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胡宗憲口口聲聲說不倒嚴,為什麼最後卻違背嚴嵩囑託?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3篇文章)

浙江的案子就這麼結案,別說海瑞不服氣,趙貞吉其實也不服氣,可惜為了前途,他還得拼命幹。

只不過他的處境相當艱難,浙江案件最終變成這樣的結局,清流派不滿趙貞吉,海瑞也不滿趙貞吉,徽商們也不滿趙貞吉,浙江的百姓更不滿趙貞吉,他真的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甚至嘉靖帝也不太滿意他,雖然沒有明說,但兩個錦衣衛一直守著呢,顯然是嫌棄他搞不來錢。

不過相對於趙貞吉來講,胡宗憲這裡更是難……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3期:大明王朝:恩師跟天命的對決,胡宗憲為什麼最後燒掉了嚴嵩的信?

大明王朝:胡宗憲口口聲聲說不倒嚴,為什麼最後卻違背嚴嵩囑託?

一、

復官的海瑞,讓田有祿壓著胡公子送到胡宗憲的大營,田有祿答應是不得不去,轉過彎來他就直奔浙江巡撫衙門。

本以為趙貞吉能主持公道,能把自己從淳安縣調出來,豈不知這是給趙貞吉出難題:

海瑞是什麼樣的人,大家不是不知道,且此事他佔理,畢竟有些事不能放在明面上講。難道趙貞吉講,這個人就是胡宗憲的兒子,是自己安排招待胡公子的?

這是官家大忌,根本不用多解釋,且又在這種時刻,趙貞吉豈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索性聽從海瑞安排把胡公子送到胡宗憲大營。

此時的胡宗憲大營內,胡宗憲正跟戚繼光在下棋,此時的戚繼光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棋:

“再想想這步棋該下道哪裡?”

這句話其實是一語三關:

表面上倆人是下棋,實際上是在探討兵法,制定下一步的制敵政策,怎麼一戰剿滅倭寇。當然,第三層意思就不是講給戚繼光聽了,而是講給自己聽,真正讓胡宗憲犯難的不是軍事,而是朝事。

為了啟發戚繼光,胡宗憲舉了《河圖洛書》的例子:

“世間萬事萬物都只有一個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

角風覺得,這也是胡宗憲的心聲,對於戚繼光等將領來看,只要幹到河對岸就是了。可是對於胡宗憲來講,自己就站在河對岸,真正被幹倒的卻是自己。

大明王朝:胡宗憲口口聲聲說不倒嚴,為什麼最後卻違背嚴嵩囑託?

二、

為什麼這麼說?

就是因為,胡宗憲太難了,雖然他曾經口口聲聲講: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但這次,恐怕他要“食言”了,當然,他的“食言”,並不是真要去倒嚴嵩,而是明明知道此舉會導致恩師不利,但又不得不為之。

這就是他舉《河圖洛書》這個例子的原因所在!

《河圖洛書》其實就是古代中國遺留下來的兩幅圖案,一幅是星河圖,一幅是脈絡圖。裡面包含著宇宙的秘密,以及陰陽八卦、周易、太極的奧妙。

先人通過這兩幅圖,看天象,推斷何時下雨,何時大旱,與此同時來遷移遊牧,順應天時,得以生存。其實胡宗憲舉這個例子,就是安慰自己罷了,意思就是說,要順應天意,任何逆天而行的行為,終將被上天收拾。

戚繼光果然聰明,說出了自己的下一步棋:

“據屬下十幾年與倭寇在沿海作戰的閱歷,每年這個時令,這場大雨後都應該有一兩天的大霧,有利於奇兵突襲。”

胡宗憲讚賞戚繼光,同時也感嘆自己:

“是呀,難得的戰機呀,逐水草而居,應天時而動,這才是最大的理呀!”

說完這句話,胡宗憲就閉上了眼睛,身體也躺了下去,他當然知道此舉的結局是什麼,可惜他又無能為力。

大明王朝:胡宗憲口口聲聲說不倒嚴,為什麼最後卻違背嚴嵩囑託?

