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為何稱讚目不識丁的杜月笙?

瀟泊兔


說起民國的大佬,很多人都會想起一個人,此人便是稱霸上海灘的杜月笙,杜月笙自幼家境貧苦,父母在他小時候去世了,小小年紀的杜月笙,多虧舅舅撫養長大,而杜月笙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他目不識丁,卻可以得到國學大師章太炎的稱讚,杜月笙身上有什麼樣的傳奇經歷呢?杜月笙一開始沒有那麼大的野心,為了能在上海活下去,只能在一家店鋪內做小夥計,經過努力奮鬥,幸得機緣,杜月笙進入上海黃金榮的公館工作,杜月笙做事十分細心,為人處事很牢靠,漸漸地就取得黃金榮的信任,而黃金榮有心將其培養成為心腹,有往上爬的機會,杜月笙肯定牢牢抓住,在黃金榮的授意之下,開始負責管理賭場生意。

後來杜月笙越做越大,已經在法租界做起了生意,在當時的上海,幾乎壟斷了某個領域,掙了一大筆錢,杜月笙屬於黑道,壞事自然也做了不少,曾經還幫過蔣介石鎮壓工人運動。杜月笙走了許多不同尋常的路子,在我們的印象中,黑幫大佬的形象,應該是像影視劇中紋身大金鍊子的黑社會大哥形象,但杜月笙不是,他不是常見武夫式大佬,身上帶有一些儒生氣,處事長袖善舞,黑道白道都吃的開。杜月笙從小沒什麼文化,被人說目不識丁也不過分,但他這個人能力大,勢力範圍覆蓋全上海,不誇張的說,是上海名副其實的地下皇帝,他不僅和晚年遺老、軍界、政治家等關係密切,和文化圈的人,來往也十分密切,尤其是被人稱為國學大師的章太炎,也是他的座上客之一,兩人還是朋友。

有關章太炎的成就,我們在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胡適曾經如此評價他,說章太炎的古文學,是近五十年來第一作家。瞭解民國曆史的人,都應該知道胡適的話有多麼權威。按理來說,章太炎這樣的知識分子,應該和杜月笙這樣的黑道大佬處不到一塊去,可他們就是成了朋友,不僅如此,章太炎還為杜月笙取了幾個文雅的名字,給杜家祠堂寫了幾千字的文章,對杜月笙可以說非常好了。自古有文人孤傲的說法,中國的讀書人對骨氣、氣節之類的東西看的特別重,有時寧願餓死,都不肯吃嗟來之食。那麼杜月笙與章太炎曾經發生過什麼故事?其實這就要說到杜月笙的為人處事了,混跡上海灘的人都知道,黃金榮貪財,杜月笙則會做人。原本兩人是沒什麼交往的,杜月笙有自己的生意圈子,章太炎也常年混進文學圈,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為一件事情開始往來。

當時章太炎的侄子在法租界犯事,章太炎有心去解救,奈何自己只是個文人,沒什麼政治資源,他聽說杜月笙人脈廣,也善結緣,樂意幫助人,於是章太炎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給杜月笙寫了一封信,結果得到杜月笙的回應,他不僅幫章太炎的侄子解決了問題,甚至還跑去蘇州親自上門拜訪章太炎,從這可以看出,杜月笙是多麼會做人,原本是章太炎求他辦事,就算要上門,也應該是章太炎才對,杜月笙不僅幫人辦事還上門拜訪,幾乎給足了章太炎面子。兩人在章家相談甚歡,杜月笙看見章太炎生活拮据,臨走時還在茶杯下放了兩千塊錢,一方面幫助章太炎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落文人的自尊,也是這個行為,讓章太炎對杜月笙好感大增,也願意結交這麼個朋友,杜月笙對章太炎如此厚待,他肯定也要投桃報李。

於是就有了上面所說的改名字,寫家譜的事情,杜月笙原名杜月生,雖讀音相同,但從字面上來看,自然是前者為佳,章太炎通古博今,於是建議他把生改為笙,笙字出自於“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就加了一個竹字頭,杜月笙的名字立即變得高雅起來,除此之外,章太炎還為他做了件重要的事,就是寫杜家家譜。當年杜月笙從高橋出來時,就在心裡暗暗發誓過,自己混不出頭堅決不回去。如今杜月笙衣錦還鄉,成為上海灘叱吒風雲的大佬,他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請人修繕杜家祠堂。1931年6月,杜家祠堂落成典禮在上海引起轟動,幾萬人的儀仗隊風光萬丈,社會各界名流高層齊聚一堂,章太炎本人親自撰寫《高橋杜氏祠堂記》,就連蔣介石也送了東西,家譜中寫杜氏應追溯到堯舜時期,後來周天子分封杜氏……

杜月笙不僅和章太炎的關係好,其實和民國文學圈的人都不錯,比如楊度曾經為他當過幕僚,與章士釗關係匪淺,在一眾文人好友之中,杜月笙也不似五大三粗的大佬,穿著長衫時,宛若一個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在杜月笙的苦練之下,寫的一手好毛筆字,如果你不瞭解的話,根本想不出來,這是一個從來沒讀過書的人,可以寫出來的字。杜月笙有句名言,說刀切豆腐兩面光,大體意思是說,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大家的利益都要照顧到,不可以獨佔。杜月笙接觸的人大多是三教九流,這些人最注重個人利益,然而拼起來也是最賣命的,很多人其實跟杜月笙沒關係,但經過接觸之後,基本都和他成為朋友。例如說王亞樵,王亞樵身份不簡單,他是斧頭幫的幫助,經常幫人暗殺政治家,他的武器是一把斧頭,斧頭幫的名號就是從這起來的,現代周星馳有部電影還借用這個梗。

