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

西漢初年,匈奴為患。漢武帝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

西漢王朝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輝煌與後世盛唐氣象並肩而立。

西漢初期,鑑於自行法家之法的秦亡之經驗,乃先用道家之法治國,是為黃老之術。直到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為儒學深深影響中國文化之始。

西漢漢武帝時期武功昌盛,大規模開疆拓土,漢朝國威遠揚。西漢極盛時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里。

淺談“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

西漢初年,匈奴為患。漢武帝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期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了匈奴。

而在漢匈戰爭史上便有這麼一位年輕的天才將領,在與匈奴的戰役中,他取得的功績令人震撼,而其後這位英雄的英年早逝在歷經千年後的今天依然令人惋惜,他就是西漢武帝時期的冠軍侯——霍去病。

淺談“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

霍去病西征雕像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個驍勇善戰而且還很睿智的一位將軍。智勇雙全,一生戰功赫赫。因此被大家稱為"戰神"。

霍去病是西漢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在對匈戰略上,霍去病注重恩威並施、誅叛柔服。他在作戰中招降大量匈奴部落,並大膽使用歸降的匈奴軍官和士兵作為自己的主力。霍去病招降的4萬餘河西匈奴人組成屬國軍,此後成為西漢北方邊境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霍去病的一句千古名句。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在激勵著後人。也成為中國曆朝歷代保家衛國的將士們的座右銘。

(一)初次征戰

秦漢之際,匈奴在冒頓的帶領下首次統一漠北草原,國力強盛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匈奴冒頓單于乘楚漢相爭之機,東破東胡,西攻月氏,徵丁零、堅昆等部(約在今蒙古至西伯利亞一帶),南滅樓煩、白羊(約今內蒙古南部),控制了中國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廣大地區,擁有騎兵三十餘萬,勢力十分強大。

面對這樣的局面,秦寄希望於修築長城進行消極防禦,而漢初則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至漢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

淺談“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

漢武帝、衛青、霍去病雕像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在作戰中,霍去病帶著這支八百人的精銳隊伍在追擊匈奴時脫離主力部隊幾百裡,長途奔襲,孤軍深入敵區,直至匈奴大營,捕捉戰機發動突襲,給敵人以意外之外的打擊,使匈奴慘敗。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初次征戰,霍去病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給予匈奴沉重打擊。

(二)兩次河西之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

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

在這一年漢匈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積極尋找匈奴主力決戰,運用了積極作戰、出其不意、速戰速決、千里迂迴等戰術,採取具有靈活機動的騎兵集團對匈奴作戰,使得匈奴在河西的主力被殲殆盡,河西地區終被納入漢朝版圖。

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三)漠北之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集結北部漢軍,欲與匈奴進行決戰,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漠北之戰,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是最艱鉅的戰役。

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發揮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充分利用了騎兵的機動性與衝擊力,不僅深入敵境,而且善於迂迴包抄,一舉擊潰了匈奴的主力。大捷而歸。

淺談“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

霍去病雕像

霍去病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此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了匈奴兵的抵抗力,使得匈奴聽霍去病之名,大漢王朝之名而喪膽。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

(四)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霍去病死後,陪葬茂陵,諡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霍去病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斷然拒絕,說出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千古名言。

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勸。

漢武帝時期,是中國軍制史上由車騎並用,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這一重大轉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階段。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前期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

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以漢武帝為界進行劃分,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突襲作戰,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

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帶著的傾一國之力準備的物資捨棄不用,反常地取食於敵(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辦法補充軍需物資。客觀上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同時也可以解決漢朝國力不足以支持對匈奴作戰的問題。

中國以後要收回北方失地和西伯利亞,需要的是英勇善戰的霍去病,而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