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方放,199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設計系,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婦女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協藝術顧問,中國楹聯學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央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九三學社社員,北京九三書畫院理事,人民日報社神州書畫院特約書畫家。

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讀帖偶得

■方放

●夫之書,得之心。古人作書,胸中必別有一番風景。如《蘭亭》之俯仰盡態,《寒食》之端厚沉腴,《祭侄》之觸塗造極,各各自行胸臆,千形萬狀,變化無跡,若疾若徐,若直若曲,若卷若舒,無一筆不右古人,又無一筆囿於法,妙處盡在淋漓神氣中,何必見影由形,皆出入化境也!

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記:藥山看經,曰:圖取遮眼,若汝曹看牛皮也須穿。

今日讀之,頗得其妙意。大慧曰:士人博覽群書,本以資益性識。而反以記持古人言語,蘊在胸中作事業,資談柄,殊不知聖人教意。所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看讀經教亦然,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古德雲: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有志之士,讀書看經能如是,方體聖人之意少分也。今人學書,亦須見月忘指,若著牛皮之象,著手指之象,便只得書之皮毛。

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沈括《夢溪筆談》亦曰: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之……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透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如大將領軍,其出奇制勝之道,無須紙上擺陣,精於料敵如神。作書之妙,不為繩墨所縛,磊磊乎神落筆端,此等境界,全在才識,才識者何?舍我,舍你,捨生,舍死,舍皮,舍指,舍法,舍色,亦舍空,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也。此一境,渾然一體,牛皮看穿無異!

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楷書之形體方正嚴整,似點畫位置,獨立為陣,毫釐宜清,實則筆畫構成間應存團結之氣,若天地渾圓,左右上下,盼盼有情。

筆力提起,空際遊走,力之氣息氤氳不斷,再落筆鋪毫,此一氣息隨即綿綿續蘊,或寬舒疏朗,或遒緊密輒,情猶眷眷者為妙也,形貌顯而易見,摹之者易,風神隱而難辨,緘藏於墨跡形體之外,此無聲勝有聲之處。字如算子者,形存神滅,如集書耳,若是書至有氣有脈時,雖點畫小離正位,亦不失纖纖風度,別有韻致。

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學書無捷徑,勤勉臨帖,勤勉讀書,如是得之。六一居士曾答孫莘老:作文之道,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見之。歐陽公此一答亦開示後人,學術之道須除功利,祛浮氣,踏實治學,不可懈怠,勿求每作一紙,即超他人。

陸游也曾作一詩予子聿:古人學書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今以此文與吾兒共勉。

方放:學書無捷徑,勤勉讀書、勤勉臨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