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三国”是东汉之后、西晋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自220年至280年。

这个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并立对峙的政权。

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发展过程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张梁兄弟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引起全国性的战乱。

史称“黄巾之乱”。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汉灵帝派中央军压制,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

黄巾军的主力很快被击溃,但余部散布各地,而且各地陆续出现山贼土匪。

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

这个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

但是,当朝廷发生内乱,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例如益州牧刘焉割据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领张鲁占领汉中,切断了与朝廷的关系。

朝廷为解决黄巾之乱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断衰弱下,反而开启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188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弟陈留王刘协。

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宦官势力,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宦官们先发制人,杀死何进。

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

困扰东汉朝廷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董卓及其部下李傕、郭汜先后控制朝廷。

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

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派遣大将张辽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随后平定辽东,最终统一了北方。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208年,曹操征服荆州,向长江推进。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并与割据江东的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曹军,使曹操被迫退回北方,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随后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211年,曹操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 ,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势力范围。

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攻打襄樊,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于是荆州大部落入孙权之手。

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时期正式开始。

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 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称帝,国号“吴” ,史称东吴。后来迁都建业。

从此正式形成三国鼎立格局。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并且与东吴重新联盟。

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249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氏控制了大权。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邓艾抄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265年,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280年,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三国鼎立时代结束,晋朝统一天下。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社会发展

“黄巾之乱”发生后,中原地区发生天灾饥荒,加之连年战乱,于是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

自三国鼎立局势渐渐形成后,人民转而因统治者或战争而被迫迁移。魏、蜀、吴国纷纷在其统治境内推行屯田、兴修水利、招徕流民等,以恢复社会经济,于是人口逐渐开始恢复。

东汉末期,因为天灾、战乱,使得经济衰退,大量农地荒废。部份豪强世族纷纷率领族人建立坞堡以自卫,在其周围从事生产活动,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坞堡和庄园制度都影响后来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模式。

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加上大量私钱出现。三国鼎立后,新发行的铜钱未能广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实物为主要货币。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这个时期时佛教与道教的发展时期。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纷纷寻求宗教慰藉心灵,使得能够逐渐发展。

南中诸夷族的原始宗教具有长远历史和浓厚巫风,具有多神、崇拜自然的特点,形成早期的原始宗教。

东汉民间流行黄老之学,张角建立的太平道和张道陵建立的五斗米道,都是道教的雏型。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三国时期文学中,因为自曹操等人热爱文学,各地文士纷纷吸附,因而以曹魏文学最盛,分为前期的建安文学及后期正始文学。

其中建安文学反对靡弱诗风,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东汉末期兴起书法艺术。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曹魏碑文书体方正、气度庄严。主要的书法家有张芝、张昶、韦诞、钟繇、皇象等人。张芝擅章草,并创新出今草。

三国:魏、蜀、吴国鼎立对峙,英才荟萃的时期

马钧擅长机械应用,提升生产量,制作出水转百戏和失传的指南车,荣获“天下之名巧”的美誉。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著有《九章算术注》。之后著《九章算术注》的第十卷,即《重差》(后称《海岛算经》),使中国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他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