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如今,我国已经跃升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50%以上。红彤彤的苹果又挂满了枝头,最近各大产区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果农都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来宣传本地的苹果及品种。大家都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有这样一位老者,他一生都在为苹果产业奔波忙碌,从事果树科研工作70余年,是中国首位果树院士,虽已是鲐背之年,心里挂念的依然是果树产业的发展,果农的收入问题。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束怀瑞院士

“要向学生的创新学习,向农民群众的实践学习!”

针对产业发展的焦点与瓶颈问题,《落叶果树》专程采访了束院士。面对“农比天大,情怀满园”的束院士,我们深受感染和启发。快摆好板凳,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1、面对果树产业低质低效的现状,该如何改变?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解决的根本办法还是科学果园管理。束院士表示管理果园一定要遵循树体生长的自然规律,牢记果树生长的共性规律: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灵活掌握不同树种、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关注果树性状表现的多样性。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树体所处的环境适宜,确保树体健康生长。

另外,要考虑果树的年生长周期(4个关键期)。第1个时期是春季叶子形成期,主要利用的是贮藏营养,其中有20%用于叶子形成,80%用于呼吸消耗。第2个时期是4月底~5月,依靠自身供给调控。此期为营养竞争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氮调控,确保树体负荷得当。第3个时期是7月,是树体营养局部均衡供应期

。第4个时期是9月,贮藏营养回流期。4个时期内保证肥水稳定供应,避免不良技术干扰(如过多追求氮肥),避免过多发生二次生长,减少冗余消耗。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束老一再强调管理首先要注重发挥植物体本身的能力,使树体节能,避免过多旺长,过多结果。他形象地举了个例子,如春梢秋梢问题,春梢11天形成一片叶片,是高功能叶片,发挥作用时间长,而秋梢需要26天长成一片叶子,但贡献时间短。这秋梢叶片有点蹭吃蹭喝的,只消耗不贡献,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秋梢形成。

目前很多生产者希望果子越大越好,但束老跟您说片面追求大果是不科学的。这里有什么门道呢?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植物细胞图

每个果实的细胞数是固定的,例如每个苹果果实大约有1亿个细胞,光追求果个大,就意味着细胞越大孔隙越大。也就是说,果个越大,果实中的糖分等物质浓度相对就低,品质就下降了,得不偿失。

2、面对品种单一、品系多的问题,该如何选择?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目前生产上存在苹果品种种类单一,品系多等问题。果农选择品种时应该怎么办?束院士表示,目前超过富士的品种仍然不多,比如说嘎拉,成熟期正逢雨季,发展不理想。解决办法就是选择生产上表现优异的、性状稳定的优系,利用无性系砧木合理组合

,采用组培快繁的方法进行苗木繁育,确保苗木整齐健壮。应着力培养规模化、标准化的有实力的苗木企业,避免无法保证质量的散户繁育。保证原种繁殖,注意脱分化应用问题。另外要将早中晚熟品种组合好,做到最适区、最适树。

传统密植果园一般都是单一的苹果园、梨园、桃园等,优点是便于管理,但面临的问题是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一旦园内树体长大成形后,树冠内只有70cm范围内的叶片可以有效利用光照。因此要发展生态果园,核心是如何减少病虫害,提高光合利用率,可以采取宽行密植苹果,行间间作小灌木类果树,灌木下进行食用菌栽培或生草,即乔灌草菌结合,扬长抑短,做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3、灾害性天气频发条件下,该如何进行果树生产?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2019年开春至今,山东省降雨偏少,各果树产区普遍干旱。近些年,夏季高温高湿、灾害天气频发,在灾害性天气频发条件下,如何进行果树生产?

一是水肥管理问题

未来的果树产业发展不是简单地实现水肥一体化,而是要做到全方位的水、肥、气、热一体化,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水肥大家谈的比较多,而关于气、热(温度)谈的比较少。用例子说说气、热的问题。

春季的倒春寒问题。采取措施延迟发芽,在休眠结束萌芽前灌1次1~2℃左右的水(水库水),可延迟发芽7~12天;还可以喷施活性物质,尤其是中草药活性物质延迟发芽。所谓气,包括空气状况和土壤透气状况,最关键也是管理困难的是土壤透气状况,可以通过果园生草的方法来解决,生草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护土壤。气温37℃时,不生草的果园地面温度可达到68℃,生草园可以使地面温度降低20℃,减轻对根系的伤害,有利于根系生长。下雨多的时候扩大蒸腾,草根腐烂之后可以增加孔隙,改善土壤透气状况。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二是植株抗性问题

提高植株本身的适应抗性,提高贮藏营养。

a选择适宜砧木、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b增加土壤局部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和生物炭结合,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防止肥料浪费和水分流失,同时增强土壤透气性。局部改良是在果树树干到外围40cm处增施有机肥,每株树两侧设置2个40cm×40cm的施肥区域即可,可使局部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到4%,使10%的根系集中在施肥区,树体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可维持3~4年的高水平生产,同时局部改良法能大幅减少有机肥施用量,每666.7m²地用量800kg左右。

4、面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产业发展方向,该如何规划与布局?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一是考虑优化区域布局,应该做到最适生态区,找准最适宜的主栽果树,多样化发展。聚集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品种特色等核心要素。

二是现代化与规模化从根本上讲是政策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好土地政策问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适度规模经营,配备专业技术人才。规模化发展的根本是要有技术支撑,目前的规模化发展难以为继,主要是因为没有技术人员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应该确保高效益产业形成规模,真正做到使农民致富。要切实考虑如何培养果树工匠的问题,使果树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四是

重视采后工作,加大对采后商品化处理装备和采后技术的投入,目前中国在采后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很大,重视程度和投入都太小,果品采后质量和效益损失仍然很大,果树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离不开采后的保障。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5、未来果树产业生态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走向。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未来果树产业的发展应遵循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生态优化,可持续发展原则,应从4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二是考虑技术的阶段效益。任何一种技术都有阶段性效果,如化肥问题,化肥对促进增产效果显著,曾为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但现代条件下提倡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注意顶层设计,利用大数据预期评判,科学布局,避免一哄而上发展,又一窝蜂砍伐。

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题,注意特色和优势。

6、果树科研要紧跟新时代要求,创新发展。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谈到果树科研问题,束老表示农业现代化创新面广,交叉内容多,向农民转化难度大,时间性受环境影响大,时间长。要实现创新发展,要紧跟时代要求有所转变,概况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转变:

①随着科学的进步,应注意研究方法的转变及多学科交叉联合

现在果树研究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如研究代谢等,应加强物理学方法的应用,如生物正常生发育过程中(器官建设、呼吸消耗、形成产量)的能量消耗问题;代谢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等。利用物理学研究,可以开拓研究领域;还要考虑利用数学的方法,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分析计算,果树生长发育的共性很强,如上面提到的发芽、开花、结果、落叶,具有稳定的特性,有类似的基因调控模式,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生长发育,信息网络的问题。

针对当前果价低迷——束怀瑞院士“把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

图来源知网论文

物质载体向信息载体转变--物化载体。以前的研究多是集中于树体、果实等具体物质载体的研究,现在研究应该更深入,向信息载体转变,如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等问题

由注重因果结论向过程学深入,建立系统化与因素岗位观点。原来研究关注施入多少肥,产量增加多少,现在更关注施肥是如何实现增产的,即更关注过程、系统,过程学和系统学的发展。

研究工作要以生产问题为导向,确定选题,目标性和定位性要清楚,效益和生态为重点,生产中的阶段效益与可持续性发展兼顾。

本文来自《落叶果树》杂志,想学苹果科学种植新技术,请关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