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知我意,吹夢到故鄉

在最喜歡的季節裡做最喜歡的事,是秋風送我回故鄉,亦有秋風吹來故人信。

歸鄉就是這般好,每天可以守著日落的時間點,遠眺一帶秋山暮色暝,鳥鳴啾啾,流雲往返,炊煙裊裊升起,日子悠長得不知外世幾何。

晚飯過後無事閒步,遇到樸素的村裡人都會熱情地寒暄一二。或被邀去他家吃茶,或分享一點自家種的瓜菜。太喜歡這樣的歸園鄉居,幸而生長於斯。總能看到大自然中更多曼妙的風景,感受到最真實質樸的人情往來。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故鄉

安居在這個小小的村落,是個閒人,也是個忙人。閒著坐在茶桌一側,心無瑣念。忙著品家鄉茶葉的香韻,忙著和十年老友歡樂一聚,也忙著聽清脆悅耳的鳥聲入屋裡來。

夜涼風清,明月故里,讀了幾首摩詰的詩,聽了幾支古風曲子。光陰是靜的,人心亦是。在浮世中行走,歡喜的是時得這樣一隅,讓歲月生幽,自在良辰。有蛩鳴稀疏,伴一夜安眠好夢。

碎步田間,空氣裡都是草木混合的味道。農人們忙碌的身子影影綽綽,同樣是鄉下人,此時我卻是個看風景的。金秋十月,稻浪飄香,這是一個農物收穫的季節。風拂層層稻浪,想起了幼時光景。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故鄉

那時對於收割稻穀,是不願碰觸的。因為稻田裡有人生三大怕之一的蟲子。四隻腳的,爬的跳的,會飛的,一看到就怕得不行。在大人們嚴厲的眼光下做著農活,只得安分閉嘴,不敢慌叫。還有稻穀的葉子也會傷人,每一趟下來,手臂上少不了大大小小的刮痕。最後還要幫忙去曬稻穀,直到曬好送去脫殼,才算結束。那些年的我們正是貪玩的年紀,根本沒有大人們的吃苦耐勞。總之收稻穀這件事說來是無比的抗拒。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故鄉

不過好玩的是打完稻穀後那些曬乾的谷堆,可是我們最熱愛的“田間玩具”。在一片廣闊乾枯的稻田裡玩著一座座大小不一的谷堆,總能喜不自勝。……一下子光陰就走遠了,而那聲聲明朗乾淨的笑聲便留在了舊時的稻田裡。多年後,再親臨同個地方,閉眼彷彿還能重新聆聽到。

成長都是一種必然,沒有可回去的路徑,卻有可以重溫回憶的老地方。而能有這麼多珍貴的童年樂事,就是人生的幸事。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故鄉

鄉下總是老舊的東西居多,新奇的事物略少。這個村落有它的歷史,亦有它自己的故事。愈是在外漂浮多年,愈不忘這裡的根。是我土生土長的地,也是內心的乾淨一隅。

借陶潛的詩句來說,是“依依墟里煙,吾亦愛吾廬”。也是南風知我意,吹夢到故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