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果农的出路在哪里?

访谈|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果农的出路在哪里?

纵观整个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的食物来源都是以粮食为主,而这些粮食的生产者都是有同一个名称——农民。

甘肃的地貌,农村的发展;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甘肃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省份,盛产农民。

自然环境的劣势造成了交通闭塞,人文环境也差强人意,作为甘肃生活的人们,艰难困苦受尽依然顶着脱贫致富的帽子,多亏国家的关怀与爱戴,人民物质生活渐已向着美好向往发展。

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历经几代从出不去到现在不愿回,已成为一种甘肃大多数市区面临的尴尬局面。

甘肃地貌复杂,水源匮乏,在这里靠种农作物生活的人,基本没有出去闯一片天地的意识,(聪明的潘石屹可能开过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勤劳的黄土高原人起早拉着牲口,背着馍下地劳作,种小麦、种玉米成了他们生活的所有支柱,物质上能换钱,精神上有寄托。

每到秋收,四邻五舍聚在一起收麦子打麦子,那是仅有欢呼热闹的场景了。朴实的农民在自己的天地里耕耘,生活!

80年代流行下海,对于农民来说,一个院落,两头牲口,三分地,四家之口围坐在热炕头才是温暖。

以李老四为代表的农民今天受访,他生于1956年,挨饿吃过树皮,老婆是一袋面换来的,生了五个孩子,活下来了三个!

他说:农民人没什么文化,唯有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访谈|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果农的出路在哪里?

你们的收入是怎么样的,

对于子女教育怎么解决?

收入全凭种的粮食多,存粮食就是存钱。油盐酱醋就靠粮食换。家里的开支也是粮食换取。我那个年代家家都是种粮大户,人也没有外出打工意识,遇上天灾没收成,就硬硬穷着,生病抗着。

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黄土高坡上的人意识淡薄,没有明显的反应,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种过日子的习俗已成约定,外面不管怎么搞,自己就是纹丝不动,自给自足!

我们那一代基本都没念书,能识字的人就算是先生了,在村里地位就高很多,我儿子现在40岁了,也就读了个初中,在同龄人算读书多的。

因为物质上的匮乏,没有精力来搞教育,所以,做的事都是一些体力劳动的活。

我这个年龄当中算是第一批外出做体劳动的了,82年我第一次出门,到榆中做麦客,八个人趴火车去的,一亩地1元钱,遇上好心的掌柜在刮风下雨天还有个避雨处,我们在中途换场遇上雨天,寺庙,戏楼就是歇脚点。不怕鬼神不怕生灵,最怕烟瘾来了没精神,上马路捡拾烟头,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会烟瘾发作没烟会流泪打喷嚏。

赶场收麦一个月就能回家了,回家会把钱藏内裤里面,因为趴火车一旦抓住会拷打收钱的,挨一顿打也就过了,但钱被收了那就没法回家了。

李老四说到这里似乎想起来了些什么,看着眼前64英寸的电视屏,说,现在的生活真的好,吃穿再也不愁了!他拿出一个旱烟布袋,用烟锅装了一勺烟,吸了一口,一脸享受的样子,我们没再打扰他。

黄健翔算是村里果农种植大户,今年45岁的他在农村长时间的劳作,皮肤黝黑,深邃的眼眸带有一丝绝望;今年他开心不起来,穿着一身迷彩服的他,灰头土脸的坐在靠背椅上,浓浓的茶水像煮开的中药色,他拧开盖小吹一口气,喝几口说:今年连本都收不回,苹果比土豆便宜,农民人没活了!

村里搞扶贫,前些年种了三百来棵树,去年受天灾影响,卖了2万元,今年苹果个头大,颜色好,却没人要。今天上门收的给了1.6元/公斤,我农药化肥投入都上完了,这能卖几个钱呢!

访谈|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果农的出路在哪里?

家里的主要收入来自哪里;

作为果农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家里的收入嘛,其实没什么收入,我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地里还有农作物,收入只能是这300来棵苹果树的苹果了,300多少棵树能产2.6万斤苹果,一斤0.8元,也就2万多元,我们两口子一年四季在地里拼死拼活,收入两万,还要农药化肥就一万多,你看能剩什么?

访谈|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果农的出路在哪里?

你说到困难,人生处处都是困难,作为农村人来说,最困难的是没钱,穷!

这么些年来,农村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城市的变化更大呀!我们永远是祖国粮食生产者坚实后盾,但这种局面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待在村里。

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是现代青年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我们村里回来的年轻人搞的种植、养殖的没一个成的,第一年轻人吃苦性没我们这代人好,第二农村信息闭塞,不管你种植还是养殖;销路都是你最后变成钱的必经之路,你看就像我种这么好的苹果,没销路一样啥也不是!

作为果农,我在村里算是中上级种植户,种的越多意味着你付出的劳动力越多,但收入并不是随着你种植多就越多,恰好相反,因为这是一个亏本的生意,我们黄土高原春冻,正直果树开花期有可能让你颗粒不收,夏秋冬恶冰雹也可能给你当头一棒,让你翻不过身。

其次就像今年这样的价格,苹果烂在地里也没人收,处处都是困难。

这几天集中把苹果卖掉,就去外地打工,混个过年钱吧!我们农民在种植养殖上的投入到最后的收成上都没细算过账,其实一细算就心凉了!

现在在农村发展就是走不出去或在外面实在混不下去才会走这一步,除过榨干你的力气与耗尽你的心血没任何发展前景,我也支持年轻人走出去。

出路在哪里

大部分县级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聚集功能不足,第三产业发展薄弱,民营经济可以弥补服务业发展的不足,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能够广泛调动和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进入门槛较低的二三产业,可以为劳动技能较低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所从事的二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小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宜居程度,为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经济发展较好的县级小城市,往往是民营经济活跃、繁荣的地方,譬如甘肃的天水市、平凉市;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培植适应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县级小城市的经济活力,走向高质量发展,才能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局。

县级小城市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才有安全感,才敢种敢养,解决销路是农民种植最大难点,政府多方合作,优化过剩的产能,激活有前景的赚钱渠道,让一代人愿意扎根、服务当下农村生活的农民,只要有希望,有发展的突破口才会有人愿意发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