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

快槍手小皮球


中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海洋運輸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途徑,而我國的經濟中心都是在沿海500公里範圍內,近代以來我國受到的侵略大都來自海上,所以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一直以來是國人追求的目標,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海軍建設也隨之進入快速車道,像055、052D、054A、056等大量新型艦艇大量下手服役,被稱為“下餃子”,連航母也有2艘,可謂是越來越強盛!

18年,簡氏防務週刊發表了一份評估報告,該評估報告顯示:

按照艦艇總噸位來計算,在過去的4年間中國建造的海軍艦艇噸位總和已經逾越了若干歐洲傳統海軍大國所有的戰艦噸位總和。

超過歐洲這些國家建造艦艇的總噸位是肯定的,毋庸置疑,因為屬於歐洲的時代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

隨著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力與科技實力的快速躍升,中國軍隊終於有了補足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海軍建設欠賬的機會。

開啟了所謂的“下餃子”的造艦浪潮,每年僅服役的水面艦艇總噸位就達到了十餘萬噸,這已經和一箇中等國家海軍艦船的總噸位相差不多了。

在過去的這幾年裡,中國海軍可謂驚喜連連,002國產航母的連續三次試航、055型萬噸級導彈驅逐艦的下水、052D型驅逐艦陸續下水多艘、003國產航母被證實正在船臺上組裝建造等等。

目前,按照已經下水的和即將下水的,今年中國海軍預計下水“盾艦”數量在7艘左右,超過美國近20多年來最高峰時期1994年的5艘盾艦水平,而若是加上其他一些保障船和補給船等艦艇,我國海軍下水數量與去年下水數量基本持平,約在16艘,成為全球下水艦艇質量和數量最高的國家。

而截至2014年-2018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這5年時間裡,我國共下水了69.4萬噸主戰艦艇,數量多達85艘,無論在數量還是噸位上都是美國海軍的2倍以上,排名世界第一。特別是2017年,隨著我國002國產航母和055萬噸大驅的相繼入役,我國海軍整年下水18艘各類艦艇,總噸位約23萬噸。

龐大的數量和噸位,被外媒稱讚道:“中國海軍一年裝備一個艦隊,下水一個艦隊,開工一個艦隊”。

與下水數量噸位相對的,2014年我國軍費是8082億元,美國則是6100億美元,軍費差約在5倍左右。後面幾年,我國軍費年均增長8~10%,而美國也在隨之增長,至2018年,我國軍費11070億元,美國則在7000億美元,約4.4倍。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因為兩國軍事裝備主要都是自產,單純用匯率對比並不科學。其中還必須要考慮人民幣與美元的真實購買力對比,再就是中美兩國人員投入差異。確實,簡單的用兩國軍費作對比並不科學,但通過直白的數據卻可以看出我國海軍的快速進步和我國軍費利用效率更高。

未來的幾年以及接下來數年,隨著我國軍費的繼續增長,以及新一代國產航母、新一代戰略核潛艇、055型導彈驅逐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等大型軍艦的陸續下水,中國海軍更大的下水熱潮將會來臨,而在艦艇噸位和數量上依然會領跑全球!

但是在綜合作戰能力、後勤補給能力、遠程兵力投送能力方面,我們還存在種種不足。我們的第二艘航母剛剛海試,形成戰鬥力尚需時日,並且數量上也不存在優勢。另外,水下作戰能力,反潛能力,兩棲作戰能力也存在巨大差距。在遠程兵力投送方面,我們距離藍水海軍還有一定的差距。

“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總而言之,海軍作為一直高技術高成本兵種,需要一個國家有強大經濟實力來支撐,而那些曾經的“發達國家、老牌海軍國家”,如今已經漸露頹勢,為中國的海洋崛起讓出了機會和空間。


前線的風暴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客觀的看,欠賬太多了!

