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中的大佛原型,武則天出資開鑿,夜遊也很美


龍門古時候叫“伊闕”,是洛陽城南很重要的一道關隘,這裡有兩山對峙,伊水從兩山間穿過,風水極好,是洛陽城的天然門戶。隋煬帝定都洛陽後,城門正對著伊闕,皇帝自古被稱為真龍天子,於是伊闕改名為“龍門”

這就是伊水,又稱伊河,它和洛河一起並稱為“東方的兩河文明”,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隔河相望,石窟密密麻麻,有密集事物恐懼症的感覺。這些洞窟就開鑿在伊水邊的龍門山上,共有佛像10萬多尊,洞窟2300多個。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中規模最大的,佛像數量最多的

龍門石窟經過7個朝代,跨越了500年的連續建造,才達到了今天的規模,它是唯一被歷代帝王推崇並支持修建的石窟,集中體現了皇家貴族的意願和行為

當年,乾隆皇帝也曾來到龍門石窟遊覽,最愛的便是這賓陽中洞。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父親孝文帝做功德所建,洞頂有穹隆頂,意寓著天空,中間的釋迦摩尼佛面帶微笑,作為旅遊達人,乾隆皇帝專門命人在洞外搭建了拱房,方便他細細欣賞

這是龍門石窟最雄偉的佛像,在眾多佛像中特別顯眼,遠遠就能看見,這就是由武則天贊助了2萬貫錢修鑿的盧舍那大佛。大佛高17米多,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

武則天為什麼要唯獨為這尊大佛出資呢?據說盧舍那大佛的面容是按照武則天的樣貌雕刻的,他頭戴寶冠,身披袈裟,表情神聖而又莊嚴。徐克導演的大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那尊貫穿全片的通天浮屠,就是仿造盧舍那大佛建造的

萬佛洞是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因洞內兩邊的牆壁上雕刻著15000尊小佛而得名。中間供奉的是阿彌陀佛,佛身後的牆壁上雕刻著52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坐著一位菩薩,形態各異,雕工精細

抬眼一看,往事越千年。龍門石窟精雕細琢,藝術精湛,記載開鑿過程的碑刻也數量龐大,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龍門石窟不僅可以白天遊覽,“夜遊龍門”也非常受遊客歡迎,在繽紛的燈光中細細欣賞1500年前的古蹟,確實有穿越的感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