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刘波:纵横交错才能织就一张场景金融的网

新网银行刘波:纵横交错才能织就一张场景金融的网

1

2016年前,我供职于蚂蚁,每年的业务规划都会坚定的写:场景化、平台化、数据化。

有些事,你在场景中,它是命题。你不在场景中,它就变成了难题。

场景对于金融来说是必争之地,但首先得你还有地可争。

从线上看,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阿里57300亿元,占比63.6%。这57300亿元绝大多数都是淘宝、天猫产生的,只支持支付宝交易。

剩下的36.4%,大概32750亿元,场景基本上都在互联网巨头手上。除了京东发力金融较早,依托较大的销售量和较完备的自营体系,场景金融站住了脚,其他巨头都还在探索中。

携程有场景吗?当然有。但为什么旅行分期(机票、酒店、住宿)做不起来呢?

滴滴有场景吗?当然有。但为什么出行分期举步维艰呢?

美团有场景吗?当然有。但为什么餐饮(或者叫生活)分期没有半点起色呢?

所有场景的最后一步都绕不开支付,只要支付不在自己手上,所有的撮合、推荐、促交都成了前戏,而支付才是嫁接场景金融的正餐。

若支付不够强,场景是你的,场景金融与你的关系不大,它会被支付自然而然的涵盖掉。更何况,单场景账单不够厚,客户很难有分期需求。

当场景是自己的,当然可以逐步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当年京东就这么干成功过。

只是,支付是高频应用,今天的我们出门几乎都不再用钱包,所有的付款要么微信、要么支付宝。支付宝和微信几乎取代了五年前我们对钱包的所有依赖。

单场景内主推自己的支付产品,由于频率不够,往往事倍功半。人毕竟习惯只有一个钱包。巨头们摆脱支付宝和微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往知名场景看,大型商业体绝大多数都被阿里或腾讯收购了。要么控股,要么第二、三大股东。银泰、苏宁、家乐福、永辉、大润发、联华、新华都、居然之家、三江购物、武商、中商、红星美凯龙、万达电影、华谊、大搜车、百联、盒马……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零售100强企业的销售规模是73500亿元。阿里系加腾讯系占了至少52000亿元,占比70%以上。尤其是阿里系,一家占比就超过了50%。

列几个主要的:天猫24520亿元,京东16769亿元,苏宁3367.6亿元,大润发959亿元,唯品会845亿元,沃尔玛中国804.9亿元,永辉超市767.7亿元,居然之家750亿元,家乐福474.6亿元,联华超市492.3亿元,武商383亿元,银泰299亿元,红星美凯龙248.2亿元,考拉的193亿元,新华都155.8亿元,百联151亿元,盒马140亿元,华联超市135.7亿元……

但凡有点名气的,都买完了,消费分期也都铺下去了。这也是场景下,其他金融机构做消费分期不良率偏高的原因。本质上你服务的是花呗及支付宝、微信背后绑定的信用卡不准入的客户或额度不足的客户。

不光是大场景,现在全中国的便利店都在被改造中,你没发现家门口好多便利店都改名叫天猫小店、京东小店、苏宁小店了么?

3

往线下看,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总额380987亿元,除开线上的90065亿元,还有290922亿元。除开国家强控的烟草、石油、药品等行业8-9万亿元,还剩20万亿元。

剩下的20万亿元,55000亿元在农村,阿里和京东在几年前已经早早布局,这一块未来有较大机会,但目前还在培育期。

145000亿元在城镇,大头是线下餐饮30000多亿元,汽车30000多亿元,食品10000多亿元。线下的服装、家具、装修、化妆、食品、日用品、家电、饮料、文化办公、通讯器材还有几万亿元。

从大赛道来说,这是很好的机会。只是,线下支付被微信和支付宝瓜分殆尽,除了花呗,微信的分付也即将出台,分付主攻的就是这块市场。

对于老东家,我一直有浓浓的感情,对于腾讯我也是满满的尊敬。当你是那座山时,你会希望山越强大越好;当你不是那座山时,你会思考如何面对它。

我为过去参与过铸山而自豪,我为现在面这座山而无奈。

山就在那,很难翻越。

未来的场景之争,不再是横向的全面的,而是往产业打,往纵向打,不去横向争余量,而是纵向做深入。纵横交错,才能织就一张场景金融的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