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历史名人录(3)——叶县尉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1067年,黄庭坚进士及第后,初入仕途,便来到叶县任县尉。我们在叶县县衙看到了大堂对面的宋太祖御制戒石铭石碑,正面书“公生明”三字,碑阴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即为黄庭坚所书。

黄庭坚的诗集中也有旅叶时写的诗篇,如《初至叶县》、《将归叶先寄明复季常》、《次韵裴仲谋同年》等。北宋熙宁年间,黄庭坚曾多次游历城北郊的小山——卧羊山,原留有摩崖题字。清同治年间,知县欧阳霖在卧羊山建了一座黄文节公祠,并索来黄庭坚在晚年为皇帝书写的书法作品——录《幽兰赋》,勒石而立。民国八年,又有项城田作霖为之刊刻了黄庭坚画像。《幽兰赋》碑刻十二块,行书体,气势雄浑,向人们展示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为人们所喜爱。现保存于叶县县衙。

《幽兰赋》为大字行书,大小错落,大字逾尺,小字盈寸。避让得当,错落有致,整体和谐,极富韵致。在黄体原来奇崛挺拔的基础上更显苍劲有力,飘洒俊逸。实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幽兰赋》石刻是黄庭坚晚年大字行书的得意之作,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艺术珍品。

黄山谷画像,全国现存仅有三通:四川成都武侯祠一通,黄庭坚故里江西九江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一通,叶县县衙博物馆中与《幽兰赋》并立一通。三通画像相同,唯叶县一通其右上角有清代书法家翁方纲隶书像赞题跋:“黄庭坚先生小像: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山谷先生自作像赞,后学翁方纲书。”翁方纲擅鉴赏书画,所题标题与落款相呼应。从落款中可知,像赞为黄山谷自题。细加品味,寥寥十六字,不仅传神地勾勒出了自身相貌,而思想境界、志向甚至人生观也表露无遗。此画像纯以线描,颇有吴道子画风。线条遒劲飘逸,笔力刚劲,人物传神。加之翁方纲的题跋,更是弥足珍贵了。画像碑与字体苍劲奇崛的《幽兰赋》并立,真是璧合珠联,相得益彰。

该套碑原立于县城北卧羊山黄文节公祠内。1942年前后,汤恩伯踞叶县,以抢救沦陷区失学青年、培养抗战胜利后四省建设人才为名,经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教育部批准,在叶县办了一所“鲁苏豫皖边区学院”。为了装璜门面,汤恩伯附庸风雅,毁掉卧羊山庙宇,将《幽兰赋》碑迁至学院内。日寇攻陷叶县时,《幽兰赋》碑几乎毁于兵燹,后被叶县日伪县长赵明堂掠至其在城东关建立的青帮“家庙”内。

1948年,陈赓将军在叶县停留时,曾专程前去观赏此套碑,并指示当时的县长范离要保护好这件历史文物。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此套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幽兰赋》碑自东关移存叶县文化馆,现存叶县县衙内。

初至叶县

(宋)黄庭坚

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

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

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

浮云不作苞桑计,只有荒山意绪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