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常去五臺山,難道只為禮佛嗎?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皇帝們都很喜歡去五臺山——也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去參拜,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皇帝,親自去過多次不說,還在寺院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寶,一直流傳至今。

這裡很多朋友可能會有疑惑,他們去五臺山去得這麼勤快,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難道真的是這幾位帝王都對佛教如此虔誠嗎?但是天下佛教聖地眾多,又為何非要只去五臺山這一座呢?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少林寺不也很殊勝麼?

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常去五臺山,難道只為禮佛嗎?

其實這個原因很複雜,從官方的解釋來說,清朝的這些帝王們本身在藏傳佛教中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因此自然要多去自己的道場,此外五臺山本身也是藏傳佛教的宗教中心,常去那裡禮佛也有助於團結藏族,穩定統治。

但其實這背後還有一層原因沒說出來——當然也沒法說,那就是因為康熙皇帝的“皇阿瑪”順治皇帝就出家在五臺山上,他這個兒子自然要常來拜見了。

而順治皇帝,堪稱清朝十三帝中最神秘的一位,官方說法他24歲時候就死於天花,但實際上卻有極大的可能是出家為僧,遁入空門了,只不過這事對於皇族來說太丟臉了,自然不能明說。

蕭一山:“世祖年幼,賴多爾袞以為治,駕馭貳臣,混一寰宇,痛愛妃之死而欲逃禪,其聰慧亦有過人者。”

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這位順治爺的一生,方便起見,就用他辭別時候留下的一首偈子(類似詩,但蘊含禪意,一般為高僧或者居士所作)來做小標題好了。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順治帝,本名愛新覺羅.福臨,廟號清世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但其實要從“入關”為分界點來劃分的話,他才是第一位。

皇太極:“奇祥也,生子必建大業。”

他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出生於瀋陽故宮——那時候正屬於關外,他的生母就是著名的孝莊太后——也稱為大玉兒,野史之中還記載曾經犧牲色相招攬過當時的明朝重臣洪承疇。

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常去五臺山,難道只為禮佛嗎?

由於皇太極早故,順治六歲就登基了,但是權柄主要在其叔父攝政王多爾袞手裡掌握著,這裡又不得不提他母親孝莊太后,據說又是她靠著自己的魅力籠絡著多爾袞——甚至還傳言順治是多爾袞的兒子,讓他只是“攝政”而不是“奪位”,否則以多爾袞的強勢性格和滔天權勢,只有六歲的順治萬萬不是對手。

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順治逐漸長大了,又隨著多爾袞的意外身亡而重掌權柄,但是這其中絕對充滿了艱辛心酸,用“憂國憂民事轉煩”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禹尊九州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

順治(福臨)人如其名,確實是“福氣臨門”,就在順治元年(10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而死,大明朝滅亡。

而傲慢的李自成剛一進京城,就開始志得意滿,放縱自流,手下以劉宗敏為首的大將們更是橫徵暴斂,強行搶奪官員富商們的財物和女人,搞的北京城人心惶惶,更是激怒了本打算投降的明朝重將山海關守將吳三桂。

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常去五臺山,難道只為禮佛嗎?

對此李自成不僅沒有自覺,反而變本加厲,劉宗敏搶走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而李自成又滅了吳三桂在京城的家人,硬是把本打算投靠農民軍的吳三桂逼到了對立面,然後吳三桂大開山海關放關外的清兵入關,並聯手絞殺了李自成的農民軍。

十月初一,順治正式在北京故宮登基,標誌著清朝正式統治全中國——“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

”。

而且在順治七年多爾袞意外死後,順治開始親自掌權,他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實施了一系列緩和滿漢民族矛盾的措施,把之前多爾袞倡導的“尊滿抑漢”的錯誤政策進行了糾正,同時開始大量的吸收先進的漢文化。

所以說,順治皇帝真正親政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為後續的“康乾盛世”開了一個好頭,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稱為是明君。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但是在處理萬千政事的同時,順治卻對佛教十分感興趣,不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佛法,並召見高僧來說道——要知道清朝最早信奉的本是薩滿教,而順治卻對佛教情有獨鍾,這隻能用“緣”來解釋了。

福臨曾經駕幸南海子,在太監的帶領下到了海會寺,見到了臨濟宗龍池派和尚憨璞,這位和尚非常聰明,口才也好,所以和順治言談甚歡,讓順治對於佛教的興趣大增,又陸續的接見了許多僧人。

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常去五臺山,難道只為禮佛嗎?

