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一個小人物,在此改變歷史的走向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鄭國渠流淌千年。

公元前246年,正當秦國虎視群雄,緊鑼密鼓地籌劃統一戰爭之時,一項規模巨大的水利工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這是一條水渠,渠首設在陝西禮泉東北的谷口,涇河從這裡衝出群山進入平原,而乾渠則計劃自首向東,橫穿冶峪水、清峪水,爾後匯納濁峪水,再往東北注入洛水。

這條渠的開掘,規模空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從開工之日起,這裡的鋼釺聲,錘鑿聲就不絕於耳,數以百萬計的民工被徵募到這裡,採石築壩,挖土掘泥,一片繁忙。然而,就在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即位不久的秦王嬴政便接到了一封密信,內中說,負責設計並籌劃此項工程的水工鄭國,是韓國派來的奸細!修渠不是為了強秦,而是圖謀消耗和疲憊秦國!

鄭國渠:一個小人物,在此改變歷史的走向

密告是屬實的。韓國是秦國的近鄰,國小勢弱。面對著因商鞅變法和范雎“遠交近攻”策略而逐漸強大起來的秦國,韓桓惠王坐臥不安,深感無論是在軍事抑或經濟上都很難與強秦抗衡。為了轉移秦國攻伐的目標,使其無暇東顧,韓桓惠王設計了一條讓秦王興修水利勞民傷財的疲秦之計,他選了有著豐富經驗的水工鄭國來執行這個計劃。水工鄭國至秦後,踏遍了關中川山河流,並對地理形勢進行了細緻的勘測,最終決定從涇水流經仲山(今陝西涇陽西)與宗山(今陝西禮泉縣東)一段峽谷東側的谷口一地,引水東向,當鄭國將設計圖紙呈給秦王,秦王大喜,迅速採納,並命鄭國監修這項浩大的水利工程。雄視天下的秦王對這項工程和提出這項工程的人寄予厚望,彼時他需要的只是速度,全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政治陰謀。

而接下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韓王的愚蠢。秦王嬴政巨大的威攝力和感召力,最終讓心懷叵測的間諜成了忠心效命於他的水工。當秦王初聞密告,頓時火起,欲殺鄭國而後快,但鄭國卻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漢書·溝洫志》)鄭國毫不隱諱,自己正是韓國派來的間諜,當初來到秦國,確實奉了韓王之命,但這面工程也確實利在千秋,他修的這條渠對韓國而言,不過是讓其苟延殘喘幾年,而對於秦國而言,卻功在千秋!正因如此,鄭國懇請秦王,讓他將工程進行到底,然後再將他治罪。

鄭國渠:一個小人物,在此改變歷史的走向

嬴政到底是一位有著遠見卓識的君主,一番思忖之後,他將告密之人腰斬於市,而作為一個政治伎倆的直接參與者,鄭國不但沒被治罪,反而更加受到信任,繼續進行著這項澤惠後世的工程,歷時十年,終於水到渠成。為了紀念水工鄭國,這條綿延三百餘里的水利工程被秦王嬴政命名為“鄭國渠”。昏庸的韓桓惠王不會想到,一條拙劣的疲秦之計最終卻使秦國更加強大。有了這條水渠,南流諸水被攔腰截斷,給渠道增添了豐富的水源;有了這條水渠,使渠南的河道變成良田,擴大了耕地面積;還是因為有了這條水渠,灌溉了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漢書·溝洫志》載:鄭國渠西起谷口,經今涇陽、淳化、三源、富平,至蒲城注入洛水,可溉地4萬餘頃。時有民謠唱曰:“田幹何處?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杈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而修撰《史記》的司馬遷也對這條渠投以關注,他說,“渠就,用注填閼(淤)之水,溉舄鹵之地四萬餘頃,畝皆收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

鄭國渠:一個小人物,在此改變歷史的走向

一旦天真逐水流,虎爭龍戰為諸侯。
子真獨有煙霞趣,谷口耕鋤到白頭。
\t ——胡曾《谷口》

“一旦天真逐水流,虎爭龍戰為諸侯。子真獨有煙霞趣,谷口耕鋤到白頭。”這首《谷口》,為晚唐詩人胡曾所作。胡曾以《詠史詩》著稱,共留存150首,都是七絕,每首他都以地名為題,評詠當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這首《谷口》正是其身處谷口的懷古之作。從一個身負疲秦使命的間諜,到擔當強秦大任的水工,鄭國完成的是一次生命的嬗變,作為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自己也許不會想到,這項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水利工程,會從此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並源源不斷奔流千年!從某種意義上講,秦始皇掃滅六國、蕩平天下的偉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條給秦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發展的水渠,正是這條中國古代最大的灌溉渠道,使秦國從經濟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戰爭準備。一條為政治服務的水渠,在逆轉成增強國力的大動脈之後,轉而又服務於政治。就在鄭國渠竣工後的第五年,秦國浩蕩東進,直逼韓國。韓國滅亡在自己設定的陰謀裡,鄭國渠,成了一條衝潰自己家門的洪流。

鄭國渠:一個小人物,在此改變歷史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