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箍咒」网贷“惊魂”后,监管陆续发文剑指“套路贷”

《金卡生活》杂志

中国银联 主管主办

理论研究 实务探讨

「紧箍咒」网贷“惊魂”后,监管陆续发文剑指“套路贷”

51信用卡风波,让网贷平台的信息安全、“套路贷”问题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而近期监管部门更是陆续发文剑指这些违规现象,为网贷市场再上一个“紧箍咒”。

一场“惊魂”调查

10月21日,国内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调查,杭州警方突袭了51信用卡公司总部,带走了部分工作人员。这场调查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更让51信用卡陷入舆论旋涡的中心。毕竟51信用卡是国内互金行业的“明星企业”,成立6年后于2018年7月登陆港交所,上市前曾获得过小米、京东、顺为资本等多家知名风投的融资。根据其年报显示,2018年51信用卡的注册用户数增至7590万,同比增长22.4%;累计管理信用卡达1.23亿张;净利润21.69亿元。

这场调查亦是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严监管信号。当日,51信用卡股价下跌超过34%,收盘价为1.77港元。

针对此次突击的原因,10月21日晚,杭州公安对外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此后,51信用卡发出公告称“公司目前运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仍保持健全”,并称公司创始人兼CEO孙海涛、CFO赵轲协助政府部门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人均未被相关部门扣留。

10月22日早上,孙海涛在其个人微博表示,“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并向公众道歉。

然而,这次悔改、道歉并没有为51信用卡挽回太多市场信心,在10月22日小幅回升后,10月23日,其股价再度下跌5.5%,收盘价为1.89港元。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严厉监管使得互金业务最重要的大数据风控几乎没法做了,而意图实现助贷转型的头部平台不会超过10家。

三令五申,剑指网贷平台违规行为

51信用卡不仅是个例,其更是大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小贷机构的缩影,在行业公债风险加剧以及用户信息监管缺口等情况下,往往选择通过违规手段来提高自身收益率。其中,有不少平台开展“套路贷”的业务,即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实则从事非法放贷等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带来较大危害。

对于种种乱象,监管部门于近日陆续发文,加强监管力度。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最高法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将依法严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促进解决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同时,认真研究解决打击“套路贷”犯罪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刑事和民事司法政策有机衔接。

10月22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近日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办理“套路贷”等非法放贷刑事案件涉及的若干问题给出具体意见。

明确“非法放贷行为”。非法放贷行为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其中,“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 10次以上。

再提36%实际利率红线。《意见》明确,非法放贷行为人以介绍费、咨询费、管理费、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名义和以从本金中预先扣除等方式收取利息的,相关数额在计算实际年利率时均应计入。这意味着“套路贷”无法通过其他隐蔽的方式来“美化”表面上的贷款利率,让借款人误以为利率优惠,诱导借款。

暴力催收或从重处罚。和51信用卡一样,很多网贷平台还存在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对此,《意见》明确表示,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