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栋梁”吴介璋51岁因车祸逝世,留下4个子女,今现状如何?

1875年吴介璋出生于江苏无锡,自幼聪颖好学的他十六岁时便被聘请成为了私塾老师。后来甲午战争爆发,他便弃文从戎,考入了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他就任督练公所提调兼征兵处提调,他主张让县里年轻的有志男儿自愿前来应征,主动为国效力,同时招募各县的乡民子弟进行训练。

他亲自前往各个县城中进行征兵演讲,激励广大年轻人主动应征报效自己的祖国,为江西训练了一批有一批的新型军事人才。

武昌起义之后革命爆发,江西革命党人积极响应。由于他在江西军界声望较高,被推举为第一任江西都督,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和护法运动。不过因为他为人过于敦厚,不能狠下心来使用铁腕政策,驾驭不住局面,以致人心浮动,形势极为混乱。江西都督这一职位,也仅仅在职了十二天。

北伐时期,他被授予陆军中将。孙中山在上海重新改组中国国民党党部时,他是军事委员会中的一员。1926年他在外出活动的时候不慎被飞驰的汽车撞死,终年51岁,离世后被追认为陆军上将。作为一位对我国近代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家,那么他的子女后代现状如何呢?

“国之栋梁”吴介璋51岁因车祸逝世,留下4个子女,今现状如何?

长子年幼夭折。次子有炎于六八年离世,他的独生女儿美秋目前已过六十岁高龄,现在正于上海工作。三子有荣于一一年出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他前往麻省理工大学留学,回国之后在交大做了一名教授。五七年的时候,交通大学主体从上海迁到西安,当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那一批从上海迁到大西北任教的教授一共有二十三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前往西北的这一过程之中,他所在的小组负责管理本系西行中所用到的物资,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于贡献。西安交通大学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发展,与当初他们西行时付出的辛勤汗水是牢不可分的。他于九二年离世,享年81岁。其长女婷婷是西安著名的钢琴家,现已离世。次女妽妽曾经在太原钢铁厂担任高级工程师一职。

“国之栋梁”吴介璋51岁因车祸逝世,留下4个子女,今现状如何?

二六年,吴因为遭遇车祸而不幸离世,终年51岁。他离世之后,上级为他追封了陆军上将的身份并将他安葬在无锡市滨湖区的莲花山山脚下。当时棺柩下葬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全都在场并一起为他们的父亲立碑留念。他的三子有荣在组织交通大学西迁的过程中,曾经路过此地并扫墓纪念,在那之后便无人寻访。

直到后来因为修建公路取土的时候,施工队在莲花山下挖了一个大水塘。因为取土的原因,吴的棺柩便因此沉入了塘底,而且他的墓碑也被抛在了池塘边。零五年的时候,有位考古爱好者路过此地,偶然发现了水塘边的石碑。一零年后,因为该水塘为了捕鱼而将水抽干时,在池塘底部的淤泥里露出了半截棺柩。在经过相关专家考察之后,发现这是吴介璋的棺木。

“国之栋梁”吴介璋51岁因车祸逝世,留下4个子女,今现状如何?

当地政府专门组织人手将棺木打捞起来,并且按照当地的习俗再次重新下葬。封土后还为他立上了原先他的三个儿子制作的石碑。2011年,他的长孙其斌于兄弟姐妹四人联名给无锡市政府写信,请求政府帮助重建祖父的墓碑。

辛亥名将吴介璋虽然在世仅五十余年,但是他的子女后人们却仍不忘祖辈,怀念先祖。

参考文献:

1.《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国史馆 国史馆编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