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士,出生在越國一個名叫苧蘿的山清水秀的鄉村,是一個施姓老頭家的女兒,取名為夷光。而這個山清水秀的山村給了西施不同於常人的美貌,相傳她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明亮,就像濮陽江裡的水一樣清澈,讓人看一眼便會被吸引的離不開眼神,讓人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她美的不可方物,美的光彩奪目,迷倒眾生像天外飛仙一般。因為是在西半村住,所以西半村的人都以她的美貌而驕傲,又因姓施時間久了大家都習慣叫她西施。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生活在鄉村的西施過著與世無爭的浣紗女的生活,日常提著竹籃和村裡的姑娘們一起去溪邊浣紗。日子過得平淡而快樂,傳說中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裡有正在遊過的魚兒,當看到西施的美貌時,被西施的美貌驚的都忘記擺動尾巴,不知不覺慢慢沉入了水底,擁有沉魚之美的西施也是位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因為西施從小身體嬌弱,有心痛的毛病。一日走在路上心口突然一陣疼痛傳來,疼的西施額頭香汗直冒,不得用手輕撫胸口來緩解,模樣楚楚可憐憐,十分惹人憐愛,引得路過的人們情不自禁的上前關心慰問。這時村東頭有一女孩,覺得自己的美貌並不比西施差,所以自取名為東施,為了和西施抗衡比美,絞盡心思,不斷效仿西施的衣著打扮和言談舉止。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撫胸口走在大街上,裝著心口很疼,表情誇張怪異。結果卻惹得路過的嘲笑讓人大笑不已,這就歷史上是東施效顰的成語故事。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美豔無比的西施,原本以為可以這樣一直安靜祥和的生活下去,不幸的是她出生在了一個歷史的戰亂時期,春秋時期是一個歷史大動盪的時代,諸侯爭霸戰亂不斷,因為吳越兩國交戰破壞了兩國人民的和平生活,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的節節慘敗,越王勾踐只好投降並和越夫人與范蠡一起被擄到吳國做人質,吳王夫差為了羞辱越王勾踐,讓勾踐在他身邊做奴隸,而整個越國也淪為了吳國的附庸國,全國上下都受盡了侮辱,人們也倍受奴役之苦。西施見到如此情景內心久久無法平靜憤怒不已,但奈何因為自己是弱小的女子,可恨除了在心裡憤怒卻也別無他法。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越王勾踐被迫在吳王夫差跟前做奴僕,期間想盡一切辦法和手段來獲得吳王的信任,讓吳王對他放心,甚至在吳王夫差一次肚子疼的難受時,據說勾踐便親自嘗糞,以便了解吳王的身體狀況哪出現了問題,吳王夫差覺得勾踐比自己的親兒子和嬪妃們還要貼心,終於被勾踐的實際行動打動,覺得勾踐現在已經被自己完全馴服了,對自己是忠心耿耿忠誠不二,就放了勾踐一干人等回家。而此時已是整整過去了三年之久,勾踐忍辱負重的為吳王夫差做了三年的奴僕才得以自由。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回國後的越王勾踐痛定思痛,不斷反思和自我思考,心理在不斷的盤算著怎麼報仇雪恨,把當年失去的都拿回來。因怕自己回國後忘了當初自己在吳國所受的侮辱和苦難,就算越國此時的宮殿因為戰爭而滿目瘡痍,也並不急著修繕,讓越國的所有軍臣和民眾時刻都記著吳國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以及亡國的屈辱,從而激發全民的抗吳精神。而自己也是杜絕一切享樂,還和在吳國為奴時一樣,每晚都睡在柴垛裡,面前掛著一個苦膽,日日嘗試一遍。越王勾踐通過每日睡柴堆嘗苦膽來時刻提醒自己,當初在吳王宮前所受的苦難和屈辱,等待有朝一日一洗雪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

