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谷》的故事原型與《國寶檔案》的探尋地,誰?更讓我難忘懷


知道江孜是源於電影《紅河谷》,這部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年楚河畔的江孜古城中,藏族兒女用血肉之軀抵禦外敵侵略的悲壯場面,令人無法忘懷。這次途經江孜,怎麼也要下車憑弔這座英雄城,雖然帶隊小編只給我們一個小時的時間......

遠遠就望見在赭黃色的石山上,突兀拔起一座白牆紅頂的城堡,顯得特別的突出、搶眼,這就是江孜標誌性建築宗山古堡。它有些像日喀則的桑珠孜宗堡,也有布達拉宮的風格,其實江孜古堡比它們建造的都早,是西藏山頂式古堡風格的祖版,後者都受到了它的建築風格影響。

江孜建城已有600多年,比日喀則還要早。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通尼泊爾、錫金、印度,東接拉薩,北往日喀則,是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的重要通道,是南亞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宗山古堡處在江孜古城的中央,站在宗山上,可以環顧東西南北;控制了宗山,就等於扼住了這一交通要道的咽喉。正因為這樣,宗山古堡在歷史上曾書寫過極其悲壯、可歌可泣的戰歌。


1903年冬,英國侵略軍從亞東進犯江孜,遭到西藏軍民的頑強抵抗。英軍死傷慘重,被迫逃跑。1904年4月11日,英軍600餘人佔領江孜崗巴宗,同時從亞東向北入侵江孜。江孜軍民遵照達賴13世指令,拼死抵抗,16歲至60歲的男丁全部參加抗英。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築起炮臺,用土炮、土槍、刀劍、梭標和弓箭與入侵之敵展開了英勇的血戰。

這隻由士兵、平民和僧侶組成的守軍,用血肉之軀抵禦英軍的洋槍洋炮, 慘烈的戰鬥持續了二個多月,英軍又調集大部隊趕來,切斷宗山的水源,守兵不得不喝汙水,甚至喝尿。1904年7月5日,英軍用大口徑的火炮,將江孜宗堡轟開了一個缺口,這時,一位藏兵裝藥不慎,引爆了山上的火藥庫加大了牆垣的缺口,英軍隨即乘虛而入,抗英勇士們寧死不屈,從宗山頂上跳崖自盡,寫下了這光輝而悲壯的篇章。

來到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前,百年之後,依稀還能感受到當年的英雄壯烈之魂,這場江孜宗山保衛戰,日後成為了電影《紅河谷》的故事原型。江孜宗堡離山下也就一百多米,至今還保留著當年抗英的炮臺。只是我們這次時間倉促,沒法上山憑弔,只好面向紀念碑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們沿著宗山古堡的紅色圍牆來到了江孜的另一處聖景白居寺。遙想當年,寺廟中的僧人也都曾是抗擊英軍的一份子,寺廟的僧人和百姓們並肩作戰,面對死亡,沒有人表現出任何畏懼和退縮。白居寺雖然經歷了那次戰爭摧殘,但日後藏民和僧侶們逐步將它恢復,成為了西藏境內保存最完好,最為雄偉華美的建築珍品。

與藏地常見的“獨門獨院”的寺院不同,白居寺依山而建,東北西三面皆被山體包圍,看起來是寺院隨山體變化,其實是山勢替寺院鑄就了一道長城般的圍牆。

白居寺創建之時,正處藏區政教合一的體制,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後來各派各自相讓,形成了格魯派、薩迦派、夏魯派,這三大最具勢力的教派和平相處的局面,一寺容三派的格局在藏傳佛教中是極其少見。直到現在,每個教派依然在寺院擁有各自的扎倉,也造成了整個白居寺的佛殿足足有76間。

白居寺又被稱為建在塔上的寺廟。傳說當年江孜貴族熱丹袞珠帕想要修建一座寺廟,於是就請來佛法大師克珠傑一同建造。克珠傑遊歷過藏區的很多寺廟,覺得拉孜縣的覺囊寺中的塔高大、威嚴、莊重,可以借鑑。

於是派匠人前往覺囊寺參觀學習,並且帶上蘿蔔,讓匠人們把看見的覺囊寺塔的結構,刻在蘿蔔上帶回來做樣板,可惜後來蘿蔔縮水變形,但這並沒有影響大師和匠人們的決心,他們結合自己的聰明才智,修改完善,終於建成了現在的白居塔。這只是個傳說是否可信,如今已無從考證。

建成的白居塔分為塔底、塔瓶、塔頂三部分,共九層,高達四十多米,是整個西藏最高的、保存最完整的佛塔。所以,又被稱為西藏塔王。最為特別的是,這並不是一座單純的佛塔,它是由大大小小76間佛殿、神龕和經堂組成,將佛殿建在塔中,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渾然天成,是中國建築史上獨一無二的珍品。所以人們說,白居寺是一座建在塔上的寺廟。


白居寺內十萬佛塔,名聲幾乎超過白居寺,它正式的名字是吉祥多門塔,是佛教八塔之一。它的整個建造工程前前後後花了近十年的時間,論其花費、工藝以及華麗程度,都代表了江孜的鼎盛時期,甚至當時西藏建築、雕塑、壁畫的最高技藝。

從正門的十三級階梯上到法輪殿,塔腹共分五層,每層呈八邊型,每條邊上都設有佛殿,每個佛殿依供奉的主神命名。除了佛像,四周牆壁及天花板都繪有配合主神的壁畫。

據《江孜法王傳》的記載,吉祥多門塔從底層至塔幢,共繪有佛菩薩畫像27529身,因此,它才得到“見聞解脫十萬佛塔”之名。許多資料上都記載白塔共有“108殿”,其實是“開門108間”,實際的佛殿為76間。在塔基的東南側,還有個比較隱蔽的石階被稱為“入大解脫城門”,通過它還可以直通塔頂。

萬佛塔逐層收緊、漸迭而上、造型華美、構圖嚴謹,環繞而上。有意思的是萬佛塔中的每個小佛殿的殿內寬敞,而殿門卻很矮,大約只有一米三、四的樣子。讓我們幾個都磕了腦袋,導遊介紹說:這是為防殭屍,因為殭屍不能彎腰,自會在門口被擋了回去。噢,還有這說法,心中暗罵這混蛋導遊,轉彎抹角在說我們是殭屍,頭都磕了包,還被人喻為殭屍,哈哈。

白居塔中最為珍貴的就是繪在佛殿、牆壁上的九千八百多幅明代壁畫。這些度母、菩薩像、護法像看上去色澤鮮豔,線條細膩流暢,沒有絲毫僵硬之感。白居寺應該是囊括了西藏壁畫的幾乎目前所能見的到的所有題材。......只可惜的是我們這次來,白居塔正在維修,塔內為封閉狀態,沒辦法拍攝。

這些精美的壁畫沒有拍下來,的確很遺憾。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曾拍攝的“國寶檔案——雪域傳奇”五集系列片,其中就有《探秘西藏塔王》這一集,並把這裡的壁畫與敦煌壁畫相併論,可見它的造詣之高。


匆匆的一個小時的江孜行,白居寺內十萬佛塔讓我震撼,而巍峨的宗山古堡,讓我感傷,“縱然男盡女絕,勢不與侵略者共天地”的錚錚誓言似乎還在我耳邊迴盪......望著車窗外年楚河滋潤的沃土,不論歷史留下了什麼,帶走了什麼,只要有山水在這兒,神佛就在這兒。銘記那段歷史,感悟今朝,國強民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