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他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河南省特聘教授、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學術技術帶頭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19年度河南省文明教師,開封市優秀教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身上有太多光環,他便是

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淵旭。2019年10月14日10時11分,王淵旭院長因病醫治無效,在開封不幸逝世,享年46歲。

其人雖已去,千載有餘情——

10月18日上午,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領導班子成員、系室主任代表、教師代表,王淵旭課題組成員、博士生、碩士生等用集體座談的方式追憶王淵旭同志生前的點點滴滴。

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王淵旭,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省部級以上人才項目多項,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獎一等獎2項。他申報的2019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已通過網絡評審,並完成了會議評審環節;發表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SCI收錄論文120餘篇,其中2012年以來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影響因子3.0以上的SCI論文50餘篇;曾獲評2016年度河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連續7年獲河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重病之際,他最記掛的還是學院和學生

9月26日,王淵旭帶隊赴鄭州參加2019年度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答辯評審。在答辯會即將開始時,王淵旭突然感到背部撕裂般的疼痛。為了不使大家多日來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強忍劇痛全程站立堅持完成了彙報和答辯。結束後,他便被緊急送往省人民醫院急救室,之後很快轉入ICU病房。醒來後,他對守在病床邊的妻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要多關注答辯結果。

從住院起到出院,王淵旭心裡記掛的仍然是學院的各項工作和自己的學生,甚至堅持帶著康復中的身體參加2019河南大學納米碳材料高峰論壇。10月14日凌晨,王淵旭再次出現緊急情況。在高峰論壇上和同事們的合影,竟成了他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

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合影正中,站著一位面帶微笑、眼神溫和的中年學者,他便是王淵旭

思路清、重落實,他的心中有大格局

"心胸開闊"、"思路清晰"、"重抓落實",這些都是大家對王淵旭的評價。

在學院面臨"雙一流"建設的繁重任務之際,王淵旭頂著巨大壓力挑起重擔。在日常工作中,王淵旭勇於擔當,從不迴避棘手問題,大到學院整體發展規劃,小到教師個人發展,他都親力親為。王淵旭還曾屢次拿出自己的科研經費幫助其他老師購買科研設備;當設備需要更新時,他又撥出自己的經費重新購買。

擔任院長後,王淵旭對物理與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高度重視,僅三個月裡,就帶領學院領導班子出臺了三份有關人才培養的文件。在人才招聘工作上,王淵旭主動留下自己的信箱,第一時間獲取人才信息。他曾說:"我多擔點大家的意見沒關係,只要對學院的發展有利,就應該去做。"

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敬業、嚴謹、認真,他言傳身教

嚴謹認真是王淵旭最顯著的工作作風,也是王淵旭留給身邊人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2018年10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審核評估工作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院長代表學院向教育部專家進行專題工作彙報。王淵旭對此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彙報思路,帶領學院老師精心製作了一份完備的PPT。

"小到PPT中的一張配圖,大到整個講解流程的設計,王院長沒有放過一絲一毫的細節。前後修改長達一個月,評估前一週反覆試講6次。"

在同事們眼中,他是潛心工作的好搭檔,是不折不扣的"熊貓級學者",是團隊的主心骨,總能切實解決好專業領域的問題。在學生們看來,他是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對待科研認真嚴謹,修改論文一絲不苟。發給他的論文總是在當天得到修改稿,上面滿是他的"圈圈點點",甚至連錯誤的標點符號都一一指出,這些批註總能讓學生收穫滿滿。

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愛才惜才,他對青年人的成長髮展無私支持

王淵旭時刻站在學院整體提升的高度,支持並關注著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進步。

"對於做科研的人來說,場地無疑是最重要的。但當時學院資源有限,難以騰出多餘的實驗空間。"作為一個新晉的青年教師,陳珂只在偶然間向王淵旭提起過一句,並沒有抱太大期望。但王淵旭卻默默記在心裡,他克服困難,為陳珂搭建實驗場地,而後又為其解決了94平米的實驗用房。

"他不僅關心我們的科研,還像父母一樣關心我們的生活,甚至比父母更細心。"要求學生每次到家報平安,已經成為王淵旭關愛學生的習慣。每當學生需要幫助時,他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學生對開封不熟悉,他親自當"導遊",帶他們品嚐開封美食;學生錢不夠,他就自掏腰包幫學生解決燃眉之急;學生生病了,他沒有時間,便委託妻子陪著學生去醫院看病。

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這是時代楷模、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在入黨志願書中寫下的誓言,有人對照王淵旭的事蹟說,他,便是我們河南大學的"黃大年"。

致敬!河南46歲教授:在ICU病房不忘答辯,堅持“站”到最後一刻,事蹟感動無數人!

"我們只能以更好的工作來報答王院長。我們要學習他的高尚品質,化悲痛為力量,砥礪前行,以更加優異的工作業績告慰長眠的王院長。"這是河大物理與電子學院所有師生的心聲,也是身處"雙一流"建設歷史關鍵時期的每一個河大人應當從中汲取的精神力量。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願每個人都能在這條長河中濺起屬於自己的那朵浪花。

歡迎關注"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百年學府、"雙一流"建設高校——河南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