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教師由於職稱不同工資不同的問題?這合理嗎?

中牟博苑


教師因為職稱不同而工資不同,這不合理。

教師是個特殊的職業,他們的工作需要用愛和知識去灌溉,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好不好只有學生才有發言權,不是什麼論文、優秀課、榮譽證書能決定的;學生的成才需要大量教師共同努力,不是哪一個教師的功勞。

教師與其他職業不同。高級技工,你得技術過硬;教授級醫生,你得醫術過人;高級工程師,你是工程的頂樑柱……他們的職稱能代表專業能力,而教師的職稱證明不了什麼。

所以用職稱給老師定工資是不合理的。


幸福的園丁


個人認為職稱問題已經成了教育發展的頑疾!由於職稱評審的人為因素造成了評審過程中各種的不合理、不公平,同時也滋生了很多教育腐敗。職稱評審帶來的同工不同酬嚴重地制約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一些教師為了職稱評定,把撰寫論文、研究課題、評優評先作為主業,完全忘記了作為教師的根本任務應該是什麼,自己的教學工作得過且過、敷衍了事,投機鑽營,根本無心於實際的教學工作,而這些人往往都能優先獲得職稱評定,撈盡各種好處。同時,那些老實本分、兢兢業業搞教學的老師因為不善於鑽營又無緣職稱晉升,職稱上不去就意味著工資要比那些靠鑽營上了職稱的人低好幾百,甚至上千塊錢的差距,工資收入的巨大差距同時也嚴重挫傷了這些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他們看到得過且過、矇混過關的人反而混得如魚得水就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抱著一種極度受傷的心態工作上消極應付、出工不出力。職稱評審過程中產生的這些消極因素將會對學校乃至整個國家的教育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總體上是弊大於利。


雙鏟機器人


可笑的職稱,可悲的制度,可恥的薪級,可憐的人群。教師甲與教師乙幾乎同時參加民辦教師。教師甲一直在中學任教,基礎紮實,知識豐富,早早考入師範學校畢業轉正。教師乙一直在小學任教,只能靠政策落實僥倖一刀切轉正了。可是教師甲反而沒有教師乙的工資高。原因是:教師甲轉正過早,剛一畢業就開始評定職稱,當時名額有限,論資排輩。教師乙是民辦教師時即轉正前評的職稱,無人競爭,條件相對寬鬆很多,轉正後派上用場,致使教師甲比教師乙遲評了幾年——中教一級。這樣薪級差了好多。再教師甲還要扣去兩年的教齡工齡。真是知識越多越吃虧,知識越多越“反動”?難道教師甲花錢進修學習有罪了?教師乙戶口在農村,有土地有補貼。現在馬上就要退休了,養老金還不知如何呢?什麼視同繳費,甲比乙要早轉正10年,總不能一輩子都吃虧吧!


YA哥


教師由於職稱不同而工資不同,這句話本身是對的。問題在於評職稱的條件是否科學合理,評職稱的程序是否公開公正,評上職稱的人是否能力高上,盡職盡責,學生滿意,是否在教師中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長期實踐證明,這些方面都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以下我僅對中小學教師職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評選條件。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宏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要能力水平又要品德責任的綜合工程。這項工作成果是很難準確地量化和細化的。所以,上級對教師職稱評定條件只對指標數、學歷、任職時間、年度考核、論文篇數、獲得榮譽等進行了硬性的規定,具體考核細則由學校自主制定。而學校在細則制定中往往就參雜了人情和情分,事實上常常是校長優先,中層優先,真正在教學一線出力的好教師卻不容易脫穎而出。

二、評定程序。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工作大致要經過考核積分,指標審定,填表上報,考試,講課,評委評審等程序。比如職稱考試都有專門的考試資料,必須強力背誦才能通過,這讓一些年齡較大的好教師望而生畏。據說評委評審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正之風的問題。

三、示範作用。教師職稱工作的最大問題還表現在示範引導作用不明顯。一是很多教師上職稱都是奔著高工資來的,評上職稱就會有船到碼頭人到站的感覺了;二是一部分年輕教師靠考試通過了,卻不足以擔當起較重的教育教學任務。這些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對學校管理,提高質量極為不利。

這些都應該在下一輪教育改革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邁克大山


職稱,通俗一點,就是給老師分等級、貼標籤、注價格。

以上神操作,好多情況下,真是神不知、鬼不覺。

有人說職稱是對照評審條件憑硬件評出的。

我的弟弟是全縣數學骨幹教師,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所教的學生劉友文,在省級數學竟賽中獲一等獎。

全縣只有劉友文獲此殊榮,他因此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竟賽,獲二等獎。

按理,我弟應獲相應的輔導獎證書,但是他卻沒有得到。

我把情況說給濱海中學的一位數學老師,這位有經驗的老師說,輔導獎證書從主辦方到濱海是不寫獲獎老師名字的,由濱海縣教育局教研室寫輔導老師名字,因為主辦方不知道輔導老師是誰。

這位老師很肯定地說,獲獎證書肯定有,如果不是被弄丟了,那肯定寫上別人名字,被人家用於參評高級教師職稱了(我弟那時還沒被評上高級教師)。

我就找教研室蒯主任問不發獲獎證書給我弟弟的緣故,他說當時就沒有獲獎證書。

有人分析說,全國中學生數學竟賽獎等級很高,絕對不可能不發輔導獎證書給老師,肯定寫給別人了。

這份硬件含金量很高,以此證參加職稱評審者一定因此獲得了高級職稱,但其職稱含金量怎樣呢,明擺著的嘛!

