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項目收併購如何做好初步研判?搞清楚這三點助您事半功倍

金融地產行業必備資料超級乾貨:《房地產企業財務分析寶典(62頁)》關注、轉發、點贊文本,查看置頂頭條文章,並添加好友免費領取(備註頭條+資料名稱)7天有效

房地產項目收併購如何做好初步研判?搞清楚這三點助您事半功倍

房地產收併購的初步研判


房地產項目收併購初判,是指雙方有收併購意願時,收購方工作人員與轉讓方或代表轉讓方意願的核心人物,不過多涉及轉讓方重要商業機密前提下,就項目經濟效益有效文本、經濟指標、成本、財務、建設進度、法律文書等方面的溝通、交流、詢問,並據此初步判斷項目有無盈利有無明面上“瑕疵”。作為收購方是否深入下去,簽訂保密協定並進入盡調的重要依據。

總結這篇文章,是想回味一下這項工作都在做了些什麼。和業界的同仁們共同探討投資收併購前期工作的涉入方法。錯誤、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請各位大咖、牛掰、專家、高手們指點斧正!

項目收併購初期的研判,在此通過【初期會晤溝通】、【交叉調查“功課”】、【“回家的數學作業”】三大部分,講述工作過程,給新手指導、與同仁共勉。

一、初期會晤溝通


一般碰到兩種開場白,A準備10億賣掉;B你先看看再說,價格或怎麼操作都可以談。好吧,那麼開始吧,我此行的目的就是初判在滿足你願望的前提下,收購方是否有錢賺!對方的開場白,相互吹捧,客套過後,循循善誘,從中初步明確項目的重要信息,當然這個過程不一定是一次性完成(除非碰到中介方或轉讓方的同行或高手),其中不乏各種主客觀原因。

1、10億賣掉,這包含哪些內容?

概念A:交易總對價10億=股+債

數據假設:=註冊資金2000萬元+溢價1億(淨賺)+償還股東借款或股東追加投資4億+歸還或承接第三方負債(融資貸款)4.8億元

概念B:對方實際拿到的價款5.2億,項目公司還需要承接多少第三方負債他不管。(即:=註冊資金2000萬元+償還股東借款或股東追加投資4億+溢價1億)

2、股權所得稅誰承擔?

  • 所得稅稅率:一般25%,個人自然人股東20%。一般會碰到轉讓方要求“實得或淨得”要求。
  • 同一個項目,交易報價一樣,有票成本越少,項目利潤越少。有時候會出現,土地溢價有票的項目利潤8%,無票的項目利潤-8%。
  • 印花稅:一般是總對價的萬分之五,敏感性較小。

3、有票成本?

房地產項目的股權收併購,一般會碰到未建、部分已建、部分已建已預售,或者更為複雜的包含已交付已結轉、在建已預售、在建未預售、未建淨地綜合在一起的狀況。應當在瞭解情況時,與轉讓方的成本、工程、營銷、財務條線共同做出初步的劃分。

【情況A】 在建已預售部分:一般不算,作為轉讓方獲取或承擔已預售的損益(否則變相對預售部分的土地溢價買單)。假設數據=1億土地容積均攤+7億其他核定成本。

【情況B】 在建未預售部分:假設數據=土地原值(折樓面價)1億+在建工程核定成本7億。

【情況C】 未建部分:假設數據=土地原值(折樓面價)1億。

4、對報價與對方訴求的基本梳理

好了,這下我們開始對轉讓方項目的基本訴求進行梳理並修正。那種讓你先看看再說,價格或怎麼操作都可以談的轉讓方,好吧(也許對方不太瞭解,也許對方是老司機),針對你要獲取的基本信息,聊吧。最終你梳理出下面的訴求信息:

  • 交易對價=股+債=0.2+1+4+4.8=10億元

=轉讓方淨得5.2億+第三方借款4.8億=10億元

注:轉讓方淨得是一種轉讓方報價方式,也是收購方必須掏出的真金白銀。

  • 溢價=對方報價10億-有票成本(B+C)=10-(8+1)=1億元
  • 股權價格=實際交易對價10億元-償還原股東借款4億元-承接第三方負債4.8億元=1.2億元(即:2000萬註冊資金,賣給你1.2億元,賺你1個億)


二、交叉調查“功課”