王亞樵是典型的拿錢辦事的人,曾經幫人暗殺過汪精衛、蔣介石、以及諸多日本高層,王亞樵的地盤在上海,自然與杜月笙產生交集,開始時兩人關係不睦,因為上海輪船招商事件。身邊人一直勸說杜月笙幹掉王亞樵,可杜月笙卻認為不妥,王亞樵身後有一大幫亡命徒,若是殺死王亞樵,等於跟這些人結仇,那麼今後所面臨的,是無窮無盡的追殺,即使杜月笙勢力大,防得了一時,可防不了一世。杜月笙本人的意思,是與王亞樵結交,讓出部分利益,以此來結交王亞樵這個朋友。於是杜月笙派人將王亞樵約出來,他來的時候帶了一大幫人,而杜月笙只帶了黃金榮和張嘯林,一方面讓王亞樵佔據主動,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絕沒有武力威脅的意思,就這樣兩人握手言和。

除了章太炎、王亞樵,還有許多人和杜月笙成為朋友,個人感覺杜月笙把中國人的精髓理念貫徹的非常好,萬事以和為貴,有利益大家一起分享,不必要自己享受。以至於任何有名氣的人到了上海,多多少少少都會跟杜月笙扯上關係,杜月笙十分講義氣,身邊朋友有經濟緊張的,大多都會接濟一些,並且他與戴笠、張學良等人關係都很好,杜月笙的面子非常大。其實與章太炎相交,也來源於政治需要,杜月笙雖然有權勢,但苦於小混混出身,加上沒什麼文化,無法擠入社會名流,這時章太炎有求於他,等於兩個人做了交易,他幫章太炎擺平麻煩,章太炎幫他揚名,這是雙贏。

《章太炎傳》許壽裳

《杜月笙大傳》楊帆


木劍溫不勝


上海灘“三百年幫會第一人”杜月笙的傳奇故事很多,他走了很多不尋常的路子,其中有一點就是,他並不是我們常見的赳赳武夫式的青幫頭目,他有的是長袖善舞和瀟灑出塵的風致。

杜月笙出身貧寒,沒有文化,被很多人說是目不識丁也不算誇張了,不過他卻把人生的三碗麵:情面,體面和場面都吃得極開。他從一個賣水果的成了上海灘土皇帝后,結交的人無數,圈子也涉及很廣。他不僅和清朝遺老,黑白道,軍政界關係不錯,他還和一些文化圈裡的人交往密切,成了朋友,其中國學大師章太炎就是他的座上客。

關於章太炎的學術我們就不用再討論了吧,胡適都給過他這樣的評價:“章太炎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這是無可疑的。”

章太炎和杜月笙是朋友,他不僅給杜月笙改了個儒雅的名字,還給杜家祠堂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對杜月笙可謂是很好了。可是問題也就來了。文化圈的人素來孤傲,這樣一個國學大師為何會和杜月笙來往了?其實還是江湖中的那句話吧:“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一,杜月笙出手幫了章太炎,有了交往。

本來兩個人是沒有什麼交往的,章太炎也有著文人的孤傲,可是有一次他的侄兒在法租界出事了,雖然章太炎有著滿腹的才華,可是在法租界裡,他只是一個無錢無勢的書生罷了。聽說土皇帝杜月笙人緣廣,愛幫人,就試著寫了一封信給他,卻得到了杜月笙的積極回應。

杜月笙不僅幫著章太炎的侄兒解決了問題,還親自到蘇州拜訪章太炎,兩人交談甚歡。杜月笙走的時候還悄悄將一張兩千銀元的錢莊莊票放在一個茶杯下,既給了錢又給了面子,這一行為讓章太炎覺得杜月笙真的是世人所說的重禮節和講義氣了,決定交往這個人。

只能說會做人的杜月笙很會走不尋常的路子了,他給別人幫了忙,還能跑上門噓寒問暖,怎麼會不打動人了?國學大師章太炎此後成了他的座上客,不僅指點沒有文化的他寫字,還給他改名寫家譜了。

二,章太炎給杜月笙改名,寫家譜。<strong>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章太炎給他改成了杜月笙,名字來源於《周禮•太司樂疏》的句子:“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就這麼稍作修改加了個竹字頭,卻成了一個高雅的名字。除了修改名字,章太炎給杜月笙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寫家譜。

杜月笙當初從高橋出來的時候就暗暗發過誓,混得不好不回去。如今的他成了叱吒風雲的青幫頭馬,那自然就得風風光光回去了。他回去後做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大修杜家祠堂。

1931年6月10日,杜家祠堂的落成典禮轟動上海灘,幾萬人的儀仗隊,社會各界名流都來了,蔣介石送了《孝思不匱》,而章太炎更是親自寫了《高橋杜氏祠堂記》,把杜家追根朔底,直接追到了堯舜時期:杜之先出帝堯。夏時有劉累,及周封於杜......