2019年是中國海軍再一次大爆發的一年,003型核動力航母開建,075直升機母艦開建,002型常規航母即將結束海試,大批-055和052D/E導彈驅逐艦等到下水,服役,加入到中國海軍之中,並且095導彈攻擊核潛艇、096戰略核潛艇開始進行研製。這麼多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目不暇接。

但我們也要從客觀來看,中國海軍現代化不是已經結束,而是剛剛起步,特別是大型航母、導彈驅逐艦等主力艦艇,還需要大批量的建造。因為中國海軍曾經出現過長期的斷代式發展,比如我們第一代導彈驅逐艦051驅逐艦,真正大規模服役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個時間段美國大力發展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這導致了美國海軍時至今日都有20多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總數突破40多艘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美國的建造並不是一口氣建造,而是一個長時間的發展。而相比051導彈驅逐艦,不論是從防空、反潛、艦隊指揮等多功能來看,與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差距太大,甚至051導彈驅逐艦僅能完成反艦任務,用途過於單一,甚至053導彈護衛艦也是如此,僅能反艦。

結果造成了中國海軍長達近20多年的時間初選了發展停滯,我們建造2艘052導彈驅逐艦“哈爾濱”級就結束了現代驅逐艦打造,就是052導彈驅逐艦和美軍相比明顯也是很大。航母工業差距更大,中國壓根就沒有見過航母,更別提延續航母製造產業鏈。而我們目標必須是美國海軍,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未來的海上博弈上對抗強大的美軍。

面對美國強大的實力,我們艦艇不是造的更多,而是更需要大跨步的發展。這就形成了中國海軍現在從南到北的造船廠都開始建造各種水面艦艇,完成中國海軍現代化的任務。


南國軍情


結論:相當牛B,目測前方僅剩鷹醬。

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提升了艦隊的規模和作戰能力

1996年,中國的水面艦隊由57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但其中只有3艘載有短距離地對空導彈,幾乎“無法抵禦現代反艦巡航導彈”。在艦隊的約80艘攻擊潛艇中,有四分之三為20世紀50年代開發的前蘇聯633型(國產033、035型)潛艇。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海軍迅速壯大。截至2018年,中國海軍艦艇數達300餘艘,比美國海軍可部署的287艘戰鬥艦艇規模更大。其他主要國家的艦隊規模相對較小。英國海軍艦隊由75艘軍艦組成,澳大利亞海軍的軍艦數量則為48艘。


中國海軍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艦艇

2014-2018年,中國新下水潛艇、戰艦、兩棲艦艇和輔助艦船的數量超過了德國、印度、西班牙和英國海軍的現役軍艦總量。僅2016年度,中國新入列的戰艦數就達到18艘,2017年又至少新增了14艘。相較之下,美國海軍2016、2017年僅分別入列 5艘、8艘新艦。若中國海軍保持這一擴張速度,未來15年內,其艦隊規模有可能達到430艘水面艦艇及100艘潛艇。

056型首艦蚌埠艦

據美國國防部稱,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強調升級,並“增強其沿海作戰能力,特別是針對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域。”為此,中國加大了056型輕護衛艦的生產力度。自2013年首艦入列到2018年年中,投入服役的056型輕型護衛艦超過41艘。


中國海軍的實力多方面提高

根據當代船舶建造生產標準,2017年,中國海軍超過70%的艦艇實現了“現代化”,相較2010年不足50%的比例有很大進步。當前,中國還在建造能加載先進武器裝備和艦載系統的大型艦船。

首艘055型於2018年8月,進行首次海上測試

例如,055型計劃於2019-2020年投入使用,其排水量較2014年投入服役的052D型驅逐艦多出約5000噸。055型可加載大型巡航導彈,還能在遠洋護送航母。

中國海軍造艦下水總噸位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2014-2018年,中國戰艦下水總噸位高達67.8萬噸,超過印度和法國海軍的總和。但是,中國海軍的總噸位水平還不到美國海軍一半,差距約為3百萬噸,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有11艘在役航母,每艘排水量均達10萬噸左右。


