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之王成

聊齋志異·王成

聊齋志異之王成

王成是平原世家公子,只因為他過於懶惰,生活日漸貧困,到最後僅剩下幾間破屋,夫妻倆連床都沒了,只得睡在亂麻中,因此經常吵架。有一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村裡很多人便到村外周家廢園中納涼,王成也在其中。周家廢園裡房屋都已倒塌,只有一個亭子還算完好。納涼的人便睡在這亭子裡。有一天拂曉,村裡的人都回去了,到太陽昇得老高時,王成才起來。正打算回去時,忽然發現草叢裡有隻金釵。揀起來一看,見上面刻有“儀賓府制”幾個小字。王成的祖父曾當過衡王府儀賓,家中收藏的舊物,多半是這個款式。

因此,他拿著金釵猶豫不決。忽見一個老太婆來找金釵。王成雖然一直窮,但為人正直,便馬上把金釵還給她。老太婆很高興,並滿口稱讚王成品行好。她說:“金釵本身值不了多少錢,只因為它是我丈夫的遺物。”王成問她的丈夫是誰,她回答說:“已故去的儀賓王柬之。”王成吃驚地說:“他是我祖父。你是怎麼見到他的?”聽了這話,老太婆也有幾分驚詫,她說:“這樣說來,你就是王柬之的孫子囉?我本是一個狐仙,百年前與你祖父結婚。你祖父死後,我就隱身了。不料路過這裡時把金釵丟了,碰巧被你拾到了,這真是天意啊!”

王成過去曾聽說過祖父有個狐妻,於是便相信了她的話,並請她一同回家。老太婆便與王成一起走到家。到了家,王成趕忙呼妻子出來相見。他妻子穿著破衣,臉色菜黃帶黑。老太婆不禁嘆息起來:“唉,想不到王柬之的孫子,竟窮到這等地步!”她看見破灶上什麼食物也沒有,便問道:“家裡窮得這樣,你們靠什麼度日啊?”王成的妻子便訴說了家中的困境,說著說著竟淚眼汪汪,泣不成聲。老太婆聽了以後便將自己的金釵送給王成的妻子,讓她到市上換錢買米,並約好三天後再見面。王成挽留她,她說:“你連自己的妻子都難養活,我如果留下來住,只能望著空房子發愁嗎?”於是她就走了。在狐仙走了以後,王成向妻子講明情況,妻子聽了害怕起來。王成稱讚老太婆好,要妻子好好侍奉她。

妻子答應了。過了三天,老太婆果然來了。她拿出一些銀子,買回一石米一石麥。晚上與王妻睡在短床上。王妻開始有些恐懼,但看她很善良,也就不再擔心她。

第二天,老太婆對王成說:“你不要懶惰,應該做點小生意,坐吃山空怎麼能長久?”王成說沒本錢做生意。老太婆說:“你祖父在世時,錢銀隨我拿。我因為是個世外人,不需要錢,所以從未多要。節省下來的四十兩花粉錢,至今還保存著,你拿去買些葛布,馬上進京城去賣,可以賺點錢。”

於是,王成買了五十匹葛布回來。老太婆叫他動身,說六七天就可以到京城。她一再囑咐王成:“你一定要勤快些,千萬不能偷懶;行動要快,不可拖拖拉拉;要是遲了一天,後悔就來不及了。”王成恭敬地答應了。他帶著葛布上了路,不料,途中遇雨,衣服和鞋襪都溼透了。王成這輩子還從來沒吃過這種苦,幾天下來,早已疲憊不堪,只好住進旅店。想不到陰雨連綿,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他見過往旅客,一個個都被雨淋得狼狽不堪,心裡更是叫苦不迭。到了中午,空氣剛有點乾燥,不一會兒又陰雲密佈,大雨滂沱。王成無奈又住了一夜。等他快到京城時,聽說葛布價錢很貴,心中暗暗高興。但進京後住進客店一問,才知道為時已晚,連店主都對他晚來一步感到惋惜不已。