三,杜月笙廣交文人,寫得一手好字。

最後我想說一點就是杜月笙其實不僅僅是和章太炎關係不錯,他和其他很多文人也關係匪淺了。例如他曾經招名士楊度為幕僚,和“民國兩章”中的另外一章章士釗也交往密切了。

在這樣強大的文化氛圍中,杜月笙也不似其他五大三粗的青幫頭目了,他穿著長衫,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杜月笙也在這些高人的指點下,練就了一手好字,一般人看他的字,壓根就想不到這個人的文化其實不高了。

只能說,杜月笙走的還真的不是尋常人的路子,也註定是上海灘的一個傳奇人物了。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因為杜月笙這個人太會做人了。

杜月笙有句話,叫刀切豆腐兩面光,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夠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看看杜月笙接觸的那些人,三教九流,不少跟杜月笙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有利益利突,但最終都跟杜月笙成為了朋友。

比如王亞樵。

王亞樵是斧頭幫幫主,暗殺政治的大哥大,看誰不順眼,就要拿斧頭砍人,曾經刺殺過蔣介石、汪精衛、日本大將等人。可以說,沒有他不敢殺的人,只存在他想不想殺你。

而王亞樵在上海混,自然跟杜月笙產生了交集乃至衝突。

當年,王亞樵因為上海輪船招商的事跟杜月笙起衝突。張嘯林建議找機會殺掉王亞樵。但杜月笙覺得此計不行,因為王亞樵手下眾多,而且都是亡命之徒,要是殺了他,就等於跟數百人結仇。杜月笙的意見是退一步,讓出一些利益,然後結交王亞樵這個朋友。

講數的時候,王亞樵帶著一幫兄弟來,杜月笙就只是跟張嘯林還有黃金榮來了,其實就透露出一個意思,他跟王亞樵不比狠,不比人數,只比大家的面子。

這樣,兩方握手言和。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人跟杜月笙成為了朋友,任何人到了上海灘,只要有點名氣的,杜月笙都給予幫助甚至接濟,什麼戴笠、張學良等等。那杜月笙的面子當然越來越大。

說一下章太炎,此人是學術界的泰斗,他是怎麼認識杜月笙的呢?就是平事。

章太炎的侄子在英租界出了事,章太炎雖然是大師,連梁啟超都瞧不起,但大師也有短板,社會上的事搞不掂,最後找到了杜月笙。

杜月笙沒提任何條件,就幫章太炎把這事給平了。平了之後,還專程上門拜訪章太炎。這當然讓章太炎感到十足有面子。

要沒前面幫忙這事,杜月笙就是拿著銀票上門,人家也未必理。但幫了忙,還來送禮這就不一樣了。

二來,杜月笙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他對文化人很尊敬,對章太炎也很客氣,兩者之間,一個是文化人,一個是江湖人,但骨子裡很對味,就此成為了朋友。

章太炎就此成了杜月笙這個江湖皇帝的國師,替杜月笙找祖宗,往上找到了北宋名臣杜衍。等於用文化給杜月笙裝點門面,替杜月笙修祖譜,還幫杜月生改成了杜月笙。

杜月笙修祠堂,章太炎專門寫文章《高橋杜氏祠堂記》,裡面把杜月笙誇上天了。

其實無它,關係處好了,什麼事都不是事。


腦洞歷史觀


唐人劉禹錫的《陋室銘》有云:“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說明文化人自有其文化人的圈子。一個文盲,想進入文化的圈子是很難的,因為人家根本不帶你玩。在中國社會里,各種圈子內的壁壘森嚴,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好,下面由“劍雄品評”來說說,國學大師章太炎,與上海灘大亨杜月笙跨界的因緣際會。

章太炎何許人也?浙江餘抗人,晚清著名的國學大師、思想家、學者,著作等身、鴻篇恣肆。他在政界也很有名氣。其所持的立場臧否,由歷史去評說,但脾氣不好、膽氣十足屬不爭的事實,遂被時稱為“章瘋子”。

章先生無疑是民國大師級的人物,對歷史、哲學、政冶、教育、醫學等領域,均有很獨到的見解。又是劉子駿的私淑弟子。他的門生眾多,北京大學裡不少著名的教授、學者,都曾投於他的門下,如胡適、錢玄同、魯迅、黃侃、沈兼士等人。這些人大部份是民國時代堪稱鼎鼎大名的專家、教授,他們的文化底蘊、冶學水平、為人師表、愛國情懷,可不是當今的某些專家、教授可以比肩的。

接著說章先生的脾氣。光緒21年,在同屬”維新派”陣營的情況下,章太炎發文批判梁啟超等人,“一邊反清、一邊勤王”的投機主義,宣佈與滿清割辮以絕,並脫離維新派。還曾罵過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滿漢不分,君民同治”的荒謬。章氏極度排滿的立場,與維新派對滿清既用又打的手段是格格不入的。實際上,維新派這麼做,是利用光緒帝和維新主張,有讓自己走到民國政冶前臺的目的。

孫文當選臨時大總統時,曾聘章氏為總統府樞密顧問。章與孫意見不合,雖到職,不久返滬不任。章氏與孫文、黃興等同盟會領導人在日後地交往中也多有齟齬。如在建都南京、還是北京等等問題上,均意見不一,說到怒處,章氏甚至主張解散同盟會。

於是,章又將反清救國的希望,放在了袁世凱的身上,並出任了袁氏總統府高等顧問,及東三省籌邊使。袁世凱雖出身行伍軍中,但對文人還是挺尊重的。後來,章發現又所託非人,遂開始罵袁,遭袁軟禁。章毫無懼色,大罵,“不死於反清革命,倒死於民國始建,還有什麼話可說?”袁手下的梁士詒、趙秉鈞欲捏造證據,致章於死地,被袁所否決。到了民國五年,袁身故後,章氏才被釋放。

有一點需要說明,章氏在被軟禁期間,袁氏還是比較尊重他的。袁氏每天為其列支2塊大洋的伙食費。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都夠吃好幾天豐盛無比的大餐了,合成一天2塊大洋,是什麼概念?可章氏對飲食確實沒什麼追求,給他吃啥他就吃啥。軟禁期間,看守們偶然發現,一頓幾十個好菜端上席,章只吃離他近的菜,卻從不吃離他遠的菜。於是,就試著將蔬菜、鹹貨等普通菜品挪到他的旁邊,好麼,離得稍遠點的山珍海味,硬是“懶”得一筷未沾。

