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平×錢理群×趙園: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黃子平×錢理群×趙園: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上世紀八十年代,黃子平、錢理群、陳平原進行的“20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提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文學論述框架,這一文學事件一直到現在仍然深遠地影響著中國文學的批評研究,因此三位學者常常被人稱為“燕園三劍客”。

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燕園三劍客”以及同時代的學人,“ 90年代以來走著相近,但也不同的道路”(洪子誠語)。

近日黃子平的新書《文本及其不滿》出版,他曾說過,批評總是同時代人的批評,而何謂“同時代性”?什麼又是“同時代人”?這個阿甘本之問,似乎一直在吸引著黃子平。

這個秋天,文化客廳第十八場,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活字文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邀請與黃子平同時代的諸位名家,錢理群、陳平原、趙園,相聚曾留下他們青春印記的北大校園,共話往昔,聊文學、談交遊,以此凝視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舞臺。同時,還邀請他們的後輩,吳曉東、賀桂梅、楊聯芬,以後見之名,加入討論,為這一場份量十足的對話增添新聲。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本場活動時間:

2019年10月27日(週日) 14:30-16:30

本場活動地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老樓898報告廳

本場活動主辦:

新京報·文化客廳、活字文化

北大光華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

特別支持:

MONO

本場活動嘉賓:

黃子平、錢理群、陳平原、趙園、吳曉東、賀桂梅、楊聯芬

活動免費

掃描二維碼即可報名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本次活動為線上招募,活動當天不接受臨時到場。參會者需要提前在線上報名(限100位),獲邀觀眾會收到活動確認郵件,憑信息進入校園入場。因活動在北京大學校內舉辦,進校園需攜帶身份證,請參與者注意。

【本場活動介紹】

作者總處於體系的盲點上,漂泊著;他是一副牌中的百搭,一種魔力,一個零度,是橋牌中的明家。

——【法】羅蘭·巴特《文之悅》

在文學批評家黃子平看來,語言與人的關係,就像日常的說話、歌唱一樣緊密自然、不被察覺,化作語言的思想卻在冥冥中成為命運的註腳。

同時代人:

(預計時長1小時)

第一部分,黃子平與同時代的諸位名家,錢理群、陳平原、趙園,相聚曾留下他們青春印記的北大校園,共話往昔,聊文學、談交遊,以此凝視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舞臺。

嘉賓:黃子平、錢理群、趙園、陳平原

文本與批評:

(預計時長1小時)

當愉悅被言說,於是產生了批評。

活動的第二部分,便從文本的書寫者與文本的批評者關於文本的對話展開。

嘉賓:黃子平、楊聯芬、吳曉東、賀桂梅

【本場嘉賓介紹】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黃子平,一九四九年生,廣東梅縣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論著有《沉思的老樹的靈魂》《文學的意思》《革命·歷史·小說》《邊緣閱讀》《遠去的文學時代》等。參與編著《中國小說》年選、《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漫說文化》叢書等。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錢理群,一九三九年生。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周作人論》《大小舞臺之間——曹禺戲劇新論》《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1948:天地玄黃》等。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趙園,一九四五年出生。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生班,師從王瑤先生。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早先主要關注領域為現代文學,而後轉向明清之際士人的研究。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陳平原,一九五四年生,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講座教授、北大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楊聯芬,一九六三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著有《中國現代小說導論》《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吳曉東,一九六五年生,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賀桂梅,一九七〇年生,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二十世紀文學史、思想史研究與當代文化批評。已出版著述《人文學的想象力——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文學問題》《歷史與現實之間》。

【本場活動相關圖書】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文本及其不滿》黃子平著,活字文化、譯林出版社版,2019年10月

黃子平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降中國當代文學領域知名批評家。文學與批評,是黃子平人生取道的線索。概言之,本書從“文”與“評”出發,彙編黃子平近四十年文章精華,將他批評文字中“疏闊幽默”的文學性和散文雜感裡“筆露機警”的批判性結合起來,從文本與批評的維度,彙編他在各處的文本研究和雜感文字,在“彷徨於無地”的地上,找尋作為批評家的座標點。

本書轉借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滿》一書書名,從帶著個體生命體驗的海南插隊歲月到北京大學的學生生涯,為讀者先行勾勒黃子平個人肖像;進而借他獨特的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視野,雜糅他在兩岸三地和海外的不同時間發表的評論、訪談、講演,從魯迅、張愛玲到趙樹理、汪曾祺、王安憶、黃春明,以此為讀者展現另類閱讀中國與中國文學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