原來,一開始的時候,南邊道路才通,葛布很少,而貝勒府急需用布,葛布的價錢頓時漲了三倍。前一天,王府已買足了布,布價自然也就跌下來了。王成得知這一消息後煩悶不安。又過了一天,葛布越來越多,價錢卻越來越低。王成認為無利可賺不能賣。又過了十多天,食宿費已花去不少,而布還沒賣出去,王成的心中更加煩悶。店主勸他低價賣掉葛布,再做其他生意。王成接受了他的意見,把帶來的葛布全賣出去了,但本錢卻虧了十幾兩銀子。第二天早晨起床,打算收拾收拾回家,但拿出錢袋一看,發現賣布的錢全部被人偷走了。王成趕忙告訴店主,店主也無計可施。有人鼓動他去告店主,要店主賠償。王成卻說:“是我命不好,與他無關。”

店主聽說後很感激他,送他五兩銀子做路費。王成覺得這樣空著手回去沒臉見祖母,他思來想去,進退兩難。正在這時候,他看見鬥鶉的,一賭就是幾千兩,而買一隻鶉,至少要花百把銅錢。他忽然想到,用身上的錢買鶉子也夠了,於是馬上同店主商量這件事。店主竭力慫恿他幹,並表示不收他的食宿費。王成很高興,買了一擔鶉子又進京城。店主也很高興,希望他儘快把鶉子賣掉。到了夜裡,一場大雨傾盆而下,街道上水流成河,王成只好坐等天晴。但雨連著下了好幾天,籠子裡的鶉漸漸死去。王成焦急萬分,但一時又想不出好辦法。

過了一天,鶉子死的更多,一擔鶉而今只剩下幾隻,於是便把它們裝在一個籠子裡飼養。誰知過了一夜,只剩下一隻活鶉。王成流著淚把情況告訴店主,店主也很為他可惜。王成心想,錢也花光了,家也回不去了,乾脆一死了之。好心的店主一再勸他、安慰他。店主和王成去看那隻僅存的鶉子,他仔細觀察了鶉子後對王成說:“這隻鶉非同尋常,那些鶉子很可能是被它鬥死的。你反正沒事,不如帶它出去鬥鬥,如果它是善斗的鶉,你靠它也可以謀生。”王成覺得店主說得在理,便去認真地馴養鶉子。馴養好鶉子後,店主要他帶著鶉子到街上賭酒食。王成養的那隻鶉子很勇健,常常大勝而歸。店主得知後很高興,他送錢給王成作賭本,讓他的鶉繼續與別人的鶉鬥。結果,王成的鶉三戰三勝。這樣過了半年多,王成積攢了二十多兩銀子。此時,王成的心裡覺得寬慰多了,他已把鶉子當作性命一樣貴重。

有個大親王好鬥鶉,每逢上元節,總是讓老百姓帶著鶉子到府中鬥。這一年的上元節快到了。店主對王成說:“你發大財的機會來了,只是不知你的運氣怎麼樣。”店主便把大親王與百姓鬥鶉的故事講給王成聽,並帶著王成前去親王府。他囑咐王成:“鬥敗了,你自認倒黴就是了;如果萬幸贏了,親王必定要買你的鶉子,你先不要答應,如果他強迫你,你就看我的眼色行事,我點頭後你才能答應。”王成說:“那好。”