留坑,待更。

有朋友看就接著科普一下自主造船能力、潛艇、新型艦。


矢量加特林


向海圖強,那是我們烙在心上一道深深印㾗,自古危險海上來。都說是百年海軍,當我們有點條件發展裝備的時候,多有還海軍建設歷史舊帳的意思,經過多年努力,大大小小,我們有了20條驅逐艦,航母有了兩艘,還只是滑躍起飛型。海軍人意識到,必須經過一段潛心的發展,才能逐步彌平差距,以期符合建設的需求。把海軍真正當作重點軍種來努力,有三個時間節點請留意,2020、2035和2050,到今天來說,至少還需要30年,幸好我們有了一個不錯的發展基礎。比如航母,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16年過去,我們成功改造了一艘,自行建造了一艘,帳面上現在2艘航母在手,學習和訓練就有了前行的物質基礎。也許造一艘航母積幾年之功可以建成,然使用經驗,卻要靠更長時間的訓練而得,如果手中沒有傢伙,那麼實現的基礎又在哪裡呢?

看見了小平頂

這麼大的船,4萬多噸,近日網友舉起手機,在江南造船廠外給它定格。定格的瞬間,可以思考的是,我們海軍總噸位突破170萬噸,居然還沒有已經發展幾十年的小平頂,艦型發展還表現得參差不齊。正如我們的航母,世人數航母,數到強者總要說,美軍幾十年的“尼米茲”級,10萬噸,帶蒸彈,上載著七、八十架艦載機,數量大,機型全,而我們的002不過36架殲-15,在質量上與人差距甚大。發展航母,我們不過剛剛開始,著實比不得。再說小平頂,發展起來還沒有F-35B、MV-22“魚鷹”,CH-53K“種馬王”等機型,因此在戰力上差距不小。這便是我們如今所面臨的問題,不只表現在噸位上的差距。

騎鯨斬波

海軍是耗銀子的事業。美國海軍2018年的軍費1700多億,仍然不夠花的,看他的造艦價格就知道,新的“福特”級裸艦費用130億美元,DDG-1000單價70億,全是真金白銀,幾十年造下來,以其350萬噸的總噸位雄居全球海軍之首,22艘航母,80多艘盾艦,70多艘核潛艇,美國處於維持霸權的需要,債臺高築造艦不止,我們不過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也沒有那麼多軍費。也不具備雄厚的物質基礎。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通過不斷創新,來實現和擁抱自己的強軍夢想。因此,我們正視差距,完全憑藉自身不斷技術追求和進步,打造了萬噸大驅055,發展航母和小平頂,來逐步實現自己的強軍夢想,不過一個起點和開始。騎鯨斬波,我們未來將以更加倍的努力,為民族復興大業駛向深藍。


魂舞大漠


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主要體現在一個轉型和健全作戰體系建設兩個方面,人民解放軍經過改革開放後40多年的發展,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陸海空火箭軍以及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總體發展呈現出補齊短板、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的特點,人民海軍也不例外。

一個轉型

一個轉型 主要指的是海軍正加快由原來的“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遠海護衛”戰略轉型,推進海洋強國戰略,打造以航母打擊群和遠海機動作戰群為核心的遠洋作戰體系,整合現有近海兵力構建完善、高效的近海防禦體系。

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人民海軍作為世界軍種率先走出國門,開始探索一條走向世界的發展道路;一大批以055型萬噸大驅、052C/D防空型驅逐艦、054A多用途護衛艦以及001、002型航母未為代表的遠洋型作戰艦艇大批量服役,從遠海作戰區域防空、對海作戰、搜潛攻潛以及向陸突擊等多個領域快速發展。

在發展遠洋艦艇的同時,海軍航空兵特種作戰機型也逐漸完善,列裝第三代遠程重型殲擊機、空警-500、空警-200、運-8反潛巡邏機、運-8技術偵察機等一大批先進裝備相繼入列,全力推動海軍走出國門,走向遠洋,走向世界。

健全作戰體系建設

我們都知道一個完善健全的作戰體系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網絡體系,涵括了偵察預警、電子對抗、指揮通信、制空作戰、制海作戰、反潛作戰以及向陸突擊等多個子模塊。人民海軍長期以來確立了“空潛快”的近海防禦發展理念,嚴重缺乏遠洋作戰艦艇以及支撐遠洋作戰的相應技術裝備,整個作戰體系發展不健全,存在較多短板問題。

