的小姑娘竟能一餐吞下幾十只雞腿、吃掉整整一大塊生日蛋糕,讓人歎為觀止。

然而實際上,並非所有人都是天賦異稟的“大胃王”。許多吃播博主之所以能吃掉那麼多食物,是因為他們吃到中途會強行催吐,然後依靠剪輯,讓大家以為他真的吃下了那麼多食物。許多昂貴的食物,就這樣白白的吐掉,讓人既感到噁心,也覺得可惜。

古羅馬有一怪方法,可享用更多美食,中國人學會後,有人年入百萬

吃播博主為何不惜浪費糧食、犧牲健康來進行“催吐型”的吃播?說白了,都是為了利益。吃播行業中,不乏百萬粉絲的大V,通過視頻流量以及粉絲贈送的禮物,很多人一個月可以賺到60萬,甚至100萬收入。有如此多的收益,還怕什麼浪費糧食。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回想羅馬人的墮落,我們今天的某些人不同樣如此嗎?羅馬人通過催吐吃掉更多美食,是為了享受;某些網紅通過催吐吃掉更多美食,是為了利益。雖然他們的心態有所不同,但都是一種病態的生活方式。羅馬人因墮落而忘記昔日的美德,如今的部分中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還沒有富裕幾天,就學會了奢侈和浪費,這並不是什麼好現象。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羅馬人因墮落而亡的歷史殷鑑,仍值得每一箇中國人警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