這個發現,讓看守們高興至極,食堂全都不去了,大家到點情願餓著肚子,耐心地等章氏吃完飯,把完好的山珍海味移到別處,大夥再一起吃掉。從此,看守們唯一的新年願望,就是祈禱多關章太炎幾天。真是天天賽似過年哈。即便後來章氏知道了,也懶得向袁世凱舉報。只可憐,袁大總統每天的2塊大洋,全給招待了章太炎的看守們了。



發現沒有,北洋時代雖亂,總統換得比那一朝都勤,但無論㖿個總統上臺,對文人或政治對手都還是挺寬容的。後來,孫文和黃興以“宋教仁被刺案“為由,發動了討伐袁世凱的運動,上文說了孫、黃與章也不合,故袁、孫、黃,這一次同時被罵。章氏罵得大意是“這次反袁是對的,但這兩個人不行”。

下面再來說說杜先生。杜月笙,少年時因生活所迫,從浦東高橋出來,到上海灘去混社會,綽號“水果月生”,削得一手好梨皮。後來成為上海灘黑社會三大亨中的老大。文化程度很低,幾乎目不識丁。杜月笙後來混得飛黃騰達的情況,大家都很瞭解,就不多說了。

這兩把勺能攪到一個鍋裡麼?對,不僅能攪在一起,而且還攪成了亦師亦友之交。聽說杜先生寫得一手好小楷,秒殺了大部分的人,這也是章先生手把手教出來的。老天,這得是什麼樣的關係,又得花多少功夫去指點杜氏呀?關鍵是杜是目不識丁啊。怪不得,國學名宿章太炎對杜月笙很是稱許,如此也就不奇怪了。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名字老土,在結識章太炎後,章氏旁徵博引,為其改名為杜鏞,號月笙。語出《周禮·太司樂疏》,以西方之樂為鏞,以東方之樂為笙,更有“月月笙歌、鐘鳴鼎食”之吉意。章太炎不愧為國學大師,只加個“竹”字頭,便化腐朽為神奇,很好地貼合了杜月笙切割過去,欲進入上流社會“隱秘”的期望。

為什麼說杜氏的期望是“隱秘”的呢?先看杜先生的穿著,他平時非長衫不穿,而且每一個釦子,都系得緊緊的。長衫,在民國,百姓、苦力是不許穿的,即便是硬要穿,也是沐猴而冠招人恥笑,這是一種在“衣著”上的階層壁壘。杜氏堅持穿長衫,而不穿流氓尋常穿的“短打”衣衫,就是通過外在的打扮,將自己想象成文化人;係扣緊而又緊,則表達了一種急於與現狀切割,進入文化人階層的潛意識的表現。

杜氏這種穿長衫的心態,表達在心理學上,學名叫“禁果效應”,它是人類的一種越得不到,就越想得到的曲折潛意識的表現。即便是暫時得不到的,也要用衣著等表象,與自己所鄙視的同類先行分開。魯迅的筆下,在咸亨酒店裡,孔乙已是唯一個站著喝酒卻穿長衫的人。混得很落魄的孔乙己,用了一件長衫,便可勉強捍衛住自己文化人的尊嚴。

從社會結構上說,儒家文化禮制主導下的等級序列中,“天地君親師”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在古代,君是天子,天子以半人半仙的姿態,來聯結天地和人間的聯繫。所以,天子不算是世俗的之人,是奉天承運俗世的領袖。而“師”是文化人中的精華和代表,是授業解惑、引領其他人進入仕紳階層的核心。所以,“師”作為仕紳階層的代表理所應當。

在封建社會的漢唐宋,士紳階層是可以與皇帝“合而治國”的。這樣算來在禮制中,“文化人”的地位,是僅次於血親長輩的排序。再加上科舉考試的設置,通過科考的書生,能躋身於士紳階層即官僚階層之中。還有一個,欲當皇帝,除可以憑血緣繼承以外,其他人只有起兵造反一途,而這種成本是普通人根本付不起的。所以在和平年代狂熱追求“官本位”,是國人是躋身於上流社會合乎邏輯的可行途徑。由此全社會愛屋及烏的極為尊重文化人,也是很自然的事。

杜氏所廁身的黑社會,在古代屬於幫派會眾,且是一種無政冶意識、打打殺殺,最原始的幫派形式,遠不如天地會、同盟會等偏政冶色彩的組織來得高端。所以,杜先生在上海灘裡,雖手眼通天、為所欲為,且已至上海灘青幫的頂層。

但他還是極想洗白上岸,進入官員階層的行列。這種”隱秘“的心思,豈堪與外人道哉?這種格局,象黃金榮、張嘯林等粗人莽夫也是看不懂的。至於,杜月笙聞人稱其“杜先生”便欣喜不已,與孔乙己偷書被打七暈八素,尤自強辯“竊書不算偷”的自欺,看似相差殊異,實則殊途同歸,不過在表現形式有較大的不同而已。

事實證明,在“四一二事件”中,充當蔣介石在上海的急先鋒之後,南京政府終給予杜月笙,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委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之職。雖然都是一些虛職,但對僅混跡上海灘打打殺殺的杜氏,已是相當的不容易了。同時,這也是杜氏追求洗白上岸,進入政府官員行列“隱秘”期望的一次終極釋放。杜氏長袖善舞,上下通吃。對政府高層、政客軍閥、社會名流、工商鉅子,無不執禮恭謹、傾心相交,或義結金蘭、或收為門徒、或月奉規銀、或與人銷事。與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戴笠等軍政高層結交,更是不遺餘力、竭盡所能。

