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讓患者更滿意 投1.5億打造智慧醫院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見證成都醫療發展歷程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讓患者更滿意 投1.5億打造智慧醫院

不論時代如何發展,醫院治病救人的宗旨永不會改變。只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管理方法的進步,醫院也在不斷變革,以適應患者的新需求。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就是一家“為民而變”的醫院。迄今有著127年曆史的該院,是西醫入川的源頭,是成都乃至四川歷史最悠久的醫院。從最開始的福音診所到四聖祠醫院再到仁濟醫院,直到新中國成立兩年後的1952年才更名為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該院的前60年於變幻的歷史風雲中緩緩前行,後67年幾乎一條坦途,專注於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醫療服務。特別是近年來,在新醫改大背景下,市二醫院在醫療技術上、在醫院管理上不斷推陳出新,開創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讓患者更滿意 投1.5億打造智慧醫院

我們每年都在關注市二醫院的進步與變化,今年,該院站在新的時間點,開始了“三提五創”八大攻堅戰。顯而易見,這“三提五創”的最終目標是開創醫院高質量發展全新局面,讓患者得到更充分、更滿意的健康保障。

患者負擔在減:住院例均費用下降6.6%

市二醫院的“三提五創”攻堅戰,包含8個方面的內容,“三提”是指提速項目建設(龍潭新院項目和院內改造項目)、提升服務水平、提高醫患滿意;而“五創”是指創高效安全監管機制、創互通互聯智慧醫院、創醫院兩翼齊飛模式、創改革發展先進典範、創歷史文化經典標杆。

不論是“三提”還是“五創”,每一項行動的目的終將是服務患者,而廣大群眾最為關注的就是醫院對醫療服務的改善。“服務好不好、看病貴不貴,這是群眾最看重的,也是最能體現醫院公益性的方面。”市二醫院院長助理謝雪說。

因此,為了嚴管公益指標,做到讓患者滿意,該院院長徐榮華親自抓藥佔比、耗材比、平均住院日、例均費用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指標。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讓患者更滿意 投1.5億打造智慧醫院

市二醫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該院門診人次費用同比下降0.12%;住院例均費用同比下降6.6%;藥佔比同比下降2.35個百分點;百元醫療收入消耗衛生材料同比減少1.33元,患者負擔有效降低。

在進入2019年後,狠抓公益指標的工作依然在持續,“我們的公益指標是市級醫院中最優的,我們需要持續努力,減少患者的看病花費。”謝雪說。

病人的花費在減少,但醫療質量卻在提升,這是病人很滿意的地方。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醫療安全在增:為病人選擇最適合的個性化方案

患者安全這道防線,市二醫院是通過精細化管控來實現的。

先講一個小故事:一個40多歲男子因為吞嚥障礙來到市二醫院耳鼻喉科就診,醫生在檢查後高度懷疑是頸段食管癌,按照常理,醫生應該告訴患者,這是胸外科的事情,你該去掛胸外科讓他們確定治療方案。然而醫生並沒有讓患者多跑路,他們經彙報後,通過醫院醫務部的組織,包括胸外科、耳鼻喉科、腫瘤科等科室在內的專家聚集在一起,為這個患者進行了多學科會診(MDT),為他拿出了一套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最終,這個已經失去手術機會的病人在醫院進行放療+腫瘤科綜合治療,病情控制得較好。

怎樣減少病人往返時間?怎樣更快速確診進入治療流程?怎樣用藥更利於病情恢復且更省錢?怎樣做到醫患之間的緊密配合戰勝疾病同時縮短住院時間……市二醫院院長助理謝雪說,所有的這些問題,就是需要精細化管理來做到的,“我們把精細化管理具體到醫療小組,他們會選擇最適合病人利益的適宜方案,而且每一步如何做都讓病家清楚,讓患者和家屬對治療心頭有底。”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讓患者更滿意 投1.5億打造智慧醫院

每一個科室、醫療小組以及醫生能夠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去做,是因為市二醫院有一套嚴謹且嚴苛的管理體系,比如建立的四級質控網絡體系、醫療質量四級點評以及“服務倒扣分”管理等等。

“服務倒扣分”是該院一直在執行的一項制度,就像我們開車一樣,每本駕照12分,扣完連車都開不成。市二醫院的每個醫護人員同樣有12分,扣完需下崗學習後才能重新上崗。最近,一個影像技師就因為違反操作規程而一次性扣掉12分,受到下崗學習的處罰。

在這樣一套精細化管理中,醫療質量得到提升,病人的安全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科技感越來越強:打造全川最好的“智慧醫院”

對廣大市民來說,市二醫院在2019年度最“靚”的一項工作,或許是“智慧醫院”的打造:該院為此將投入1.5億元,對信息化全面提檔升級。這項工作已經於今年8月啟動,預計將在明年底正式落地。

市二醫院的“智慧醫院”是怎樣的概念?對病人意味著什麼?不妨讓我們從大家最常見也熟悉的幾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利用這個全新的信息化平臺,醫院可申請互聯網醫療許可證,這對患者、對醫生以及對整個醫療資源來說都是一大利好,比如對慢性病患者,通過網絡就可以完成全程管理而不必每次都到醫院來;利用這個信息化平臺,病人在醫院檢查或者檢驗,其結果可以直接推送到手機上,沒有必要在那裡久久等待拿結果;利用這個信息化平臺,病人的影像可以做到智能化篩選,將最清晰、最準確的影像提供給醫生,從而做到治療的精準;利用這個信息化系統,醫生甚至可以實現對病人的遠端監控,比如血糖、心率、房顫等,病人身上的可穿戴設備直接傳輸到醫院的管理中心,讓病人的健康安全得到24小時保護……

市二醫院負責人說,“智慧醫院”對患者個體而言,可為他們建立健康管理數據庫,讓醫生與病人的互動增強,及時干預疾病。然而意義更為重大的是,對大數據的利用不僅將推動疾病的精確診斷和治療,而且將把整個健康產業推到一個新高度。

市二醫院院長助理謝雪說,智慧化醫院的打造,將讓該院的電子病歷管理達到國家6級。國家6級意味著什麼?目前,在四川省內,最先進的也就達到國家4級,而全國僅有一家醫院達到國家7級,“達到國家6級後,意味著可以實現從電子病歷中直接抓取各種大數據,為病人提供精確服務。”

滿意度提升 投訴率下降

正如本文開頭部分所言,醫院高質量發展,最終受益者是患者。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偉大年份,對市二醫院來說也是“向前再邁一大步”的年份:除了智慧化醫院打造已經啟動,該院的龍潭醫院項目也在高效推進,預計明年底將正式投入運行。

值得書寫的是,在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中,市二醫院雖然病人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投訴發生率在2018年卻僅有1.22%,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29%。在醫院滿意度排名中,該院排在了全省綜合性醫院第一名。在今年初召開的2018年四川省醫政工作會上,該院得到了省衛建委的表揚,在今年6月召開的成都市醫政工作會上,市二醫院副院長劉早陽還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成都日報記者 鄧曉洪 圖片由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