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資料、整理常見問題與防治

工程建設監理工作要規範化、程序化、科學化程度,可以從我們的監理資料收集、整理一窺睨端。目前眾多監理人員對監理資料的收集均做得比較到位,但資料整理總是差強人意,主要表現為資料填寫不規範、虎頭蛇尾;資料之間沒有邏輯,經不起推敲或者是監理人員記錄有歧義,容易使人產生誤解等等,也就是監理工作精細化管理還有待大力改進。 

監理資料的整理能力提高,不但要提升資料員的能力,主要還是有待於現場監理工程師高度重視監理資料的形成和質量,加強規範標準、建設法規文件等的學習,做到資料員知道“做什麼?”,現場監理工程師知道“怎麼做?”,總監理工程師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這需要項目全體監理人員共同努力,並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人曾參加過公司內審和外審陪同,以及管理體系貫標巡查,日常與其他單位同仁也有所溝通交流,大家對監理資料整理也有一些共識,下面列出幾例並提出個人防治意見與同行探討,意取舉一反三之效。 

1 現場監理辦公室形象

在激烈的監理市場競爭乃至現代的市場經濟中,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的寶貴無形資產,對企業內部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影響深遠,所以很多企業推行CI戰略,高度重視企業形象的培育和塑造。現場監理辦公室及監理個人的形象就是透視監理企業形象的一個基本窗口。

1.1 問題:現場監理辦公室凌亂,圖紙、紙張、灰塵、菸頭、飯盒隨處可見,上牆圖表沒有可觀性,不美觀。(這些情況真的是常見)

1.2 防治:監理人員進場後,應儘快、主動與承包單位、建設單位聯繫,統一規劃好辦公區,按合同條款就如何設置監理辦公室與建設單位、承包單位達成一致,這就為監理辦公室佈置打下良好的基礎,必要時應繪製辦公室平面分佈圖並確定所需配備的資源,如辦公用品、宣傳用品、安全保護用品等。資料員還要注意考慮資料室的佈置,如資料櫃的購買(全玻好),上牆圖表位置的佈置等,要與電工協商處理好照明線路、插座的設置,以免影響上牆圖表的張貼。有能力的單位應該統一工裝。

通過這些具有直觀性的基本的視覺識別和行為識別,展示企業的基本形象,先入為主讓人感覺某某監理公司就是不一樣,有形式才有內容嘛!

2 公司、監理人員及承包單位資質收集整理

政府主管部門到工地檢查監理工作時,總時要查查監理公司資質及監理人員的投入是否符合國家、地方規定及投標承諾要求;建設單位有時也要抽查一下監理人員的到位到崗情況。對總、分單位也應要求其上報組織管理架構,檢查其人員投入是否符合投標承諾及到位到崗情況。

2.1 問題:投標承諾人員與合同文件、組織架構圖及資質文件不能一一對應,整理雜亂無章。

2.2 防治: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的公司、個人資質文件收集後建議按以下順序一一對應整理,則核查起來方便多了。

1)監理單位:組織架構圖→建設單位審查書→公司資質、當地備案證書→監理人員資質彙總表→監理人員授權書(總監及其他監理人員,也包括見證員授權、印章授權、文件收發授權等)→監理人員資質、崗位證書等。

2)承包單位:組織架構圖→建設單位、監理審查意見書→單位資質、安全生產許可證、當地備案證書等→管理等人員資質彙總表→相應授權書(印章授權、文件收發授權等)→架構上各人員資質材料(含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B證、專職安全員C證)。

3)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員的投入資質、數量應是符合招投標文件承諾及國家、地方有關規定的,資質文件複印件應加蓋公司法人章。

3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審查

3.1 對樁基礎、地下室防水、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人、鋼結構、幕牆工程及一些高危施工作業等一般均應要求承包單位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建築設備安裝工程也應單獨編寫施工方案,方案中對於複雜的系統調試工作如重大設備吊裝、空調製冷設備的試運行、電梯調試應單獨編寫或在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中編寫調試方案。

3.2 問題:

