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人民醫院裡的“拆彈專家”

年近70的隋大娘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多年,這本來都是常見病,但令人發愁的是她的血壓非常不穩定,忽高忽低,激動時高壓竟能達到275mmHg,但低時就接近正常值,日常藥量控制困難,常常造成不規範用藥。

兩週前,隋大娘做體檢時,B超顯示她右側腎上腺上長了個直徑接近12cm的瘤子,經CT檢查初步判斷是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入濰坊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一區治療。

啥是腎上腺嗜鉻細胞瘤?

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功能性腫瘤,它可以分泌多種激素引起內分泌紊亂,臨床以高血壓最常見,往往導致惡性高血壓,進而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病變,甚至威脅生命,所以這種腫瘤有“定時炸彈”之稱。手術切除是治療腎上腺嗜鉻細胞瘤首選方式,手術切除腫瘤不僅可以拿掉腫瘤防止惡變,還會更好地控制血壓和血糖。原來這就是引起隋大娘血壓不穩定的“罪魁禍首”切掉不就好了麼?可12cm大的瘤子哪有那麼容易切。

通常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越大,引起血壓劇烈波動的功能性就越強,腫瘤的血管網也越複雜,分離越困難,易出血,手術難度大。術中的應激、麻醉和手術操作的直接觸碰等,都可以刺激腫瘤分泌激素大量增多,誘發高血壓危象,需要圍手術期多學科團隊的配合、準備,對醫生有很高的技術要求。所以說,這種手術就像排雷一樣充滿兇險。

術前,主任醫師劉魯東與副主任醫師高遠等醫療團隊成員進行了充分的術前討論,並與麻醉醫生進行了詳盡地溝通和術前準備,為隋大娘制定了手術方案。決定突破“瘤徑大於10cm需採取開刀手術”的慣例界限,採用後腹腔鏡手術方式切除腫瘤。

術中,從麻醉誘導開始,隋大娘的血壓就非常不穩定,甚至飆升到280mmHg,但全體醫護人員時刻監測、沉著應對。主刀醫師高遠更是謹慎地處理每一根血管,切斷一條條“炸彈引信”,細緻地分離腫瘤,成功為隋大娘摘除了這顆作妖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收縮壓基本維持在140mmHg。術後一週,隋大娘順利出院。

tips

主任醫師劉魯東提醒說,很多頑固性高血壓或血壓特別不穩定的患者,應該警惕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可以行B超檢查排除。(通訊員 蘇順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