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我對花生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小時候,奶奶常常不厭其煩地念叨著讓我猜“麻屋子,紅帳子,裡頭坐個白胖子”這樣的謎語;而更令我難忘的,是父親那狠狠的一巴掌教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張延偉丨文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花生美味人人愛,公家防偷吃有絕招

週末與同事小聚,下酒菜原本就有一盤油炸花生米,可同事又專門要了一份水煮帶皮花生,一邊剝著皮兒往嘴裡填,一邊頗內行似的說:“這是今年的新花生,味道就是不一樣!”我也猛然醒悟過來:是啊,馬上就到花生收穫的季節了。

花生又叫“落花生”,家鄉一帶把它稱作“裸身兒”,也不知道是把落花生簡稱為“落生兒”念轉了音,還是認為剝去外皮兒的花生果就像個赤肚兒娃娃。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花生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是太高,特別適合沙土地生長。我老家一帶地處淺山區,山崗坡地多,於是人們一般採取油菜籽和花生輪作種植的方式:同一塊地,秋末種上油菜籽,來年夏初收罷油菜籽再趁墒種花生。

五六口的普通人家,如果騰出七八分地這樣輪作,榨的油夠全家吃一年了。

只是,花生與油菜籽最大的不同就是既能生食又能熟吃,還能榨油,特別是熟吃的方式可多了去:可用水煮,可用火燒,可用鍋炒,可用油炸,還能拿來熬湯煲粥……拿八寶粥來說,不管是在家自做還是買的易拉罐兒速食製品,花生米絕對在配料中佔較大比例。

如今在鄉下,人們依然喜愛花生的美味,卻只是把它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普通食材而已,幾乎家家都要種植,除了榨油,家裡還保存有大袋小袋,只要有工夫,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可是在以前大集體時,則沒這麼幸運。

當時,生產隊從尉氏縣一帶引進了花生種植,社員們以前很少吃過這樣長在土裡卻又香美無比的東西,稀罕的不得了,收穫時遇到秧棵上掉落的,停下手裡的活兒,撿起來往衣服上蹭幾下,咬開就吃,難免帶土咽肚裡。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第二年再到花生收穫時,生產隊長突發奇想:反正偷吃也看不住,乾脆讓大家有條件的先吃!

花生一般種在離村子較遠的地方,按照慣例,從村子到地裡一般要歇一會兒再幹活。

隊長就給社員們“約法三章”:每人可以先挑一棵長勢旺盛的花生挖出來,趁歇歇兒的機會坐在地頭把它吃完。

但在幹活兒的過程中堅決不允許偷吃!接下來,隊長回巡視監督,嚴格防範,這樣既避免了偷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沒吃到花生,父親卻用巴掌教我如何做人

大人尚且經受不住花生美味的誘惑,更別說孩子們了。

那時候,父親還擔任生產隊的會計兼保管。生產隊裡的各類物資、農具、糧食種子等都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條,嚴嚴實實地鎖在倉庫裡,憑證收支,賬物相符,絲毫不差。

我7歲那年春節前夕,生產隊例行“盤庫”,趁幾個大人正拿著賬本核對庫存,我悄悄溜進倉庫,好奇地東瞧瞧西望望,最後發現了堆在水泥囤裡留種的花生,忍不住伸手抓了一小把。

可是一顆花生還沒剝開呢就被父親發現,他“啪”地一巴掌打在我手上,厲聲喝道:“放回去!”我嚇得“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旁邊的人都說:“小孩子家不懂事,不就是幾顆花生嘛,讓他吃了算了。”就連生產隊長也讓我拿著花生趕緊走開。可是父親卻不依不饒:“哪能由著他從小養成壞毛病!”最終,我也沒能品嚐到花生的滋味。

可是,等父親傍晚回家來的時候,卻像變戲法似的從口袋裡掏出來巴掌大一小包兒“魚皮花生”遞給我:“喏,我在無樑廟供銷社買的,肯定比那花生更好吃。你們弟兄仨分著吃了吧。”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魚皮花生