到了親王府,只見許多鬥鶉人站在臺階下。一會兒,親王出來了。他的隨從招呼說:“願意鬥鶉的上來。”馬上有個人拿著鶉子上前,王爺說放鶉子,那個人也放了鶉子。兩隻鶉略鬥了幾下,那人的鶉子便敗下陣來。王爺開懷大笑。過了一會兒,已有好幾個人的鶉子都被親王的鶉子鬥敗了。店主對王成說:“該我們上了。”兩人一同上殿。王爺看了看王成的鶉子說:“滿眼殺氣,是個善斗的,不可輕敵。”他命令隨從放“鐵嘴”鶉來鬥。只幾個回合,“鐵嘴”鶉即大敗。又換了幾隻良鶉,同樣被鬥敗了。親王急忙命令取宮中的玉鶉來鬥。那玉鶉長得一身白毛,神態不凡。王成膽怯,跪著請求停鬥,他說:“大王的鶉子,是神物,若傷了我的鶉子,就砸了我的飯碗。”親王笑著說:“放鶉子。如果你的鶉子鬥死了,我會重賞你的。”

  王成這才再放出鶉子。玉鶉見王成的鶉出籠,徑直奔過去。當玉鶉剛衝將過來,王鶉像怒雞伏身待戰。玉鶉狠啄時,王鶉像鶴一樣騰飛反擊。兩鶉或進或退,或攻或守,相持近一個時辰也沒分出勝負。但後來,玉鶉漸漸鬆懈,而王鶉則越鬥越怒、越急。不一會兒,玉鶉身上的毛像雪花般掉落,垂著翅膀逃走了。

觀戰的人成百上千,他們都讚賞王成的鶉子善戰。親王親手拿起王鶉,從嘴到爪細細察看一番,然後問王成:“賣不賣鶉?”王成回答:“我沒有任何固定財產,只與鶉相依為命,不想賣。”親王說:“賞你大價錢,使你擁有中產人的財富,這樣你就樂意賣了吧?”王成低頭沉思,半晌才說:“我本不願賣,既然王爺喜歡它,又能使小人不愁衣食,我當然願意。”王爺要他出價,他說要一千兩銀子。王爺笑著說:“痴漢!這是什麼寶物價值千金?”王成解釋說:“大王不把它當成室物,我卻把它當無價之寶。”

王爺問為什麼,王成說:“我帶它到街上鬥,每天可贏些柴米錢,一家十幾口人就沒有挨凍受餓之憂,什麼寶物能和它比?”聽王成這麼一說,王爺也換了口氣,說:“我不虧待你,給你二百兩。”王成搖了搖頭。王爺又加了一百兩,王成看看店主,只見他不動聲色,就說:“看在王爺的面子上,減一百。”王爺見他不肯多讓,不滿意地說:“算了吧!誰肯花九百兩買只鶉。”王成假裝要把鶉子帶走。這時,王爺喊了一聲:“你過來,你過來!我出六百兩,你同意就賣,不同意就罷了。”王成又看了看店主,見他仍不動聲色。王成自己已感到心滿意足,怕失去良機,就對親王說:“這個價,實在不樂意賣,但不賣又得罪不起王爺。沒辦法,就依你說的那個價吧。”王爺大喜,叫人稱好銀兩交給他。王成拿到銀兩後便告辭王爺,出了親王府。店主在路上埋怨他說:“我是怎麼告訴你的?你卻急著要賣,否則,再講講價,八百兩就穩穩地拿到手了。”

 回到店裡,王成把銀子放在桌上。他讓店主自己拿銀子,店主不肯要。王成再三推讓,店主就收了他的食宿費。王成收拾行李回到家,對家裡人講了詳細經過,並把銀子拿出來慶賀。祖母叫他買了三百畝良田,修房屋,打傢俱,使一個窮人家又變得像個世家。每天清晨,祖母早起,督促王成管理田莊,督促王妻織布。王成夫婦稍有懈怠,祖母便訓斥他們。夫婦二人對老太婆也不敢有怨言。過了三年,家中更富了。老太婆要離開。夫婦二人哭著挽留她,她答應了。可是,第二天天亮時,她已不見了。

 都說富貴源於勤勞,偏偏這個故事裡的富貴卻源於懶惰,一個人窮到了極點卻還是能保持正值,就連一開始嫌棄他的老天也可憐他起來了,也許懶人最終也能有富貴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