後來在范蠡和一干大臣的計劃之下,決定了對吳王夫差使用美人計,使用吳王貪戀美色的弱點,在吳王身邊安插眼線,以求讓他不理國政,消弱吳國勢力,而後功之,達到復興越國的大計。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越王勾踐就派范蠡在全國各地尋找絕色女子。當范蠡翻山越嶺,到處為吳王尋找絕色美女時,經過了西施所住的苧蘿村。當他在西邊遇到了正在浣紗的西施時,長期生活在宮殿中見慣了各色美麗女子的范蠡,此時卻被西施的驚世容顏驚得說不出話來,心裡想著終於找到了你啦,不由自主的走向前去。毫無疑問這位傾國傾城的姑娘將是整個計劃中絕佳的人選。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為了讓西施同意去侍奉吳王夫差,范蠡開始對西施各種說服,他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原本就因為戰敗的原因對吳王心裡憤恨不平,作為越國人西施當然願意為自己的國家而奉獻自己的力量,甚至想過上場殺敵,哪怕是付出生命都行,但是唯獨要他付出自己清白的身軀去討好吳王夫差,其實打心裡還是無法接受的。

但是耐不住范蠡的幾經遊說,因為范蠡是越國人民家戶喻曉的大人物,是越國的大夫,是深受人們敬仰和喜愛的人物,西施心中自然也是對范蠡充滿了敬仰,在范蠡的勸導之下西施同意了加入這樣的計劃中。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便和范蠡一起進入了越國的宮殿,接受為期三年的訓練。在這三年中,通過越夫人的親自教導,被訓練的琴棋歌舞樣樣皆通,西施本人通過越國宮廷的富養更是出落得越發的嫵媚動人,舉手投足間都能扣人心絃,令人沉淪。

三年後由范蠡親自送到了吳國,當西施出現在吳王宮殿上時,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她的美貌傾國傾城,猶如夏日的荷花。宮殿上的人都被西施的美貌所折服,同時也征服了吳王夫差。而吳王心想越王勾踐對自己真的很忠誠,就連這麼美麗的女子都不留著而是想著給我送來,不顧相國伍子胥的反對留下了西施。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而自從有了西施的夫差如獲至寶,對她是百般寵愛,有求必應。巴不得每時每刻都和西施在一起,日日作樂夜夜宵歌,常常帶著西施遊山玩水,又擔心她嬌弱的身體,受不了風露,因此特為此動用了10萬餘人為西施建造了“館娃宮”。而館內一應設施都是以珠玉裝飾,用七寶鑲嵌富麗堂皇。當需要的材料不足時,便強行拆百姓的房屋,勞民傷財,讓吳國上下怨聲載道,疲憊不堪,百姓流離失所。而夫差卻和西施只管在館娃宮內縱情享樂,朝歌夜弦,被西施的美貌迷得神魂顛倒,沉迷在其中無法自拔,從此無心打理朝政,把吳國人民也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就這樣西施在吳國一待就是10年,在這10年期間裡,西施一直都是吳王夫差的專寵,為了讓西施能開心高興,夫差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力量。而西施為了越國能早日打敗吳國,對吳王曲意承歡,用她的聰明才智在朝堂上也是費盡心思剷除異己。但內心深處卻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自己的故鄉和內心牽掛的人。越國經過10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是國力強盛,糧草充足,不久後越王勾踐親自帶兵討伐吳國,此次吳國已經是外強中乾,根本無法抵抗越國的進攻,越國大獲全勝,慘敗的夫差無法接受成為別人的奴俘而自殺身亡。

越王勾踐順利復興越國,西施可謂是功不可沒,西施以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獻精神,被越國人民所擁護和愛戴。他用10年的青春為自己的祖國復興而作出的傑出貢獻的功勞也是不可磨滅的,但是在吳國民眾的心裡,西施只是害得他們國破家亡,蠱惑君王禍國殃民的妖女,被吳國人們所唾棄。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站在愛國復興的角度上,西施則是一位救國救民,忍辱負重的愛國主義女英雄。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就在越王勾踐大敗吳王夫差時,準備接西施回國,在整個吳王宮卻沒有發現西施的蹤影。所以歷史上說法也不一,有人說是西施是自殺身亡,也有人說是與范蠡一起同泛五湖,遠離世俗隱居山水,西施與范蠡之間,是否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在范蠡遇到西施之初,或許就已經被她的美貌所震撼住,又因長期的相處,范蠡對西施的深明大義,愛國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或許早在相遇之初范蠡就和河裡的魚兒一樣被西施的美貌沉淪了下去,只是自己不知而已,因為肩負著復興越國的使命,也讓他顧不得自己的兒女之情。