1)監理審查不全面、不詳細,不能發現問題,千篇一律的一句話“同意按此方案施工”或者寫幾點不關痛癢、推卸責任的語句,有的甚至承包單位自己還沒審查通過監理就已審查同意了。

2)在日期籤認上也不注意報審及審查的時間先後邏輯性。

3)審查後提出了修改意見,至於承包單位是否真的修改完善就沒有下文了,看不到再些報審的審查記錄;施工條件發生變化後未督促承包單位修改施工方案並審查。 

3.3 防治:

1)監理人員要加強規範標準及國家、地方規範性文件的學習,尤其是強制性條文,安全方面的規定。

2)規模大、結構複雜或新、特、異的結構,項目監理機構對施工組織設計審查後,可報送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查,提出審查意見後,由總監理工程師簽發。必要時與建設單位協商,組織有關專業部門和有關專家會審。

3)按建質[2003]82號文要求,塔吊、物料提升機、施工外用電梯、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和其他外掛式腳手架、吊籃等應按相關規定是由其產權單位編制施工方案,有的地方也有規定是由安裝單位編制,審查時要注意。

4)對施工組織設計,監理人員只有審核權,而無修改權;同時,對於修改施工組織設計的建議,監理人員應慎重提出。

4 工程材料、構配件、建築安裝設備審查

4.1 問題:監理在籤認同意使用此材料時,可能應現場見證取樣送檢的還沒送檢,更不用說審查了其複試報告,或者材料早已開始用於工程。

4.2 防治:

1)要求承包單位做好材料需求計劃,保證材料的及時供應。

2)材料進場後監理人員應及時檢查、該取樣送檢的見證取樣送檢;質量證明文件、複試報告監理工程師監理必須籤閱、註明時間(此條是防止監理人員審查時不負責任)。

3)報審表必須附數量清單,包括材料名稱、來源和產地、用途、規格等,質量證明文件監理可存複印件(加蓋經銷部門紅章,並註明原件存放處),不論原件或複印件承包單位項目部都必須加蓋項目章,需見證取樣送檢的,必須附見證記錄和複試報告,凡進口的材料、產品、設備還應有商檢的證明文件。

4)整理順序:報審表→清單→必要的複試報告→見證記錄→出廠質量證明書(要注意複試報告與出廠質量證明文件中如水泥批號是否一致等)。

5 旁站監理記錄

5.1 問題:未按建市[2002]189號文要求旁站並作記錄或《旁站監理方案》已列出旁站範圍但並未旁產並作記錄。

5.2 防治:

1)按單位工程填寫,當原監理人員崗位調離時,下任監理人員應辦理交接,而不用另外填寫新一本旁站記錄。

2)旁站範圍應在《旁站監理方案》中明確,並按此旁站監理並作好記錄,尤其是不注意安排旁站的土方回填、卷材防水層細部構造處理、預應力張拉等。

3)對一些高危作業如高支模施工及塔吊、物料提升機安拆等,現在地方建設主管部門也要求旁站,則應在《旁站監理方案》中列出並認真執行。

6 圖紙會審、工程變更

6.1 問題:圖紙會審或工程變更籤認欄無總監籤認,收到正式圖紙會審或工程變更後也無審查。

6.2 防治:

1)收到圖紙會審或工程變更後監理工程師和總監均應認真審查並簽字確認。

2)對汲及強制性條文標準的變更,還應知會建設單位送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確認。

3)注意在其變更上記錄好變更收到日期,發承包單位除要求籤收外,還要注意要求其填寫好收文日期。

4)變更上必須有建設單位印章和項目監理機構印章(防止承包單位與設計單位串通撈取不正當利益,損害建設單位利益)。

5)監理日誌注意記錄變更收到日期、承包單位實施日期等情況,以準確簽證。

7 施工進度計劃(調整)審查

7.1 問題:對承包單位報送的進度計劃無審查意見或進度計劃太簡單如僅僅畫一張橫道圖,列出一定時期的各工程項目進度目標計劃,沒有其人、機、料、資金等的配合計劃,監理也沒有未提出補充完善意見就簽署“同意”。

7.2 防治:施工進度計劃審查主要要注意結合以下問題進行,並應有書面審查記錄。

1)做好各單位的進度計劃協調工作。

2)根據批准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結合工程的大小、規模等情況,承包單位應分別編制按合同工期目標制定的施工總進度計劃;按單位工程和不同計劃期(年、季、月)制定施工進度計劃。

3)監理人員要注意審查承包單位投入的勞動力、材料、構配件、施工機具及設備、施工水、電等生產要素的供應計劃是否能保證進度計劃的實現?供應是否均衡?需求高峰期是否有足夠能力實現計劃供應?