可見,所謂硬件,是怎麼得來的,那可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一旦這些或偷或搶或小作坊製造的假冒偽劣硬件派上用場,讓八旗子第們獲得了心儀的職稱,這些人就進入了相應角色,忘了自己幾斤幾兩,總認為自己憑“硬件”、對照條件被評上的,說沒評上的硬件不夠,反對職稱者為自己找理由,人懶、不學無術,評不上就嫉妒別人…

獲得了高職稱,就獲得了高工資。

而以假冒偽劣硬件獲得有關職稱的人,好多比真正優秀的教師先評上,先評上就先加工資。

職稱不同等級(三級、二級、一級、高級、特級)對應不同工資。誰職稱升得快,工資就加得快、加得多。

由於職稱有指標限制,相同學歷、能力相當的人,在不同學校,機遇就不同,有的人相隔十幾年,才評上相同學歷、能力相當的人早就評上的職稱,那麼,相互間的工資就有十幾萬差距。

所以,職稱不同,工資不同,除了讓廣大教師感到人格不被尊重外,還感到經濟利益也受到侵犯…

職稱不同,工資不同是絕對不合理的。


改變一切不容易


教師由於職稱不同而工資差距過大的問題確實存在。但存在必有其合理的因素,有果必有因。

我們可以看看差距究竟有多大。

先說教齡相同但職稱不同的。以我身邊的教師為例:教師甲:職稱二級,教齡12年,每月打卡2900元(零頭不計,下同);教師乙,職稱一級,教齡12年,打卡工資3100元。教師丙:職稱一級,教齡34年,每月打卡4200元。教師四:職稱高級,教齡33年,每月打卡4900元。

您可以看出,那怕同一天參加工作,由於職稱不同,教齡同為12年的兩人每月工資相差200元;教齡同為30多年的,兩者相差700元。而且這後兩位,工資較低的那位教師的教齡還比工資較高的多了一年。

以上比較還僅僅是每個月的打卡工資。如果加上績效工資和公積金等,差額會更大。

仍從上面的材料看,那位高級教師比二級職稱的教師每月多出了2000元;如果也加上加上績效工資和公積金等,差距可能要突破3000元。

設置職稱的初衷,是為了激發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鼓勵教師終身從教;也必須承認,在實施過程中也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這大概好像想網絡遊戲裡的打怪升級。你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不斷做任務,買裝備,升級武器。教師為了職稱晉升,你得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持續做出較為突出的業績,還得搞教研寫論文指導學生參與相關的比賽。

比如說你是三級教師,在此崗位上從事教學工作3年以上,就可申報二級教師;在二級教師崗位從事教學工作4年以上又可申報一級教師;在一級教師崗位從事教學工作5年以上又進一步申報高級教師;在高級教師崗位從事教學工作5年以上,此時就可衝擊教師職稱的峰頂——正高級教師了。

但是,假如你能力超群,業績極為突出,從新入職的年輕教師開始,一路順暢地攀升到正高級教師,也需要1+3+4+5+5=18年。也就是說,你從22歲入職,等晉升到正高級教師的時候已經40歲了。而現實中的情況是,能在40歲成功晉升為高級教師,且能得到相應的工資待遇,已經屬於為數不多的牛人了。

教師職稱低,工資自然也是低的。晉升上高一級職稱的教師也是從低職稱、低工資一步步艱難跋涉過來的。因此,正如有網友所說,高級職稱的教師工資比較高,是因為這其中不但包含有對其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的獎賞,也是對以前工作業績的補償。

所以,年輕教師不要只看到人家高級教師工資高,你還知道人家也曾經和你一樣。而且你通過努力,也終究能夠成為高級教師甚至正高級教師,能得到更高薪酬待遇。

當然,正如沒有一樣東西是完美的,當下的職稱晉升制度裡面也有不少的弊端。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教師來說,能夠做到的就是自己努力而不是抱怨。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牟山花下客


現在很多教師在網上吐槽:不願談教師職稱的事,談起職稱,心裡在流淚!

老師在職稱上的經歷和感受,我們可以理解,但對職稱的不實和過激言論,我認為是缺乏理智。

我們可以質疑職稱制度的不合理,也可以質疑職稱評審過程的不公平,但如果因此而質疑教師間工資的差別,那就不應該了。

且看教師之外的任何職業或單位,哪個單位職工之間沒個職別?沒有工資差別?教師行業為何就得與眾不同?難道只有教師之間人人工資一樣,吃大鍋飯,才是公平公正嗎?