而西施對於范蠡一直就很敬仰,因為范蠡是越國大夫,他的聰明絕頂,陪同越王一起入吳為奴三年,成功的使越王從吳國脫險歸來,重建宗廟。是越王最信任的臣子,深受越國人民的愛喜,當然也包括西施在內。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從此西施一生的命運也因范蠡的出現而改變,從一個山野間浣紗的姑娘變成了可以顛覆兩個國家命運走向的女英雄。

在越王宮裡接受訓練的三年期間,西施與范蠡經常會見面。范蠡為西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經常對西施傾訴自己復興越國的偉大志向。他們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范蠡也承諾說當越國戰敗吳國時他一會去接西施回國。而西施經常看見,陪同越王一起在吳國為奴的越夫人,她常常被越夫人與大王的伉儷情深所感動,為了所愛之人犧牲自己花樣的年華,在西施看來就算是越夫人的憂傷都是那樣的令她陶醉。她不求名留青史,卻始終希望自己愛的人能夠青史留名,所以甘願犧牲和付出,只為成全自己愛的人,這也許也是西施最終同意用自己的青春去換取國家復興的最終決定的理由吧。你若一心復國興邦,而我正好可以有這個能力,即便不甘心,但為了成全你的理想,我可以盡力一試。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也許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理解這樣的選擇和決定,因為在我們現在看來,把心愛之人送入別人的懷抱是一件非常可恥的行為,是懦弱的表現,但在那個烽煙四起,戰爭不斷的特殊時期,人們長期流離失所,飢寒交迫,每個人都被戰爭的恐懼圍繞著,所有人都渴望和平與安定的生活。而這就少不了要犧牲一部分人。許多的有志之士,各國遊說,人人都在為真正的統一與和平而不斷努力,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個人的利益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相比起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也正因為有這些能人異士的犧牲和付出奉獻的精神,歷史才會不斷的進步。才能有我們現在這般發達與和平的現代生活。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在吳越王打敗吳王夫差之後,范蠡也很快的辭官回鄉,然後也不知所蹤。有人說范蠡是知道越王勾踐是一個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害怕功高蓋主,遭越王忌憚,引來殺身之禍,所以提前辭官回鄉,以求自保。也有的人說是因為西施,因為范蠡說過,但復國之後就會去接西施回來的,西施和范蠡可能是為了隱世而居,所以才一起失蹤。其中真相我們已經無法知曉,任憑我們後人去無限想象,耐人尋味。

而歷史上對西施和范蠡一葉篇舟同泛五湖的傳說也是從未消停,甚至到現在為止還有她們同舟而行的雕像,屹立在城市之中。

越國打敗吳國後西施和范蠡是“失蹤”還是“私奔”

也有野史記載,西施和范蠡二人是一起同泛五湖而去,過上了隱居山水的世外生活,而越王卻依舊在各處尋找范蠡的蹤跡,有一次差一點就找到了,嚇得范蠡只好帶著西施立馬就走,不敢停留,而在一個偏遠的小鎮上定居下來,從此改名換姓,靠經營而生。因為范蠡天生天資聰明,很有商業頭腦,做起生意來別具一格,不久之後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人稱陶朱公。據說陶朱公志不在錢財,他會把掙來的所有錢財全部分發給貧苦的老百姓。然後又接著再次創業,但是很奇怪又很快又成為了富翁。就這樣週而復始,過上了平靜的幸福的生活。而他身邊總有一位絕色的女子相伴左右,天香國色,見者驚為天人,身旁還跟著大小不一的三個孩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