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劲,抖大杆的训练

学太极,上漾太极!点击右上角处“关注”,关注我们!

太极内劲,抖大杆的训练

抖杆在太极拳里是“练劲”的延续,这种延续会把劲练得更沉,更整,更准,更厉,更透。老一辈武术家在练劲的过程中无不把抖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因为有些劲根本不是练拳架所能达到的。

太极内劲,抖大杆的训练

杆一般是用“白腊杆”分东北杆和河南杆,是一种刀难砍,韧而带弹性的植物茎杆,有罗旋对称的节茎均匀排列。重量从一,二斤到五,六斤不等。东北杆硬挺,结实,河南杆稍柔些。扎枪用东北杆为好,抖杆河南杆更胜一筹,取其柔而劲醇。

杆长应在2米以上。

这里也许只能谈一些个人抖扞的体会,至于怎样抖,确实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否则不仅是练不好的问题而是伤害问题。

抖杆为什么能强劲?

这要从劲路的路径说起,人和一切脊稚动物一样“力发于脊”利用脊柱的弯曲变形,伸拔蠕动,折叠弯曲,产生的原始力经过肌肉,肌群和韧带作用产生位变,再经过其它骨骼神经传递到达所要部位,如拳头,手掌,肩,肘,腿,器械则是剑锋,刀缝,枪头,捧突等部位攻击出去。

太极内劲,抖大杆的训练

平时我们行拳架能够练出一定的劲力但和用杆加长手臂的练法是截然不同的;

1、重心作用,此时的作用有一个固根的要求,就是对腿上根的要求特别高,练久了会达到“扎根”的效果。

2、由于力“透"的要求,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相当重要,这样就练出了劲“纯”的要求。

3、加长的手臂对内劲,外劲的综合能力有一个相互作用,这种相互的作用在强度推助下会产生巨大的爆发力。

4、这种爆发力在杆的柔韧作用下具有的穿透力是无可比拟的。

5、抖杆得法的话这种内生动力是脱离了,顶,匮,丢,拙之力的。

6、抖扞出的劲是具有复合,叠加,折返,透劲意味的,一力胜十巧,抖扞的劲不仅是力,极具巧的意味,也只有巧才能把扞抖好。拙劲是抖不出真正好扞的。

7、抖杆对丹田作用强烈,对横隔膜扯动能力相当强,所以好坏在此一举。强烈的作用对内脏影响不能忽视。

太极内劲,抖大杆的训练

抖扞对练劲作用巨大,副作用也不可谓不大。有几句奉劝;

1、持之以恒。2、适当练习。3、劳逸结合。4、加强营养。5、修练心性。6、不急于求成。7、速度控制、节奏把握。8、让内脏有固本、恢复、提高的过程与时间。

抖杆练劲的是杆与肌肉,

肌健,骨骼,隔膜,内脏相互作用产生的。需要练养结合,内外修练结合。

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