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霜降啦!有什麼習俗呢?

今天是霜降啦!有什麼習俗呢?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公曆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陽位於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意味著天氣更冷了,霜開始出現了。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zhē)蟲鹹俯。”意思是這個節氣中豺狼捕獲獵物開始為過冬做準備;大地上的樹葉枯黃凋零;蜇伏[zhé fú]的蟲子也都在洞中不動不食,準備進入冬眠狀態。

有一句俗話叫“霜降殺百草”,也有人說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還會保護莊稼,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看“霜降殺百草”這句話,它的意思是被嚴霜打過的各種植物都會喪失生機。這種說法看起來非常有道理,但是並不準確。因為百草之所以會喪失生機,是因為植物體內的液體由於霜凍結成冰晶,造成蛋白質沉積,細胞內的水分外滲,從而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但是對植物造成危害的其實是“凍”而不是“霜”。霜和霜凍雖然緊密相連,但卻並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有人曾經做過試驗:取兩片植物葉子,其中一片蓋滿了霜,另一片沒有蓋霜,把他們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子裡,結果沒有蓋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了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這個試驗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結時,會釋放出大量的熱,從而免除植物收到凍害。所以與其說是“霜降殺百草”,不如說是“霜凍殺百草”。

所以,同學們可以知道,霜和霜凍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那什麼是“霜”呢?當地面或近地面空氣溫度下降到0℃(讀:零攝氏度)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在地面和地面物體的表面凝華成白色的像冰屑一樣的晶體,這種結晶物就叫作霜。霜本身對農作物並沒有直接的影響,但結霜時的低溫卻會引發農作物凍害。

那麼霜凍又是什麼呢?霜凍關鍵在於“凍”,而不在於“霜”。“霜凍”就是靠近地面的氣溫降到0℃(讀:零攝氏度)以下,使植物受到凍害的天氣現象。有霜出現時,如果環境溫度本來並不太低,或者作物抗寒能力比較強,作物也可能不至於受到凍害。相反,沒有霜出現的時候,農作物也可能會受到危害。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熱帶、亞熱帶喜溫作物在溫度並不是很低的情況下就會受到凍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空氣中水汽太少,溫度雖然已經降到0℃(讀:零攝氏度)以下了,但卻沒有結成霜。

總之,霜凍之所以會對農作物產生凍害,並不是因為有霜的出現,而是因為出現霜凍的時候,溫度低於農作物所能承受的最低溫限度,從而導致農作物受到傷害。因此,凍害的關鍵在於低溫而不在於霜。

霜降節氣,大地一片蕭索,很容易引起悲秋之感,讓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振。這種狀態很不利,所以霜降節氣時,同學們一定要調節好心情,多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的娛樂活動,多與人溝通,從而由內而外增強人的抵抗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