再回來說章、杜之交,那麼,身處兩個圈子的章、杜,是如何跨界走到了一起的呢?說來湊巧,恰逢晚年的章太炎,踞蘇州而潛心治學。其侄在上海的法租界,和某商人鬧起了糾紛。這商人背景有點好,其侄始終搞不定,遂向已退出政壇的章太炎求助。如果章太炎還在政壇,或性情少點鯁介耿直,或得罪的要人、領導少點,想必是決不會去求助,在文化人看來,“夏蟲不與言冰”的黑社會大亨杜月笙。

可見,章氏也是被逼無奈。又風聞杜月笙為人不錯,實力很強。故雖跟杜氏不熟,不得不拋下文人斯文,給杜氏寫了封信,請杜氏或可施以援手,杜氏接信後異常高興。久仰文政兩界赫赫有名的章氏來信請援,自然機會難得。遂立即吩咐手下,去解決章氏之侄的糾紛,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事後,杜氏藉機親往蘇州,向章太炎通報此事處理結果。雙方竟撫手相談甚歡。臨走時,杜月笙還不忘將2千元的銀票,悄悄壓在茶杯之下(這可以是性情,也可以是用心,待到性情和用心合二為一,手到情至、運之無痕之時,你就是杜月笙)。送客迴轉,章太炎見之頗為感動。後來,得知章太炎冶學清貧收入不多,杜月笙還每月偷偷通過別人轉交的方式,來接濟章太炎的生活用度。章太炎知道後,背後對杜月笙就更生好感。於是,自然要急於要投桃報李,讓杜門經“修家譜”的文化手段加持,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

據章太炎瞭解,杜氏先祖由浙江海寧遷徙至上海,由此“考證”出“杜之先出於帝堯”,“直系祖先為山陰杜衍”,一下子讓血統貧寒的杜門躋身於貴冑名流之列。而且,民國大伽章太炎對考證結果的背書,又等於在這張鉅額支票上,蓋上“中央銀行”的重戳。積壓在杜月笙心底的隱秘的期望,由此得到了一定的釋放。杜氏聞後,樂不可支,真是“千金難買我喜歡”。以後,在真正的王公貴族之前,杜氏再也沒有發自內心低人一頭的怵感。人是需要文化來支撐的,家族亦是。

回想起來,此事之玉成,當與杜先生的為人處事的實踐,和對人世至理的透徹理解不無關係。杜先生曾有很多處世箴言流傳於後世,這些看似白話的真言,卻是杜先生從上海灘一路殺出來,帶著血跡的人生總結。“劍雄品評”挑了十條羅列於後,以便讀者朋友品鑑。這些離今近百年的行事鐵律,即便到了今天,也還是很有用的。不過,為人與做事異構同源,都需要稟賦加努力的雙管齊下,否則,即使對該十條倒背如流也對修煉人性毫無用處。


1.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2.花一文錢,要收到十分錢的效果,這才是花錢的能手。3.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4.做人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5.我是個中國百姓,礙於國家的民族主義,恕難從命(日佔上海期間,日本人想以做大生意來拉擾杜氏,誘其做漢奸,杜氏在出走香港前,擲地有聲地回絕了倭寇的勸言)

6.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7.錦上添花的事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8.做人不能當刺蝟,能不結仇就不結誰都不跟誰過一輩子。9.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來打中國人,我杜月笙要在兩個小時內把租界全部毀滅。10.每個人都有床頭金盡的時候。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杜月笙的一生充滿了傳奇, 杜月笙其實從小是個很可憐的人,早早的父母就去世了,有舅舅把他養大。

之後又在一家小店裡做夥計,後來機緣巧合,杜月笙進入了上海黃金榮的公館。慢慢的讀學生得到了黃金榮的信任,開始負責管理黃金榮的賭場。

後來杜月笙開始在法租界販賣鴉片,幾乎壟斷了販毒界的鴉片生意,掙了不少錢。

杜月笙也做了很多壞事,想想吧,在黑道上混,能不做壞事嗎?讓人印象最深的是杜月笙設計活埋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鎮壓了這次運動,也因為這件事獲得了蔣介石的支持。

杜月笙在法租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骯髒的生意也是越幹越大。但他也幫過共產黨,他為共產黨籌集過大量物資和一些軍需用品。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從內心杜月笙是不願意給日本人做事的。

解放前期,杜月笙得罪了蔣氏集團無法退居臺灣,最後決定前往香港,後來在香港病逝,終年63歲。

杜月笙從小在底層打拼,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上海最大黑幫的幫主。他本人頭腦機靈,善於玩弄權術。雖然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壞事,但是也做過救助災民公益慈善的事。


追記歷史


杜月笙稱得上是屌絲逆襲的典範,他曾經是黑幫老大。


他一生的坎坷經歷以及他充滿的傳奇故事色彩,被很多人銘記,至今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津津樂道的佳話,但是無論是歷史學者還是當代的評論家對他褒貶不一,有的人稱他八面玲瓏,而有的人又稱他雖然做著壞事,但卻有著壞人的道義原則。


首先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在1951年在上海去世,他一生當中經歷的坎坷使得他對於人情世故有著更為敏銳的洞察力。


從1902年進入青幫,並且在整個法租界運營賭場混得風生水起,直到1925年成立了自己的三鑫公司以後,完全壟斷了整個法租界的鴉片交易事業,他和黃金榮張嘯林又組織了中華共進會,也稱得上是在整個上海灘有頭有臉。