三、

自古讀書人都是懷著理想而讀的,其實不僅僅讀書人,任何一個出門打工的普通人,也是懷著大大的夢想的。角風曾經給一個辭職的員工送行,他對我說,當初他來公司,是懷著夢想的,並不是來混日子的,這句話感想頗深。

對於胡宗憲來講,同樣如此,他為官,也是懷著理想的,但是理想的實現,或者講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是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來體現。對於胡宗憲來講,嚴嵩,也就是他的恩師,是他無法逾越的一道溝。

胡宗憲兩次進京,一次沒有見到嚴嵩,一次是帶著賬本去試探嚴嵩。在胡宗憲的心中,不管別人怎麼講,他都認為嚴嵩是高尚的,最起碼對他是諄諄教誨,教他走大路,走正道。也正是如此,他面對嘉靖帝的拉攏,他都無動於衷,因為他堅信,大家都看錯了恩師,恩師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一個有大局觀的人。

可惜,接連的兩封信毀了胡宗憲的美好印象……

他開始對自己所追求的真理,產生了懷疑,一個人可以貧窮,可以潦倒,但不能失去信念。如果自己一直追奉的真理,突然被撥開赤裸裸地展現在自己面前,原來是假的。這種感覺,就像我為了給你治病,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可是等我把藥遞到你手中時,你說,你沒病?

胡宗憲曾經想到了死,可是嚴嵩不讓他死,清流也不讓他死,嘉靖帝同樣不讓他死,老百姓更不希望他死。所以,他沒死,時局需要他,國家需要他,真理需要他!

“望吾弟體朝廷大局,暫休兵歇戰,以解國庫不繼之難,待鄢懋卿南下巡鹽,收有鹽稅後,朝廷再撥軍款……”

一方面天意讓他剿滅倭寇,一方面人力又在干涉他行動,一面是真理,一面是恩師。到底真理是恩師,還是恩師是真理,胡宗憲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難題!

大明王朝:胡宗憲口口聲聲說不倒嚴,為什麼最後卻違背嚴嵩囑託?

四、

但最終,胡宗憲回想了嘉靖帝講的那句話:

“朕也難!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

就這樣真理戰勝了恩師,胡宗憲痛下決心,一把火燒掉了嚴嵩的書信。眼瞅著信封上的“嚴嵩”二字被燒燬,也代表著恩師在他心中已死,還在活著的人是嚴嵩,但已經不是胡宗憲心中的嚴嵩了。

“立刻通令各路援軍,雨停霧起,全線出擊,一舉聚殲倭寇!”

就像角風前面講的那樣,一個人突然就失去了信念,那麼也預示著這個人也走到了盡頭。為了追求真理,胡宗憲捨棄了自己的恩師,也捨棄了自己的仕途,他病倒了。

台州大捷的消息傳到了杭州,最高興的當屬趙貞吉,浙江戰事結束,他所面對的難題至少減少一半。下一步就是執行嘉靖帝的聖旨了,所以,面對得勝歸來的戚繼光部隊,趙貞吉問:

“戚將軍,你軍中那個齊大柱在哪裡?”

實際上,胡宗憲跟齊大柱,去了淳安縣,而且是暗中走的小路,避開了所有人,他們要去見海瑞。

他去見海瑞,原因有三:

一是感謝海瑞把胡公子給捆來,畢竟他要隱退,不能最後關頭了,弄個汙點;其次就是感謝海瑞送來的義民,之所以這麼說,我覺得胡宗憲必然是聽到了一些消息,是希望海瑞保一下齊大柱;最後才是重點,他要打消海瑞辭官的念頭:

“古語云“聖人出,黃河清”,孔子也出了,孟子也出了,黃河清了嗎?”

其實他就是在勸海瑞,有些事不能遇到點阻礙就撂挑子不幹,還口口聲聲講為了天下百姓,為了江山社稷,這不是違心嗎?

大明王朝:胡宗憲口口聲聲說不倒嚴,為什麼最後卻違背嚴嵩囑託?

說到底,他知道自己要退了,但是不希望海瑞退,希望海瑞能繼續當大明朝的利劍!

當然,胡宗憲跟海瑞的對話,將會影響到後面劇情的走向,篇幅關係,我們明天再細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