當時有一位著名的高僧玉林琇,順治聽聞他的名聲後就召見他來京,玉林琇多次推辭未果只能前來,順治和他交談後大喜,封他為“大覺禪師”,並以禪門師長禮待玉林琇,自稱弟子,並且請玉林琇為他起了法名——行痴。

看過金庸大師的《鹿鼎記》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當時韋小寶奉了康熙的聖旨去五臺山尋找父親,最後花了好大力氣才見到的,就是這位行痴和尚。

也許就從這個時候開始,順治就已經有了出家為僧的念頭,不過仍在“來時糊塗去時迷”之中,但是契機馬上就要來了。

這個契機不是別的,而是一個人,一個對順治極其重要的人——董鄂妃。

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

其實順治一共有兩位皇后,第一位是他的“皇父”多爾袞強行給他安排的,是他母親孝莊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

不過由於順治對於多爾袞本身就極為懷恨——覺得他搶走了自己的皇權和欺負自己的母后,因此對這位皇后自然不會滿意,多爾袞死後沒多久就把她給廢了。

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常去五臺山,難道只為禮佛嗎?

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其實順治對她也不喜歡,但是這位皇后性格淑娟,委曲求全,再加上孝莊太后的庇護,這才終於保住了後位,但是要想得到順治的寵愛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順治的摯愛只有一人——董鄂妃。

順治對於董鄂妃有多寵愛呢?她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就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而且冊封的儀式非常隆重,根本就是按照冊封皇后的標準來執行的。

但是天妒紅顏,這位董鄂妃身體一直不太好,為順治誕下皇子後更是元氣大傷,結果造化弄人,這位皇子不足百日就又夭折了,雙重打擊之下,董鄂妃很快就香消玉損,年僅22歲,據說走的時候極有禪意。

“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薨後數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

順治是個十分痴情之人,董鄂妃死後他自己也覺得人生索然無味,再加上之前在佛學中的領悟,讓他覺得自己前世本就是出家人,投胎錯誤才來到了帝王之家,現在該是回去的時候了。

朕今撒手歸山去,管你萬代與千秋

董鄂妃病逝於八月,而九,十月間,順治就已經徹底心灰意冷,動了出家的念頭,並由非常投緣的僧人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

雖然茆溪森本師玉林琇奉詔到京,聽說他的徒弟為皇帝剃髮,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這才逼得順治改變了出家的念頭,也救了茆溪森一命。

但這個不過只是一個小波折罷了,所謂“哀,莫大於心死”,順治此時心已經隨著董鄂妃的病逝而去,活著也不過是一句毫無靈魂的行屍走肉罷了,因此僅僅只是一年後(順治十八年),他就再次出家為僧,據說是上了五臺山,不管這大清江山的千秋萬代,通通都與他無關了。

康熙雍正乾隆為何常去五臺山,難道只為禮佛嗎?

康熙皇帝

不過也幸虧他的接任者玄燁(康熙)非常爭氣,大清朝在他的治理下更加繁榮。

​《清史稿》:“戊申,皇第三子玄燁生,是為聖祖”

當然了,這種事情對於皇家來說實在是太丟臉了,因此只能在正史中掩飾其為“因病駕崩”,但是從後世種種痕跡來看,這位皇帝出家為僧的概率明顯更大一些,之後的康熙等君主經常去五臺山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清史稿》

《贊僧偈》

附錄:贊僧偈全文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悲歡離合多勞意,何日清閒誰得知。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嘻。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屢世種菩提。

雖然不是真羅漢,也搭如來三頂衣。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禹尊九洲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

朕今撒手歸山去,管你萬代與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