從人民海軍發展歷程來看,首要解決的就是遠海作戰必不可少的區域防空能力,從最早的紅旗-61到紅旗-7,直至發展至今的以海紅旗-9B、紅旗-16、海紅旗-10以及730/1130近防炮組成射程銜接、射高覆蓋的防空反導體系,遠洋防空型艦艇數量也成幾何倍數增長。

其次,我國對兩棲登陸作戰由於歷史原因一直保持較高的需求,受制於技術條件限制在該領域的發展相對較慢,尤其是立體登陸能力不足;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的出現初步實現了超地平線登陸,直至前不久075型小平頂的下水,將從根本上解決來兩棲作戰航空力量不足的短板。

剩下的也是最頭疼的一個短板就是反潛作戰短板問題。長期以來海軍在反潛方面主要依賴037型獵潛艇,直至本世紀初期才出現以搭載反潛導彈、艦載反潛直升機以及艦載反潛魚雷在內的反潛作戰體系。但在航空反潛領域與國際上有一定的差距,運-8反潛巡邏機雖已經入列,但在數量上遠遠不夠,艦載直升機主力直-9C太輕、引進的卡-28維護困難,直待直-20的服役。

總的來說,人民海軍近十年步入一個井噴式發展階段,一大批具有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相繼入列,但主要還是有補課成分在裡面,在加快戰略轉型的同時,也在不斷健全作戰體系建設,未來將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鷹鴿分析


海軍作為一個技術軍種,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發展往往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其實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一起走過來的,歷經幾十年的忍辱負重,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終於騰飛,海軍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現代化建設。海軍現代化建設提出是在上世紀80年代、起步於90年代、在新世紀之初的十年開始發展、騰飛於本世紀20年代也就是在2010年之後,這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腳步是一致的。
北海艦隊4條051型驅逐艦退役

70年代中美開始建交,80年代中美進入蜜月期,中國軍方開始像美國派出調查組去觀摩美軍的情況,就是在這個時候中國開始認清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差距,其中在海軍方面的實力相差最大,也就有了,後來那張著名的海軍司令劉華清將軍在美軍軍艦上翹首眺望的照片。所以回國之後海軍也正是將現代化建設提上了日程,但是為了國家經濟建設讓步海軍在80~90年代幾乎是停滯不前的特別是在90年代蘇聯解體中美關係開始惡化,在臺海危機當中海軍幾乎是無能為力,根本沒有辦法應對美軍的挑釁。


而90年代到新世紀之初,中國從蘇聯獲得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以及科研人員,所以從2000年之後中國海軍走上了現代化道路,其特徵就是兩艘中華神盾艦052C的入役,在新世紀之初經過吸收消化引進的先進技術之後,在2010年之後開始突飛猛進,也就是這十年以來中國海軍軍艦猶如下餃子一般的服役,而這些都是積累近30年的精力終於在這十年爆發,但其實也是對那幾十年進行補課而已。海軍強則國強,中國海軍的發展是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最終也會為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保駕護航,為中國的海疆支撐起一道最為堅固的保護傘。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說到底現在的中國海軍還屬於綠水海軍屬於防禦型。正在逐漸向藍水海軍發展,但是這個過程會非常的緩慢。不過我國海軍的未來發展前景肯定是很好的。



現在中國海軍的武器裝備和周邊的國家相比還算先進,和美俄還沒法比,有了航空母艦並不代表就能馳騁大洋,我們要韜光養晦,穩紮穩打,中國海軍才會成為世界藍水海軍。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比較漫長甚至艱辛,因為還會有個別“友好鄰邦”與美國會想盡一切辦法遏制我國海軍的發展。



我國除了要發展先進艦艇和航母外也要注重潛艇的發展,尤其是核攻擊潛艇,威懾力大,攻擊力強,攻擊範圍廣。所以,我國海軍的發展方向應該向遠洋化、信息化、配套化發展。



我們將來的艦隊要做到全球到達,全球作戰,所有的武器平臺都是互聯互通的,都是信息化的一個終端,大力升級傳輸數據鏈,讓所有作戰單位都能獲取戰場信息,相互支援。所有的武器系統、作戰指揮系統、後勤保障系統實現一體化。

雄起我們的大海軍!


