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我的扶贫故事” 优胜奖

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我叫谌中清,现年55周岁,中学高级教师。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任原中砥乡联校校长,2000年任东坪镇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2008年调县教育局机关工作,历任安全办副主任、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2015年3月1日,我服从组织安排,苦口婆心做通了身患重症肌无力疾病的妻子的思想工作,孤身一人奔赴到了董家村这片贫穷落后的边远村落,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毅然扛起了脱贫攻坚这面大旗。驻村期间先后被评为县驻村帮扶优秀干部、县脱贫攻坚成效突出干部、安化县2018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入了董家村,就是董家人”。搬家到董家村村部,我立马着手走访,了解乡俗民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将所了解的情况详细记录在册,哪家是重病户,哪家有小孩读书,哪家房子待危改,我逐渐了解熟悉,心里开始有谱。多轮悉心走访和贴心交流,村民们对我这位县里来的一书记渐渐的不再陌生,精准帮扶的计划措施,亲切暖心的闲话家常,拉近了我与乡亲们的距离,董家村的每个角落留下了我勤奋的足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精准斟别贫困户是当时最凸显的焦点,群众对扶贫工作极不满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迅速指导村支两委对2014年原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进行摸排整改,做到应清必清,应进必进。成功打响当头炮,村民开始喜欢事无巨细和我交流,我们越来越亲近了。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要致富,先修路”。社会在飞速发展,3.5米宽的村级主公路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到政府争资立项,向教育局汇报争取帮扶,召开屋场会统一思想,村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村公路扩改工程如期进行。年底完工时村民幸福泪洒,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扩改工程大快人心。董家村成为了冷市镇第一个完成村级主公路改造的先行村。“百姓安全才是最大的民生”,2016年梁家村发生的地质灾害,泥石流堆积的塌方导致整个董家出入车道瘫痪,我迅速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党员骨干、村民组长、卸职老干部召开诸葛亮会议,团结一切力量,多方筹集资金拉通白竹山至陶竹的硬化通村公路,该段公路在老百姓的眼里不仅穿越了天道山的钟灵仙气,更是造福村民避灾躲险的第二生命通道。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畅通了公路,产业发展迎来绝佳机遇。我立马携手村支两委着手谋划养殖、种植和光伏发电等村级重点产业发展项目。董家村的一、二组山头绵延起伏,山林中生长着成片的安化大叶种野生茶,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导致这些野生大叶茶稀稀落落的生长在林间山头。得知这一情况后, 我积极向教育局和冷市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反复召开会议鼓励村民发展茶产业,联系县市专家积极开展专业茶知识培训。2016年5月,由卸职村干部、致富领头人周社星牵头,成立了“耀远茶业”专业茶叶合作社,带领全村贫困户走上了“以茶兴农,以茶致富”的脱贫之路。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是消除贫困的法宝”。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我千方百计引导村民开辟更多致富门路,大力倡导村民自力更生、自主创业。董家村关公溪地段无人员居住,特别适合放养西藏林芝地区的藏香猪,其肉质肥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特别适合山区放养模式。我们工作队全力支持发展藏香猪产业,指导致富带头人梁立民成立了“乌云界藏香猪专业养殖合作社”,采取由“带头人+贫困户”的方式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该合作社发家致富,实现脱贫奔小康。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经济要振兴,教育要先行”。深抓产业发展的同时,作为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扶贫人,我深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解决教育问题才是能持续发展的根本,扶贫先要扶志与扶智。2016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教育局及驻村帮扶工作队依托自身力量,举董家村全村之力,修建了崭新的希望小学——董家小学,董家村的孩子们终于告别远赴十里之外借读的历史,可以幸福的坐在家门口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知识的熏陶和洗礼!

“扶贫是一场攻坚战役,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2017年底,是我在董家村驻村帮扶的第三年,经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验收,董家村以崭新的姿态成功脱贫摘帽。为响应“脱贫不脱政策”的号召,我继续安心驻村开展脱贫攻坚。近五年的驻村帮扶,我以村为家、事必躬亲。我妻子系农村户口,无固定职业,2014年我妻子身患重病,而我因一心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甚至延误了身患重病妻子的手术和放疗。至今,我妻子先后三次在湘雅医院住院手术,并且目前每隔2~3个月到湘雅医院复查进行西医治疗再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进行中医调理,前后已花费三十多万元,且还需终身服药治疗。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衷心忙扶贫,温情暖远亲

在实现整村脱贫后的巩固攻坚阶段,上门走访是我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风雨无阻,寒暑不歇。2018年5 月 15 日,我在走访卸职老支书、贫困户胡抗日时,突遇狂风暴雨,泥泞路滑无情将我右腿半月板撕裂,当时我疼痛难忍。为了不让村支两委干部与亲人牵挂,我轻伤不下火线,拄着拐杖依然行走在乡间小道,坚守在扶贫帮困的第一线。摔伤半月后,才利用调休时间,趁着陪重症妻子检查身体的机会,顺带检查了自己的腿疾,在湘雅医院进行了手术修复。术后第三天,我立马返回村部,有条不紊带伤开展扶贫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驻村帮扶五年来,贫困户产业发展实现全覆盖,华莱公司委托帮扶产业20户、华莱股份制帮扶40户、藏香猪养殖产业9户;截止2018年底62户251人已脱贫,还有3户9人有望今年脱贫。帮扶工作取得些许成绩得到各级组织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推荐,先后有近十来个兄弟扶贫工作队前来董家村交流学习,本人先后被评为“县驻村帮扶优秀干部”、“县脱贫攻坚成效突出干部”、“2018年度安化县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属于过去,激我砥砺前行,我深知要想让董家村的村民永远告别贫困,实现真正脱贫奔小康,不仅要有长久的产业支撑,更要有清晰的远景规划。我和村支两委特邀湖南城市学院的专家李向阳教授为董家村量身打造了三十年远景规划,为董家村“美丽乡村”的先行村建设描绘了美好蓝图。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1604名乡亲父老共同谱写“美丽董家、魅力董家”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