他的公司在鴉片販賣和運營事業上可以說是做到了無出其右的地步。他也通過自己鴉片事業,為自己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入,並且在1925年他又同時擔任了商會的聯合主席,在當時他和下野的黎元洪有著良好的交情和關係,並且黎元洪對他稱讚有加。


而他所結交的名門望族也絕對不是僅有黎元洪一個人,他的杜家祠堂建立以後,來為他剪綵的也絕對都是大人物,無論是蔣介石還是孔祥熙他都混得很熟。

而杜月笙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十分注重情誼,有時候金錢在他的眼裡都沒有情義重要,因為他始終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多的並不是求生之路,更是聚集錢財的道路。


他有一句至理名言:


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這樣為人豪爽並且十分仗義的性格特點,使得他在整個上海的高檔貴族朋友圈兒混的順風順水。例如他曾經在賭場裡面叱吒風雲和戴笠結成了生死兄弟,並且和各路友人軍閥以及政府官員都能夠相處得十分融洽。


章太炎是名噪一時的大文豪,他的侄子當時與人發生糾紛,章太炎一介書生毫無應對之策,無可奈何之下便寫信給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夠從中斡旋,幫助一下自己的這個侄子。


杜月笙極為敬重文人,收到章太炎的來信之後,不僅僅順利解決了這件事情,還親自登門拜訪找章太炎。杜月笙此舉讓章太炎極為感動,這原本應是章太炎登上拜訪才對,沒想到最後卻陰陽顛倒。


兩人見面之後,相談甚歡,章太炎給杜月笙起了一個新的名字---杜鏞,號月笙。不僅如此,杜月笙在離別的時候還偷偷的將二千銀票放在了茶几下面。文人最愛面子,倘若杜月笙當面給章太炎這些錢,對於章太炎而言絕對是侮辱,杜月笙此舉更是讓章太炎極為歡喜,二人也成為了知心好友。


那麼之所以仍然有著很多民族英雄,甚至是學術界的名流,對他有著極高的評價,就是因為杜月笙並非一無是處,他在當時也是對整個社會民生所做出了貢獻,所以功過參半,自然而然,評價也就有所不同。


他在1931年整個中國洪水肆虐之時,他帶頭募集捐款,向整個受災地區捐款達到幾十億。


並且在整個的抗日戰爭期間,他購買的抗日國債在上海灘首屈一指,並且大量的資金的捐助又幫助整個戰爭,安置了很多流民,並且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兒來發起各種戰爭援助協會,親自出臺擔任一把手,這也稱得上是擁有著一腔愛國熱情,在民族危亡之時挺身而出,做到身先士卒。


他與八路軍的故事,不僅僅是在412事件中成為屠刀,被人利用,他還在1937年的10月份,像整個山西北部的抗戰,八路軍捐獻了許多防毒面具來應對生物和化學武器的侵擾。



所以無論從跌宕起伏的人生還是叱吒風雲的商界大佬和黑幫大佬來看,杜月笙都稱得上是一代梟雄,而又從散盡家財來傾囊捐助抗戰,我們又對他有著極高的評價,所以章太炎就是能夠看準杜月笙的為人以及他做人做事仗義直言的性格特點,才能對他擁有極高的評價。


歷史總探長


章炳麟是文化界中的革命家,又是革命黨中的文化家,然則人稱“章瘋子”,因心中自有一杆稱量天下人心的秤,所以頗顯憤世嫉俗。

光緒皇帝被他罵成了“小丑”。

康有為過壽,章炳麟送了一副對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康有為氣得說不出話來。

袁世凱稱帝,章炳麟用袁給的二等勳章當摺扇的吊墜,然後在總統府鬧了一通,又罵袁“非惟民國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袁再生氣,也沒動他分毫。

當然,章炳麟還罵過孫先生......他之所以退出同盟會,便是因為和孫先生不和。

可是,罵人罵出了高度的章炳麟“章瘋子”,卻對一個出身江湖又目不識丁的杜月笙讚歎有加,頗讓人費解。

難道杜月笙之為人為事,比之康、袁、孫等人還要更高一籌不成?

杜月笙和黃金榮、張嘯林曾在上海縱橫一時,可時人對他們三人的評價卻不一,黃金榮被評愛財,張嘯林被評善打,杜月笙則被評會做人。

杜月笙會做人,幾乎成了那個時代所有人的共識。

他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3歲死了娘,5歲死了爹,8歲和他相依為命的繼母不知所蹤,從此寄人籬下。

他流落到上海,辛苦打拼,卻又拼命揮霍縱慾,一度命懸一線,好在被姑母一頓亂救給救活了過來,隨後又經青幫“爺叔”黃振億介紹入了黃金榮公館謀事,這才得以迅速崛起。

但是,他的崛起也離不開黃、賭、毒這三樣,只是他到底心中裝著更廣闊的理想,所以才會在崛起之後不斷地洗白自己,想要脫離江湖而躍入廟堂之中,為此理想,他大抵做了三件事——

一是儘量放棄黑道生意,然後將手伸到合法的生意當中,如金融行業。

二是多行善事,為國出力,換一個好名聲。

三是結交軍、政、文化等各界名人,為自己織一張幾乎覆蓋了社會所有行業領域的“人情網”。

杜月笙很會撈錢,但實際上他更會花錢,他曾經說過:“別人存錢,我存交情。”用錢來換別人的交情,對於杜月笙而言絕對是一筆物超所值的買賣。

當然,杜月笙用錢打通了交情,卻用真心誠意來維持交情,他這個人很簡單,要麼不和你做朋友,要麼便真心地和你做朋友,這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這麼多人推崇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所以,上到總統黎元洪,下到深陷泥淖的“小癟三”戴笠,他都能夠誠心誠意地結交。