戰武奇兵


隨著新中國的強盛,往日祖國海疆的保衛者們在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更新換代,而在19年10月1日國慶節前夕,沒有什麼比075兩棲攻擊艦的下水更讓人激動的了。

075的出現,使得人民海軍擁有了更大程度上可以遠洋投送兵力,捍衛祖國領土完整和祖國的海疆的能力又增長了一大節,中國海軍航空母艦編隊在遠洋作戰中又增加了一個強項。

075下水,一時間風光無限,曾經的055大型驅逐艦和002航母都成了過氣的網紅,大家轉變了關注的目光,這艘近4萬餘噸的新銳戰艦成了軍迷們的新寵。

新艦齊備的中國艦隊缺乏什麼

而在此之前,等待入役的002航母已經在海試,003航母也已經在建造之中,055型大型驅逐艦有2艘已經海試,2艘下水,4艘在建,而早期的052D服役和即將服役的多達23艘,作為遠洋投送兵力的兩棲登陸艦,071船塢登陸艦有6艘已經服役,還有3艘等待服役,走向深藍的人民海軍一時間新銳入役艦艇如同下餃子一般,讓周邊國家羨慕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海軍還缺少什麼呢?這個問題引起了軍迷們的熱議。

有人說缺艦載機,原因是現在服役的001航母和075兩棲攻擊艦上,都缺乏可以施展的戰鬥機及預警機種,001上服役的殲15戰鬥機,雖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33噸,但由於是滑躍起飛,只能以26.5噸的戰鬥重量起飛,並不能發揮處自身強大的戰鬥機,遠不及美,法等國的同類戰機,而滯空時間相對也較短,也就是作為重型戰鬥機的殲15在目前並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戰鬥力,但隨著我國電磁彈射器和新版殲15B的研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海軍艦載機部隊的戰鬥力將迎來質的飛躍。

還有人說,075兩棲艦上,缺乏一款類似美國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搭載機種用於強化我軍遠洋投送的登陸打擊能力,但目前,我軍尚缺乏研製該類飛機的水平,雖然渦扇15的推力達到了19噸,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F35B在兩棲艦上是依靠升力風扇垂直起降的,由於需要垂直起降,所以本來不大的戰鬥機又額外搭載了重達2.3噸的升力風扇系統,這嚴重限制了F35B的能力,比如F35B在作戰時候最大飛行速度只有1.53馬赫,而且它的航程和作戰半徑稍嫌不足。

如果我軍浪費時間去開發此類戰機,英國的海鷂海上俄羅斯的雅克141類的飛機雖然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對象,但這類機卻有著同樣腳短,戰鬥力不夠的通病,強行開發,效果只會相反,所以,專家認為,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的話,那麼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存在性不強,還不如武裝直升機,因為艦隊防空有055和其他護航艦隻保護,單純考慮兵力投送的話,用已經成熟的武裝直升機技術來填補,倒不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武裝直升機雖然缺少隱身能力和打擊半徑過小,但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中國的造艦速度和科技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

面對以上情況,大部分專家認為,中國海軍現在已經掌握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海軍武器的建造和使用能力,從航母,核動力潛艇,大型防空驅逐艦,多用途驅逐艦和護衛艦,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人民海軍不缺乏世界大國海軍擁有的任何一種武器,而且對目前經濟形勢較好的我國來說,擴充海軍力量其實就是不斷的下餃子,通過建造的方式就足以讓人民海軍擁有足夠的力量保衛國家和維護中國的海上權利了。

但我們有句老話叫做十年陸軍,百年海軍,眾所周知,海軍是一個相當擁有技術性的軍種,放在軍隊中,普通士兵通過三個月的基本訓練,就可以掌握武器使用和戰術動作,訓練一年就可以成為老兵,而空軍飛行員經過飛行學院的基礎理論學習,再開教練機經過飛行訓練幾年時間也能達到成為一個成熟的空軍標準。

不容易的百年海軍

但放到海軍卻不一樣,當年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列強的海軍都有一個百年成長的過程,最終才能成為海洋霸主,我國清朝時期嘗試成立海軍,但在唯一的一次艦隊決戰中幾乎全軍覆沒,所以海軍不是簡單的軍訓和理論能養成的,一艘軍艦幾乎相當於一座城市,需要有很多個部門相互配合,雷達,艦炮,導彈,反潛各部門的配合,才能讓一艘軍艦運轉起來。