3)由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條件(資金、施工圖紙、施工場地、採供的物資設備等),承包單位在施工進度計劃中所提出的供應時間和數量是否明確、合理?是否有造成建設單位違約而導致工程延期和費用索賠的可能?

4)總、分包單位分別編制的各工程施工進度計劃之間是否相協調?施工順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藝的要求?專業分工與計劃銜接是否明確合理?

5)對因調整施工進度計劃可能增加費用或導致工期的延長,監理人員應慎重對待。

8 工程簽證注意事項

工程簽證關係到建設單位的切實經濟利益,亂簽證或不嚴謹容易導致日後結算糾紛,也損害了監理單位的形象和利益。

8.1 問題:工程簽證籤認簡單,無總監複核籤認;工程簽證無支持材料或支持材料不齊全、無效。

8.2 防治:

1)監理人員在簽證時不應籠統籤“情況屬實”,應定量或定性寫清。

2)簽證支持材料齊全、真實有效,除現場等監理人員簽證外,總監應複核籤認。

3)一般簽證項目監理機構簽證後,再由項目監理機構轉建設單位簽證,轉報之前,項目監理機構、承包單位項目部都應該複印備存。

9 監理工程師通知單

監理工程師通知單最能體現監理人員的管理、技術及文字水平,也是監理人員的權威表現。

9.1 問題:事無大小都發一份監理工程師通知單;承包單位不回覆不管,回覆了審查時千篇一律“已基本整改”後再無其它。

9.2 防治:

1)注意文字嚴謹,簡練,註明要求承包單位的回覆日期。

2)對承包單位的回覆要到現場認真核查,在回覆確認時最好一條一條確認。

10 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檢查

10.1 問題:監理人員對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檢查就是收集了一些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件複印件,沒有實際檢查意見,而且收集也不齊全。

10.2 防治:

1)施工現場的所有特種作業均應參加專業培訓、持有效的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

2)監理人員檢查時既要證件複印件與原件是否相同,也要核查原件與持有者是否相同。

3)特種作業人員應造冊登記,人員變動需隨時調整。

11 分包單位資格審查

11.1 問題:報審表附件僅有分包單位的企業資質等級證書、營業執照、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沒有其它如擬投入人員、設備等資料。

11.2 防治:監理人員還注重審查以下資料。

1)分包單位擬承包工程的內容和範圍。

2)分包單位的業績情況;

3)分包單位擬投入分包工程的主要管理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崗位作業人員的資格證、上崗證等。

4)總包單位如何對分包單位管理(組織架構、管理制度)。

5)注意附件資質材料的有效期。

12 監理聲像資料

12.1 問題:不重視、不注意記錄現場發生的好的或不好的東西。

12.2 防治:監理聲像資料的記錄,可以為安全隱患整改通知的簽發附上圖片加強說服力,也為日後簽證、糾紛處理提供佐證;收集精品圖片,可以為公司、也為自己積累經驗。

以上問題,是現場監理資料整理常見的幾個問題,部分監理人員總喜歡把那些喜歡或不喜歡的工作當成需要或不需要的工作,認為這些都是資料員的事,在實際工作中不動手(實際上很多也不知道怎樣做),與資料員不能很好配合,導致資料不完善、不真實。因此,總監要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動員監理人員學習、個個動手,要求人人都知道填寫、收集、整理監理資料,而且要自己動手建臺賬。

監理人員在工作中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情才可能做好做到位,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下,要做到我有你沒有很難,關鍵在於我有什麼,並持續改進之,也如人們常說的“細節決定成敗”,“ 監理資料”的整理質量,正是透視我們監理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