平均主義,大鍋飯,早已被歷史摒棄。教師行業,即使取消職稱,也必然會有另一種類似職稱的制度來避免“大鍋飯",拉開工資差異。

在此,我想特別提一下我們的年輕教師。不錯,年輕人不論在哪個行業,都是生力軍!他們有活力,有動力,有精力,一直是單位內承擔著最繁重工作的那部分人。而在工資待遇方面,與年齡較大的同事相比,往往又是較低的那部分人。於是,這讓很多年輕人想不通,認為多勞者少得,而少勞者反而多得,這是極大的不公平。

其實,年輕人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因為擺在面前的事實就是如此!

但是,如果一個剛入職或入職幾年的年輕老師總拿工作量和工資待遇與老教師相比並說事,那就太不應該了。

或者說一個初級職稱的教師,總拿中級或高級職稱的工資相比並說事,也是不理智的。

教師作為一個國家事業編制職業,畢竟不同於勞務點工,不可能完全按工作時長和勞動量來確定工資報酬。你說對不對?


三味聊教育


職稱是什麼?假設職稱是真實專業技術的體現,不是通過歪門邪道整來的,它只能代表靜止狀態中的技術水平,並不能代表評定後實際的工作量和業績。

當某位教師愛崗敬業,工作量不比別人少,工作又富有成果,那麼就應有較高的工資,因為工資是工作或勞動的報酬,有什麼樣的工作業績就應有什麼樣的報酬。教師工作有其特殊性,他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很高,工作與勞動態度有很大的聯繫,而職稱與工作不存在必然的緊密聯繫,高職稱的教師是否會用高水平的技術去工作,全在於其個人主觀意志,誰也不敢斷定他的工作就是符合他的職稱。他要是工作量很少或者不認真工作,他的工作恐怕都不如職稱低一級的教師。也就是說,教師職稱與工作之間不存在緊密而又必然的關係。因此,以職稱拉開工資距離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正因為現行的職稱工資制度存在以靜止的職稱作為工資的主軸來確定不同的工資等級,脫離了運動狀態下的工作實際,不考慮實際勞動與職稱是否相符,有什麼等級的職稱就有什麼等級的工資,所以出現了不少高級職稱的教師逃離一線或找各種藉口減少工作量的現象。這嚴重地挫傷了很多教師的積極性,擾亂了教師的心。

正因為職稱工資制度存在重大弊端,所以教育部等三部門在2009年推出績效工資制度,將教師的30%工資拿出來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繞開職稱重新按績效進行分配,縮小教師間的工資差距,以促進分配更趨向合理。

正因為職稱工資在推行績效工資制度後,仍然沒能從根本上去除職稱工資的弊端,最近教育部稱要進一步降低職稱在工資分配中的權重,增加獎勵性績效工資。當然,獎勵性績效工資在實際分配中也存在矛盾和不公,這不屬於本文闡述範圍,不想展開多說。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工資分配製度將更加合理。

我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留下您寶貴的評論,更期待您的點贊和轉發。讓我們一起關注教育問題,關心教師的切身利益,為教育的發展貢獻智慧。


百姓茶館話人生


其實教師評職稱根本就是個笑話,之所以有許多教師心態不平衡就是因為這個評定條件本身就不嚴謹、不科學。要考外語、要發論文等苛刻條件限制了一些認真授課、一心一意撲在教學第一線的老教師。而利用各種手段評上高級職稱後的教師則領取著高工資,工作上已沒有了繼續奮進的動力。而勤勤懇懇、不顯山露水的低職稱教師領取著低層次工資,卻幹著骨幹中堅的活兒。

其實教師職稱可參照公務員或公安幹警的方法,即按資歷評定,某級職稱到一定年資自然上調一檔,論資排輩。只要不間斷、不跳槽,不犯錯誤,到退休前都能評上高級。這樣才能穩定教師隊伍,鼓勵教師終身奮獻三尺講臺。


尾山人


要是真是有真正的科技創新,有真論文真創新的人,評上高級職稱,多掙幾塊錢,也無可厚非。可怕的是,現在中國中小學教師評職稱的論文幾乎都是假的,是花錢靠關係出版的。斯文掃地不說。對科技創新創新教育有百害無一利。論文可以造假,那麼榮譽證書之類有多骯髒可想而知,其中的沆瀣一氣蠅營狗苟同流合汙之下哪有什麼公正合理可言?長此以往是會嚴重影響我們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教育事業號稱百年大計,所謂百年樹人,這樣的造假的學術風氣是會流毒萬代的。買假論文評職稱,別人有微詞也是情理之中,對教師形象不好。所謂師道尊嚴實質是為師之道在於尊嚴。學術造假何來尊?學術造假又何來治學嚴謹?學生怎麼看?社會人群又怎麼看?不能清算教師買假論文評職稱,再好的教育也是白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