而這艘軍艦的指揮官比如航母艦長,他需要是飛行員,還需要懂指揮,還有中型戰艦的艦長經驗,一整個流程下來十年都不止,而把一艘艘的軍艦組成艦隊,在海上作戰,補給,完成任務,則需要更長時間的磨合和演練,所以我們儘管有了艦艇的建造和使用經驗,但對剛剛邁入深藍的人民海軍來說,艦隊的運轉,行動,作戰,都需要相當的時間去磨合,去培養,所以我們缺乏的是人才,是真正懂得海軍,懂得戰艦的人員,戰艦現在要多少我們能造多少,但作為海軍,面對美,英等老牌海上強國,我海軍還是缺乏相當的經歷的,所以我們的人才培養,才是以後的重中之重。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中國海軍發展經過了以下幾個時期:

1.空潛快,對抗美國。剛剛成立的海軍,學蘇聯。大力發展空軍(轟5),潛艇,快艇。這是防禦戰術,也是一種蠍子戰術。靠著自己的損失小消耗對手。美國雖然這時海軍強大,但隨著反艦導彈的服役。美國的火炮魚雷和中國的反艦導彈射程相差無幾。美國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

2.第一次衝擊大海軍。中國在70年代同時面對美國,蘇聯的威脅。特別是蘇聯海軍的反艦導彈,讓美國都不寒而慄。更何況中國。北海艦隊建設成為重中之重。南海艦隊成了棄子艦隊。但諷刺的是幾次海戰全在南海進行。中國發展出攜帶6枚反艦導彈的旅大驅逐艦對抗美蘇。這時候雖然號稱衝擊大海軍,但其實不過是“空潛快”戰術的延伸。隨後中美緩和,中國企圖購買各種先進設備,但小錢錢不足。只拿到反潛直升機直9(海豚),一套聲吶反潛(美國),兩套艦船發動機(美國)。中國這時候的大船被世界戲稱超級大快艇。(就是除了反艦導彈達到大型軍艦標準以外,其他武器配置都是快艇級別)

3.冷戰後的迷茫期。冷戰結束之快,讓中美都非常不適應。但中國還是趁著這個空擋從俄羅斯引進了“現代級”驅逐艦。而且從前蘇聯吸收了他們理念。但諷刺的是美國用一場海灣戰爭,打碎了蘇聯的戰術。我們陷入了迷茫。我們認為的先進戰術,竟然被打的找不到北。

4.臺海危機後的目標確定時期。臺海危機對中國軍隊建設影響非常深刻。當時中國軍隊建設只有一個目標,幾年後取得臺海優勢。022,大型火箭炮,轟6改,蘇30MKK2,都是為了臺海一戰而準備。

5.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隨著國力的提升。我們開始有足夠的金錢進行研發。這時中國目標只有一個: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中國各種研發也開始取得突破性發展。整個艦隊像下餃子一樣發展,海軍一日千里。5年前和今天,今天和五年後的海軍都不一樣。

海軍建設正式走向藍水。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鬥天鬥地鬥自己


我國現代級驅逐艦136艦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2013年我國開啟了現代級驅逐艦的現代化改裝工作,現代級136艦目前已經完成了改裝驗收並且歸建,隨後137艦將開始改裝作業。在剛剛步入21世紀時,從俄羅斯購買來的現代級驅逐艦還是我國海軍的絕對主力,裝備8枚P-100“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而被稱為“航母殺手”,4艘現代級被稱為我國海軍的“四大金剛”。然而現代級並非我國海軍的第一代“四大金剛”,在我國海軍成立初期,有4艘同樣起到支柱性作用的戰艦被譽為“四大金剛”,它們就是07型驅逐艦。