黎元洪為酬杜月笙招待庇護之恩,讓秘書長送了他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消毒城南五尺天。”

戴笠也一生記著杜月笙急人之所急的“一飯之恩”。

章炳麟作為文化界的名人,又是和“孫黃”一輩的革命家,雖仕途不如意,可地位仍然尊崇,對於結交章炳麟,杜月笙可謂思之已久,只是囿於沒有門路罷了。

但是,讓杜月笙沒想到的是,章炳麟卻自己主動“送上門”來了。

章炳麟有一個侄兒住在上海法租界,後來和人發生了糾紛,一時解決不了,又懼於對方的身份背景,所以便想到了章炳麟。

放在別的地方,章炳麟說句話,可能誰都會賣他幾分面子,可是發生在上海,又在租借當中,章的手便伸不進去了,怎麼辦呢?他突然想到了此時已在江湖上聲名鶴起的杜月笙,於是寫了一封書信給杜,讓他出面幫個忙。

杜月笙收到章的信,簡直如獲至寶,在幫章炳麟的侄兒解決了麻煩之後,他還趁機以此為突破口,親去蘇州拜訪章炳麟,一番交談下來,章炳麟發現杜月笙為人坦蕩真誠,一身長衫,又文雅有禮,對杜月笙的觀感頓時為之一變,章、杜由此結交。

此後,章炳麟每遇到經濟上的困難,杜月笙便總會適時地送錢過去,章也知杜的為人,所以毫不客套地手下,可見章、杜交情之深。

杜月笙送錢,卻又沒有銅臭味,真誠坦蕩,這是章炳麟稱讚杜月笙的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章炳麟之所以如此推崇杜月笙,還在乎於杜月笙的氣節。

1932年1月28日,日本為了侵佔上海這個經濟之都,從而企圖控制國民政府的經濟命脈,突然襲擊了駐守滬上的蔡廷鍇第十九路軍,挑起了“一二八淞滬抗戰”。

當時,日本為了能夠儘快攻佔上海,還制定了一個計劃,派一部分日軍借到法租界,繞到蔡廷鍇的右後側,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杜月笙獲知此事後,迅速將消息告訴了蔡廷鍇和吳鐵城,然後為了爭取在日本實施計劃之前破壞他們的計劃,又出面組織了各國領事開會商討此事,當各國領事默許日本人借道時,他拍案而起:“好,東洋兵可以進租界、住租界、利用租界打中國人。你們儘管通過這個議案,不過,我杜月笙要說一句話:只要議案通過,我請日本軍隊儘量的開來,外國朋友一個也不要走我杜月笙要在兩個鐘頭以內,將租界全部毀滅!我們大家一道死在這裡!”

這話說得夠狠,可是卻沒人懷疑他能不能辦到,所以,日本借道法租界之事只能不了了之。

杜月笙以一人破日本之陰謀,可謂壯哉,章炳麟聞之,豈能不讚嘆?

1937年杜月笙再行一壯舉,屢拒日本人三千萬的收買,在日本特務眼皮底下逃離上海,擺脫日本人的控制,隨後傾盡家資為國出力。

只可惜,此時章炳麟已逝,不然肯定又是一頓猛誇。

總之,杜月笙的為人和氣節,為人所敬,所以才能得待人苛刻的章炳麟的稱讚。


吾與吾國


章太炎對杜月笙的確是大加稱讚的,杜月笙出身貧困家庭,自小目不識丁,但杜月笙卻會識人,說實話,民國時期,能夠與杜月笙交惡的中國大人物卻是沒幾個。

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這三個人也就是當時的青幫三巨頭,其中,杜月笙識人,黃金榮識才,張嘯林卻是在軍隊裡有些人脈。

杜月笙的識人,表現在許多方面,儘管當時的杜月笙已經是上海一手遮天的人物,但杜月笙卻是從未在待人接物上落下個傳統黑幫大佬該有的惡俗形象。杜月笙經常是一襲長衫,文質彬彬,完全看不出黑幫大佬那種視財如命,視人命如無物的樣子。

杜月笙雖然是文質彬彬的,但怎麼說他杜月笙都是沒什麼文化的人。

反觀章太炎,章太炎可不是個普通人,章太炎有才,但也愛瞧不起人,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低的人,更是為章太炎所不齒,但就是這樣的章太炎,竟然能夠誇讚杜月笙。

為何章太炎會誇讚目不識丁的杜月笙呢?俗話說,拿人家嘴短,吃人家手短,章太炎其實也曾經受過杜月笙的恩惠。

章太炎儘管再有才,也不過一介書生,而杜月笙卻是實際上的整個上海灘地下幫派的領袖人物,兩人之間,本應該無所交集,但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兩個人有了聯繫。

當時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灘犯了事,眼看就要遭遇牢獄之災,急忙向章太炎求助。

聽說了侄子的遭遇,章太炎卻是大感頭疼,奈何,上海灘本就不是章太炎的主場,章太炎又是一個普通文人,自然沒有人脈救下自己的侄子。上海灘杜月笙的名號如雷貫耳,章太炎於是便想起來求助杜月笙。

兩人本不相識,但兩人都是很有名氣的人,杜月笙收到了章太炎的來信,當即派人將章太炎請求的那件事辦妥,不僅如此,杜月笙甚至還在時候親自登門拜訪章太炎居所。

要知道,求人辦事的人是章太炎,章太炎都還未登門拜訪杜月笙,杜月笙反而是前來拜謁章太炎,給足了章太炎面子。


僅僅因為這件事,章太炎重新認識了杜月笙,原本在他心目中,杜月笙不過是一個會做人的地痞流氓,等到杜月笙親自放下身段拜謁他,這才讓章太炎對杜月笙的為人有了新的瞭解。

就連杜月笙的名字,其實也是章太炎幫助修改的,杜月笙本名為杜月生,還是章太炎幫助他將生改為了笙,將杜月笙整個人的氣質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魏青衣


杜月笙和章太炎結緣


護法運動失敗後,章太炎寓居蘇州,因為他是革命元老、國學大師的身份,杜月笙一直想與其結識,但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始終未能如願,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杜月笙讓章太炎特別高看一眼!

