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為何力壓駱賓王排四傑第三?讀讀他17歲這篇神作,妙不可言

初唐四傑的排名“王楊盧駱”,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是詩聖杜甫也認可的。所以雖然楊炯曾有“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得不服氣之語,但千年來這個排名卻並沒變過。而4人中存在感似乎並不高的盧照鄰憑什麼能力壓駱賓王排在第3,卻曾引起過不少人的爭論。

盧照鄰為何力壓駱賓王排四傑第三?讀讀他17歲這篇神作,妙不可言

駱賓王7歲時就曾寫下《詠鵝》,在當時有神童之名;長大後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詠蟬》,堪稱詠物名篇。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彰顯其才華的是那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寫得可謂是氣勢恢宏,勢如破竹。而盧照鄰這邊,雖然有《長安古意》、《十五夜觀燈》,但還是有人覺得無法和駱賓王相提並論。

那麼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首盧照鄰的一首高水平之作,詩名《曲池荷》。這是一首借寫花好月圓來感嘆自己年少飄零的神作,但全詩短短20字卻無一花字更無一月字,令人拍案叫絕。

盧照鄰為何力壓駱賓王排四傑第三?讀讀他17歲這篇神作,妙不可言

《曲池荷》

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寫這首詩時盧照鄰17歲。盧照鄰年少就有才,卻半生飄零,以至晚年投水而亡。而在這首少年時的作品中,我們就能似乎能讀到這位傑出詩人憂鬱的一面。詩的大意是:荷花的清香,縈繞在彎曲的荷塘兩岸;月光籠罩著荷塘,花影搖曳。我時常擔心秋風過早到來,讓荷花在不知不覺中就凋謝了。

盧照鄰為何力壓駱賓王排四傑第三?讀讀他17歲這篇神作,妙不可言

詩的第一句由花香入手,以“浮香”來指代荷花,不見花形先聞其香,堪稱妙筆。而“繞曲岸”其實有兩種理解方式,一是實寫荷花繞塘,彎彎曲曲的塘邊小路由荷花開路,一路延伸而去;第二種理解方式是寫花香縈繞,在遠遠的岸邊就能聞到,可見其花之繁茂、香氣之盛。

第二句“圓影覆華池”則顯然是寫月夜下的花影。以“圓影”來暗示這是一個月夜,這一句既可往小處理解,月光灑在荷葉上,荷葉便成了一個個圓影,鋪天蓋地生長在池塘中;也可往大處理解,月光如水,就如一個巨大的圓盤一樣,籠罩著整個池塘。

盧照鄰為何力壓駱賓王排四傑第三?讀讀他17歲這篇神作,妙不可言

開篇這兩句雖僅有10個字,卻可謂是字字珠璣,對仗工整,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麗而又別緻的花好月圓之景。而後兩句則是由樂景生出的悲情。一個“恐”字其實已經道出了詩人的無奈,再加上“常”字則是給這種無奈加上時間,詩人的傷感如花香一樣長久地縈繞於心中。最後5個字“飄零君不知”則一語道出了這種傷感的原因,花落已令人傷感,而不知不覺地凋落則倍添淒涼。

盧照鄰為何力壓駱賓王排四傑第三?讀讀他17歲這篇神作,妙不可言

縱觀全詩,不但用字句句講究,境界也堪稱絕美,可謂妙不可言。而我們在月與花後,讀到了一個憂鬱的少年形象。正常來說,一個17歲的才子不應該有如此傷情之語,畢竟少年王勃也不得志,卻在《滕王閣序》中不失豪情。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讀盧照鄰的詩才能感受到與其它三人不一樣的悽美。讀完這首詩大家覺得盧照鄰排在駱賓王之前,是不是合理的呢?歡迎討論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