接收改裝中的現代級136、137艦

“四大金剛”來自蘇聯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白馬廟宣告成立,雖然成立了海軍,但當時我國並沒有自主建造千噸級別大型艦艇的能力,海軍的戰艦主要是由繳獲的國民黨軍艦組成。為了快速提高海軍的戰鬥力,當時最為可行的辦法就是直接購買外國的軍艦。最一開始我國打算通過香港向英國購買其退役的艦艇,並且還訂購了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以及10艘掃雷艇。然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英國作為美國的盟友,自然不可能再將戰艦賣給我國,我國海軍的擴軍計劃就這樣泡湯了。

前蘇聯07型驅逐艦

從英國購艦不成,我國轉而將目光投向蘇聯,1952年我國海軍司令蕭勁光率團赴蘇聯談判武器購買事宜,想要從蘇聯購買驅逐艦。但是與蘇聯的談判進行得也並不順利,最開始蘇聯並不情願出售驅逐艦,為此毛主席還專門致電斯大林,以“戰略合作”的關係來說服其向我國出售驅逐艦等裝備。即便如此,相關的談判還是從1952年持續到1953年,直到中蘇簽訂《關於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從蘇聯購買4艘07型驅逐艦才算是落到了實處。

07型驅逐艦101“鞍山”艦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有關從蘇聯購買的這四艘驅逐艦,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每艘單價相當於當時17噸黃金的價格。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是有所誇張的。購買4艘07型驅逐艦是《關於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中的內容,這一協定中蘇聯向中國承諾了6.1億盧布的貸款,而買船的錢就算在這一貸款中。1953年每克黃金價格約為1.125美元,美元與盧布的匯率為1:4,相當於協定中蘇聯提供了等於135噸黃金價格的貸款,而這些貸款實際上包括成品艦艇32艘,飛機148架,各類車輛67輛,火炮150門,還有魚雷、水雷等武器,器材裝備,除此之外還包括49艘半成本艦艇的全部價格。就算4艘07型驅逐艦是協議中的核心裝備,但總價也不至於達到68噸黃金的程度。

退役的07型驅逐艦104“太原”號

支撐中國海軍的初代“四大金剛”

4艘07型驅逐艦分兩批分別於1954年、1955年抵達中國,分別被命名為“鞍山”、“撫順”、“長春”以及“太原”艦,在我國它們又被稱為鞍山級驅逐艦,它們的到來使我國海軍擁有了驅逐艦部隊。說起來07型驅逐艦在當時算來也並不先進,首先其設計於二戰之前,並且轉交中國的4艦都是完工於二戰期間的老艦,其次07型驅逐艦的設計本身也不怎麼樣,二戰前蘇聯的戰艦設計水平就不怎麼出彩,而07型驅逐艦又是在蘇聯在意大利的設計上改進而來的,這就難免07型驅逐艦會出現結構強度弱、續航能力不足等各種缺陷。

加裝“上游”-1反艦導彈後改裝為導彈驅逐艦的07型驅逐艦‍

儘管不算先進,但07型驅逐艦對於新生的人民海軍來說也是難得的戰力。我國接收的07型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855噸,滿載排水量2502噸,主要的武器裝備包括4門130毫米單管艦炮,4座雙聯裝37毫米防空機炮,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及數條深水炸彈導軌。總的說來07型驅逐艦就是典型的火炮驅逐艦,就火力來說還是不錯的,對付當時國民黨的軍艦已經足夠,其缺點是續航能力在16節航速下只有1700海里左右。就是這樣的“過氣”戰艦,在當時就是我國海軍僅有的4艘用於撐門面的主力戰艦,所以被海軍官兵譽為“四大金剛”。

我國全新的055型萬噸大驅,首艦舷號也為101

結語:服役時間超過40年的老艦

從完工之日算起直到退役,4艘07型驅逐艦的艦齡都超過了40年,在來到中國過後,我國在1969年到1970年間將其上的魚雷發射管拆除後,換裝2座雙聯裝“上游”-1反艦導彈發射器,使07型驅逐艦變身為導彈驅逐艦,從而能夠一直在人民海軍中服役至20世紀90年代。時至今日,“四大金剛”已經經過了數次更迭,下一代“四大金剛”應該就是4艘055型驅逐艦了,07型和055型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戰艦,但07型驅逐艦對我國海軍發展的重要歷史意義卻是不可磨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