當時,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和人發生了房屋糾紛,就寫了一封信求到他這裡,但是章太炎如今“落魄”,對此事根本無能為力,於是他就想到了杜月笙這位上海灘大佬,於是就修書一封,拜託杜月笙幫忙,杜月笙看到自然也高興,滿口答應下來,三下五除二的就辦好了。

辦好之後,杜月笙提出想要拜訪章太炎的打算。杜月笙幫了自己的忙,不好拒絕,章太炎也就答應下來了!


相識,誇讚杜月笙

杜月笙只上過幾天的私塾,說他目不識丁倒也不為過,但是他和黃金榮等黑道大哥不同的是,他成名後,一年四季,一襲長衫,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讓人根本看不出來是黑幫大哥!

章太炎見到杜月笙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第一印象非常好,兩人相談甚歡。章太炎想感謝杜月笙,但一想,人傢什麼都不缺,唯有自己讀的四書五經,於是就提議給杜月生改個更好的名字。


杜月笙自然也是欣然應允。於是他就引用《尚書》中的“笙鏞”一說,給杜月笙改名“杜鏞”,號“月笙”,國學大師就是不一樣,自己的名字只是稍微改動,就變得典雅莊重,飽含文化氣息,惹得杜月笙連連叫好!

另外,杜月笙知道章太炎如今生活拮据,臨別的時候偷偷在茶几上留下了2000銀元的銀票,在以後得日子裡,每月都會給章太炎一筆錢。章太炎因此也非常高興!

杜月笙知道這些自認為清流名士最注重個人名望和尊嚴,因此在拉攏的時候就巧使手段,不僅幫助人家,該儘量顧及到對方的面子、尊嚴。採用這種迂迴的方式,杜月笙拉攏了不少名人,如秦連奎,章太炎等人都是他的座上賓!
(關注@微歷史看客,每天更新歷史資訊,剖析不一樣的歷史!)


微歷史看客


杜月笙目不識丁,也沒有經受過系統的知識學習,他稱霸上海灘卻能不受非議不被人指摘飛揚跋扈,無非靠的是一個“誠”字。

杜月笙能“實誠”到什麼地步?他為了打通關節,活動各方,那些被他行賄的人不會有罪惡感,反而覺得理所應當,份內的事情。

還有像章太炎這樣的文化人,按說對於一個目不識丁的庶子,取得比他們看上去似乎還要高那麼一點點的成就,應該來說是很不感冒的。

至少不可能再接受杜月笙任何的贈予或者說施捨,但是杜月笙卻可以做到讓這些文化人心安理得應當應分的接受錢財,絲毫沒有不舒服或者被憐憫的感覺。

按照杜月笙的說法,他這是在發放俸祿,領受的人不過是在拿自己該拿的俸祿,也就是這個錢不是隻送一次,而是按時按點每月奉上一筆錢,當工資發。

杜月笙始終覺得財散人聚,別人存錢我存交情,錢用的完,交情用不完,但是杜月笙給人“俸祿”卻並不是懷著有求之心。

他奉予別人人錢財完全就是按照自己的做人原則,該給的一分不少,不該給的能給就給,杜月笙不但送給有文化的章太炎錢。


即使於上海灘的記者、軍、警、地痞流氓、幫會大佬甚至是乞丐,都要在杜月笙哪那裡領“俸祿”,這就是杜月笙的“用”錢觀。

這裡強調一個“用”字,而不是“花”,花完了就沒了,而用,則是強調功用,強調所達到的目的,杜月笙的錢向來是左手進,右手出,到底散出去多少錢,他斷然沒有根底。

那麼杜月笙到底掙了多少錢,才能保證他如此大包大攬的用錢?

杜月笙主要有兩大利源,一個是賭,一個是土,當然不是土坷垃的土。

而是煙土的土,賭且不說,僅就煙土一行,杜月笙開辦有三鑫公司,老上海都叫它“大公司”,因為規模大利潤多搞壟斷經營而得名。

杜月笙擁有煙土從海外進入上海灘及分銷的專線,1944年的時候,英租界煙棧土行交給杜月笙大公司的保護費就在百萬以上。

而杜月笙本人經營的“大公司”,就是最大的煙棧土行,年盈利在五六千萬元銀元,這絕對是一筆曠世鉅款,當然正如錢所說,杜月笙沒有都留給自己,也留不住。

鴉片貿易是荼毒生靈的罪惡貿易,能支撐這一行的買賣,那必然是手眼通天的人,在通天的過程中,軍、警、憲的關係。

運煙通道上各路江湖豪傑的關係,還要堵住別人的嘴,搞好媒體關係,這是一個大工程,考驗著杜月笙外聯內結上下攀附的能力,而這所有的路子,就是用丁當作響嘩嘩的大洋鋪出來的。

但不管怎麼說,能把錢送的讓接受者舒服心裡毫無負擔,還能反過來說杜月笙的好,一旦他日有事,競相為其奔走,這本身就是有本事的體現!

本文根據專欄《透過杜月笙看時代:直麵人心》相關內容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