這種魚皮花生好像是在花生粒外面又裹了一層面粉油炸成的,吃起來焦香酥脆。頓時,我對父親的恨意也拋到了九霄雲外。

到小學五年級時,課本里有一篇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寫的敘事散文《落花生》,老師講解完課文讓我們每人寫一篇讀後感。

我自然而然聯想到前幾年父親因為幾顆花生種子給我一巴掌的事,於是由《落花生》所揭示的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一“落花生精神”,進一步引出了父親教育我從小不能貪佔便宜的主題思想。

我這篇算是“言之有物”的作文得到老師的高度讚揚,特別作為範文讀給全班同學聽,讓我掙足了面子。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關於花生的由來,還有你所不知道的美麗傳說

據說,花生最初原來也和各種豆類一樣,果實是吊結在地面之上的秧棵上的。可是後來為啥又鑽到地下去了呢?

傳說很早以前,有位叫石頭的窮人租種了周財主家位於西山腳下二畝薄地過日子。

蛇蠍心腸的周財主與石頭約定,除了租金外,地裡每年收成還須歸他一半。這簡直就是在吸窮苦人的血啊,可是不答應就沒地種,沒地種就弄不來吃的,石頭只好咬著牙答應下來。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這年春上,石頭把這二畝地全都種上了花生。

由於當年風調雨順,再加上石頭精心照管,夏天到來的時候,花生長勢旺盛,秧棵上開滿了黃澄澄的花兒,有的已經掛果兒。石頭看著這一切,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天,周財主也溜達到了石頭租種的地裡,當他看到滿地的花生豐收在望,眼珠子骨碌碌轉了幾圈,鬼點子就出來了,他把石頭叫到跟前:“咱原來說過,地裡的收成一人一半,今年還按老規矩。”

石頭無奈地點頭:“那是,那是。”

“只不過......”周財主話頭一轉,“我要地上的一半,地下的一半歸你!”

“啥?!不行啊,掌櫃的,你這是要我的命啊!”猶如晴天霹靂,石頭苦苦哀求:“掌櫃的,求你發發慈悲,咱們按最後的收成平分吧!”

周財主抬腳就朝石頭踢過去:“這事兒由不得你,中也得中,不中也得中!”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石頭悲痛欲絕,蹲在樹下痛哭起來,最後竟因天氣炎熱、傷心過度而昏了過去。

恍惚間,石頭眼前出現了一位鬚髯花白的老人,老人對他說:“我是這裡的土地神。小夥子你也不必太傷心,我想辦法治治這可惡的周財主。”

接著又對石頭如此這般細說一番。等石頭睜開眼時,老人早已不見了,他將信將疑地朝地裡一看,花生棵上黃花依舊,只是看不到一顆花生果了,一條條鬚根鑽進了地裡。

我對花生刻骨銘心的記憶,竟來自父親的一巴掌

轉眼到了收穫季節,周財主洋洋得意地帶著人來摘花生,一看秧棵上全都光禿禿的,氣急敗壞地質問石頭這是怎麼回事,石頭把手一攤,一副無辜、無奈又傷心的樣子。周財主無可奈何地亂罵一通,垂頭喪氣地帶人離去,連秧棵也不要了。

周財主一走,石頭馬上用鋤頭刨開一棵花生查看,原來圍著根部結滿了飽滿圓實的花生果。石頭興奮的不得了,為了不再受周財主的壓榨,他悄悄把收穫的花生分給鄉親們一些留作種子,然後舉家遷到了外地。

從此以後,花生就變成地下結果了。

當然,傳說終歸是傳說,它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以及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等。

科學研究證明,花生果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特別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效,更具有降低膽固醇、延緩人體衰老、促進兒童骨骼發育、預防腫瘤等四大作用,被民間稱為“長壽果”,目前已成為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

特別是花生作為吉祥喜慶的象徵,成了傳統婚禮中必不可少的“利市果”,配合著大棗、蓮子、桂圓等撒在婚床上,或擺在房間裡,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福、兒孫滿堂等,在城鄉間都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

張延偉,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許昌市作家協會會員,供職於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