1、“老張”是誰。

收併購過程中,要明確甄別幾類人,介紹人、法定代表人、項目公司高管、股東、隱形股東。要知道股權收併購,是和項目公司所有權人即股東簽訂的。法律意義的合同主體不是項目公司、項目公司總經理、法定代表人、高管……

“老張”是隱形股東?!好吧,最起碼提供代持股份證明或者其他能說明身份的東西。在此過程,你有沒有面見溝通過股東,或者代表股東真實意思表示的核心人物。

★和你頻繁接觸,說不清身份、不願意讓你接觸核心或核心邊緣人物,即使不復印不拍照仍有各種理由“阻止”你瞭解初判信息的“老張”……要麼是騙子,要麼耍流氓!!!!!!

2、確定項目公司

(1)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你要獲得這個地塊,那麼就必須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中的使用權人,發生交易關係。

(2)未建項目土地證暫未獲取,那麼就看看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者其他協議證明吧。

這個過程,注意兩件事情●拜訪國土局核實國土證的有效性,避免未建土地延期開發已被沒收的尷尬。●現實的複雜性,比如應拆遷分期獲取土地證等等,需要細緻甄別。

3、企業性質。若是國企背景,程序就要麻煩一些,法定審計、評估並在指定平臺交易。

4、註冊資金。

不管誰“買單”,這是計算股權轉讓所得稅的重要依據。

5、股權結構。

圖1一般認為股權結構是:


房地產項目收併購如何做好初步研判?搞清楚這三點助您事半功倍


圖2現實很殘酷,往往是這樣的:


房地產項目收併購如何做好初步研判?搞清楚這三點助您事半功倍



圖3或者更復雜,甚至“毀三觀”:


房地產項目收併購如何做好初步研判?搞清楚這三點助您事半功倍



  • 股權結構,要認真瞭解、“上下模透”。便於排除一部分風險,便於瞭解上一層股東、自然人與地塊權利的即時狀況、或者關係人涉及到股權質押、或者乾脆項目已經“賣”給其他人了。
  • 當股權結構如圖2時,項目公司要在交易前,將C、D兩個公司“剝離”出來,再進行股權的收併購。

注: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天眼查、企查查、啟信寶……進行初步查詢。

6、訴訟或司法協助情況

  • 涉及“法院公告”;“裁決;判決、和解文書”;列為“被執行人”、列為被告或原告“出庭通知書”、“失信信息”、“股權凍結公告”。
  • 不能因為有訴訟,就否定一個項目。如果通過錢能解決的訴訟仍有利可圖,也不是不可以。
  • 涉及“企業失信”以及自然人股東夫妻間的愛恨情仇,就要仔細“甄別”了,聽聽律師意見與分析。
  • 從股權結構與股東狀況中,你會隱約發現“為什麼這個項目要賣”。比如一方股東資金困難或“陷於”訴訟,其他股東無力增資也不願優先承受股權。比如獨立股東和女高管發生曖昧關係,而股東又不願與其結婚……各式各樣推理邏輯會浮現其中的原由。


三、“回家的數學作業”


針對第一次溝通所瞭解的基本情況,對項目後續可研進行修正模擬,主要是融資利率(收購方是否有更便宜的“借錢渠道”,那可以考慮第三方借款償還後的調整);對預期售價的調整與模擬(產品能賣的更高或者達不到達不到預期售價);未建部分成本修正(根據產品定位、招採供應商成本控制優勢,對未建部分成本修正);玩大了甚至有未建部分產品或規劃調整因素

各項測算本文不做敘述,這一場作業,你將得到如下結果對比:

A結論:按轉讓方項目研判,利潤是多少?

簡稱“轉讓方原測算利潤多少”

B結論:按照轉讓方溢價要求,不調整轉讓方的成本、進度、售價,利潤變成多少?

簡稱“按照轉讓方的方案溢價預估,利潤多少”

C結論:按照轉讓方溢價要求,根據收購方營銷、成本、招採、財務調整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產品定位調整、未售未建產品售價、銷售進度與建設週期、成本上浮或下降等),利潤多少?

簡稱“我們自己做,調整後,利潤多少”

至此,應該具備可以和“老張”再次會晤溝通、補充瞭解情況、討價還價的基本條件了,為項目是否深入下去做鋪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