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回乡当村官 把贫困村变成“首富村”

他曾经是一装修公司老板,却放弃红火的生意,回乡走上村主任的岗位。为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他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发展富民产业,让昔日的贫困村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成为了全镇“首富村”。


泸州纳溪:回乡当村官 把贫困村变成“首富村”

刘敬刚(右)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家禽养殖情况。


当起了“村官”

这个回乡当村官的老板叫刘敬刚,是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马桥村人,今年39岁。

刘敬刚所在马桥村是合面镇唯一一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7月14日,笔者来到这里,看到一条条平整的村组道路直通家家户户,一幢幢农家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山坡地头,随处可见长势旺盛的柑橘树苗,果苗间套种的海椒硕果累累。稻田里,除了已进入扬花期的水稻,还有套养在田里肥硕的小龙虾……看着村头这两年多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精准扶贫户阮明元不无激动地说:“这两年我们能靠发展产业脱贫走上致富路,多亏了刘敬刚这个老板主任。”

刘敬刚一直是马桥村村民眼中的大能人。2001年12月,他退伍回到家乡后,前往广东潮州打工,历经10多年的打拼,到2015年,他在潮州和家乡泸州都拥有了自己的装修公司。而就在此时,他获知了马桥村是合面镇唯一一个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不仅如此,因为交通闭塞,无支柱产业,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

“我要把最新的脱贫政策传达给乡亲,更好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面对贫困而走向落寞的乡村,2017年1月,刘敬刚不顾家人的反对,回到家乡马桥村主动参选村主任,得到组织和村民信任,当起了“村官”。

村民富了

马桥村的村民穷,而村集体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活脱脱的一个“空壳村”。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刘敬刚走马上任后,他首先向镇政府争取回了村里自来水厂的管理权,一年下来村集体有3万元的水厂管理收入;同时,刘敬刚以村集体公司名义将村民外出无人耕种的250亩土地流转了过来转租给一个外来的龙虾养殖业主,业主每年按每亩50斤黄谷支持村集体公司统筹安排,一年下来,村集体公司又增加了1.5万元的收入。2018年,刘敬刚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后,将政府划拨的2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扶贫猪场,不仅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每年集体公司也有1.25万元的分红。

村集体家底“厚”了,村民腰包更要鼓起来,尤其是那些贫困户必须脱贫致富。为此,2017年和2018年,刘敬刚与村“两委”商议后,利用政府扶持的101万元扶贫收益资金和8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资金,先后流转了800亩土地,全部种植优质柑橘,之后又套种海椒。令刘敬刚高兴的是,柑橘园的海椒不仅实现了3000元/亩的收益,20多户贫困户通过参与管理,一年下来平均都有5000多元的务工收入。

为了让村民在家中就卖上好价钱,刘敬刚依托村集体资产公司在网上建起了“最美观音岩·乡村土特产”淘宝店。如今一个月下来,淘宝店就要为村民卖出近5万元的鸡蛋、腊肉、大米等农副产品……

“柑橘明后年就会陆续产生收益了,尤其是进入盛产期后每亩利润都在3000元以上,加上养殖蛋鸡、生猪,每年至少要给马桥村村民带来400万元的纯收益,人均年收入就能上万元,那时村民的腰包才是真正‘鼓’起来了。”刘敬刚自信满满地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